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丛林茂盛,溪水淙淙,源远流长的九畹溪似峡江边一道走廊,山川秀丽,风景如画。原始的遗迹、现代的享受——借问休闲何处去,浪遏飞舟九畹溪。沉睡了多年的九畹溪如梦初醒,她宛如刚出阁的姑娘,羞答答地步入门庭,接待远方的来宾。

  • 标签: 《望夫石》 文学作品 向元茂 民间故事
  • 简介:汤希米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南莫是恨她的。所以当她收拾好行李站在门口向他挥手说“再见”的时候,他直接把脸扭向了窗外——玻璃窗映出她并不留恋地离去的身影,他抿直了唇线,从鼻子里很轻地哼了一声。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故事 《豪门孕夫》
  • 简介:克拉人照旧过着祖先传给自己的日子。恰克拉人出没在西北坡原始大森林中已许多代许多年。恰克拉人在秋天里有自己的节日。那是巴尔察首领和阿尼黑老太太主持的古老的祭日。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1959年,也就是三年大饥荒的第一年,我十岁。我家租住在都匀新市街一间二楼破旧的木板房里,要从外挂的简易木楼梯爬上去。老式木地板上到处是斑驳的裂缝,走起路来嘎吱作响,经过一个小通道,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我和母亲就住在这里。这个小通道,兼做我们家的厨房。

  • 标签: 兄弟 1959年 大饥荒 木地板 通道 母亲
  • 简介:内容提要:对德国历史罪责问题的反思不再是罪责追问问题,而是德国人在新历史语境下如何实现认同感的问题。施林的作品融合历史书写与现实关怀,在小说中设计不同类型代际人物形象,借以阐述德国代际之间罪责感传承以及其中的衍变,从而在通俗小说中言说严肃的历史命题。本文以德国家庭/代际小说类型框架为基础,选取《朗读者》、《销声匿迹》和《回归》为分析对象,阐述施林如何以文学的特有气质实现既克服历史包袱同时又保存历史记忆的双重效应。

  • 标签: 施林克 代际小说 德国新身份构建
  • 简介:高家庄有个叫高的淘气小男孩,他总不爱洗澡和理发。父母要帮他洗澡、理发,他就躺住地上打滚,还不停地号叫。父母实在拿他没办法,只好听之任之。

  • 标签: 理发 洗澡 父母
  • 简介:大曜国皇帝有三十多个儿子,却唯有敏敏这一个女儿。物以稀为贵.再加上敏敏是皇后所生.想不受宠都难啊!于是.在她的皇兄们每天都过着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为了争夺皇帝一句表扬累得跟老黄牛一样的日子时.敏敏心安理得地赖在皇后香软的怀里.吃着御厨精心烹饪的糕点,享受着侍女温柔的打扇和力道适中的按摩。

  • 标签: 故事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摘要《柴记》一文树立了一位山村柴孤苦伶仃的形象,详细的描写他从小到大的坎坷经历。寄托作者对人间贫苦农民子弟柴有一个幸福生活向往,同时也抨击时政的冷酷无情和师徒家族的严厉。

  • 标签: 柴夫记
  • 简介:陆文是我不时会想起的朋友。文在苏州,我在郑州,相隔千里,平时难得相聚,只在开会时才得以见面。我和他的相识,就是在1956年春天的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那年我25岁,文28岁,都是刚刚学习写作的青年文学创作者。会后,都遭到命运的戏弄,我被打成右派,他被打成"探求者"反党集团分子,彼此音讯全无。

  • 标签: 陆文夫 文学创作者 探求者 叶文玲 范小青 反党集团
  • 简介:二0一三年正月,我在老家走亲戚,路过曾经任教的乡村中学。围墙已然倒败,房舍依稀似当年,院坪堆放着木料,新建了民居,已没有学校的模样了。学校附近原来有个渡口,但梅江筑起了大坝,建起了大桥,渡口也不复存在,唯一不变的是江边那棵高大的枫树。回忆青春岁月,往事历历,我无以排解内心的惆怅。记得我第一次发表的小说《渔火》就是写这所学校。记得阅读《2012年中国最佳中篇小说》中的《祛魅》时,也总是固执地联想到这所学校,虽然我只是任教了一年,好像主人公李林燕就是这所学校的同事。

  • 标签: 中篇小说 乡村中学 《渔火》 学校 主人公 渡口
  • 简介:我想,世界上没有多少人对塔克拉玛干和罗布泊不感兴趣。随着岁月的流逝,能够讲述关于那里古老传说的老人越来越少了。历史上也曾有过许多探险队和探险家来到这片神秘的土地,发现了诸多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至今还被黄沙掩埋的无声

  • 标签: 塔克拉玛干 罗布泊 胡杨林 博格达 塔里木河 神秘
  • 简介:让·诺埃尔·庞克拉齐30岁时发表第一部作品。1990年,在他40岁之际,他因所写的第五部书《冬季宿营地》获格迪西斯文学奖。1990年颁发的这一大奖认可了文学反映本世纪末的巨大灾难——爱滋病。这一疾病渗透小说家们的想象,如同肺结核萦绕19世纪作家的想象一样——从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到荣膺诺贝尔奖的托马斯·曼的《魔山》。庞克拉齐的成功促使我们向他探询他称为“紫病”的爱滋病。

  • 标签: 托马斯·曼 拉齐 魔山 格迪 埃尔 一无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