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23
  • 简介:孔子的君子观、小人观 ,孔子的君子观 ,孔子强调君子仁、智、勇的内修工夫是为了什么呢

  • 标签: 君子观 孔子君子 小人观
  • 简介: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谦称自己没有达到君子境界。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仍未真正摆脱“小人”境地——首先,身份地位是;其次,道德修养是。下面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 标签: 《论语》 “小人” 君子 道德修养 身份地位 孔子
  • 简介:从宋代词人晏几道和清代词人纳兰性的生平经历及主要作品中可以归纳出二人"词心"的相似--真纯、善感,因此二人词风也多有相似之处,即皆以真切取胜.

  • 标签: 晏几道 纳兰性德 词心 相似
  • 简介:一与你相遇,纯属一份偶然。而相遇之后,我便认定,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我们有绵延不断的情谊,我们是山高水长的朋友。我们天各一方,原本就是两条没有汇合点的河流,况且我们有着太多的不同。你深深热爱着自己的出处,情所归,情所钟,痴心艺事,戏比天大。我却对戏不甚上心。唯一一次看你的戏,是在境外。

  • 标签: 独具一格真君子
  • 简介:本文旨在从插曲式情节、对照式场景、多层次视角三个方面探讨杰弗里斯在《捡橡果的孩子》中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同代作品迥然不同的艺术特色,再现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落后、贫穷的生存状态、道德扭曲及宗教谬误下的人性沦丧。

  • 标签: 插曲式情节 对照式场景 多层次视角
  • 简介:明代中叶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继元代杂剧繁荣以来的又一个黄金时期。戏曲创作与戏曲演出的繁荣,也促进了戏曲理论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里,不仅出现了众多的戏曲论著,而且戏曲理论家们已开始自觉地来探讨戏曲本身的艺术规律,研究的方法、范围都比以前的理论家们有了较大的开拓,而王骥的《曲律》则是这一时期产生的戏曲论著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戏曲论著。

  • 标签: 曲论 王骥德 古代戏曲理论 曲家 古代戏曲史 杂剧
  • 简介:卡洛斯·拉蒙··安拉德(CarlosDrummonddeAndrade,1902-1987),巴西著名诗人、短篇小说家,生于巴西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矿山小镇伊塔比腊的一个农场工人家庭。他早年在州府贝洛奥里桑特的寄宿学校攻读药剂学,毕业后未能成为药剂师,却当上了新闻记者。从1929年开始,他进入国家教育部担任政府公务员,1934年移居里约热内卢后继续在政府教育部任职,最后还当上了巴西国家历史艺术遗产部门的负责主管,直到1966年退休。他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写诗,受到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创办了现代主义刊物《评论》。他的第一部诗集《一些诗》(1930)展示出巴西现代主义的种种特点,后来他又陆续推出诗集《诗篇》(1942)、《人们的玫瑰》(1945)、《清晰的谜》(1951)、《新版的生活》(1959)、《白色的不洁》(1973)等。此外,他写过不少文学论文,另外还翻译过多位欧洲诗人、作家的作品。

  • 标签: 卡洛斯 诗选 现代主义诗歌 国家教育部 政府公务员 里约热内卢
  • 简介:1830年出现了庇时英译的《红楼梦》第三回中的《西江月》二词,这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红楼梦》诗词英译文。通过对这两首词英译的追溯,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刻本和抄本在19世纪上半叶的流传情况。对其英译的解析与综观可得知当时的英译策略、宗旨、价值和意义,以及对后来《红楼梦》英译的影响,这对《红楼梦》英译史的研究,乃至对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史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启示。

  • 标签: 德庇时 红楼梦 西江月
  • 简介:王仰晨走了!据闻:去世前两天病情转好,突然精神起来,对后事作了有条有理的安排。首先是不开追悼会,家里也不设灵堂,不收受一切吊唁等物。我们只有各自默默悼念哀思他了。细思量,这倒也合乎他平时的举止与做人。生时既不图闻名,死后何须累他人。

  • 标签: 王仰晨 编辑 君子 追悼会
  • 简介:只因芊墨在微博偶然看到了落樱风一组惊为天人的照片,直接导致整个编辑部人人垂涎三尺,只把美人来念。嗣后,又涅现他翻唱过裉多歌曲,出过一套《樱姿风色》的古风专辑,真正的颜值与才华并重。

  • 标签: 专访 君子 编辑部
  • 简介:摘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轫、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孔子在《论语》中从孝、仁、学、信对君子提出严格的要求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习《论语》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利于君子品格的培养。

  • 标签: 君子
  • 简介:摘要《伪君子》是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作品,它不仅是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而且也开启了莫里哀以手中笔批判社会现实问题、反封建反宗教统治的全盛时期。本文要从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伪君子》的内容简介和禁演情况、剧中悲剧性的因素、结局的艺术特色等几方面入手来写,虽然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是其中的悲剧色彩却是极其浓厚的。

  • 标签: 悲剧 《伪君子》莫里哀
  • 简介:福柯在讲稿《什么是作者?》中主要论说了"作者"概念是以何种功能、方式与现代社会的运行体制相关的,即"作者"是怎样被资本主义社会建构和命名的,它又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发明中起到什么样的维系现有文化机制的作用。福柯否定了"作者"这一概念的自明性,他没有在纯文学的意义上分析"作者"问题,正如齐格尔所说,他将文学与作者问题提升到"自我批判"而不是内部批判的层次上。除此之外,福柯还在该文讨论了不同于文学作品"作者"的另一种"作者"概念,如科学的奠基者和"话语性的创始人",并明显将后者的位置置于前者之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是福柯意义上"话语性的创始人"。本文将结合福柯几本重要著作,论述福柯为何在上述讲稿中认为弗洛伊是他所理解的"作者",即"话语性的创始人",以丰富我们对"作者"这一概念的认识。

  • 标签: 作者 话语性 福柯 弗洛伊德
  • 简介:鲁迅曾在《祝中俄文字之外交》里不无讥讽地说,"后来林琴南大译英国哈葛的小说了,我们又看见了伦敦小姐缠绵和非洲野蛮古怪。"哈葛是何许人?相信很多人已不甚了解,殊不知他在中国近代译坛曾经风光一时。一八九八年五月《时务报》第六十至六十九册上刊载了署为"[英]解佳撰、曾广铨译"的小说《长生术》,这位"解佳"后来被译为赫格或是哈葛,他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通俗小说作家HenryRiderHaggard(1856-1925),而《长生术》便是哈葛相当有名的小说《她》(She,1886)。

  • 标签: 哈葛德 小说家 非洲 中国近代 英国人 十九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