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药效作用(E),对双黄连系列制剂做再评价。方法:测定计算三种制剂的E,并对不同制剂的抗炎、抗菌及解热药效进行验证。结果: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片、双黄连颗粒抗菌作用E分别为975.15mg、2441.15mg、1586.65mg;抗炎作用E分别为2.71mg、3.85mg、2.02mg;解热作用E分别为9.66mg、15.12mg、13.17mg。结果显示双黄连片在抗炎、抗菌及解热的药效作用最强,双黄连口服液药效作用最弱。结论:药效作用可用于双黄连系列制剂再评价的关键指标。

  • 标签: 药效作用值 双黄连系列制剂 抗炎 抗菌 解热
  • 简介:摘要:通过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实验、凝胶法干扰实验、凝胶限度法实验研究活性炭对细菌内毒素的吸附作用以及活性炭所含内毒素本底的检测方法。加入200 EU/ml及20 EU/ml的标准内毒素溶液,按照中国药典通则1143检测,能使内毒素溶液含量均下降2个数量级。活性炭细菌内毒素本底的检测运用凝胶法检测供试品合格,含2λ的内毒素溶液经过过滤后,滤液能使鲎试剂(灵敏度为0.03EU/ml)凝集,无干扰。

  • 标签: 活性炭 细菌内毒素 本底值 吸附力 漩涡混合
  • 简介:摘要:种子类中药材在传统中药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的油脂成分在药效研究和制剂配方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这些油脂成分容易发生过氧化反应,导致药材质量下降。因此,如何准确地检测种子类中药材油脂过氧化成为了制定质量标准、保证药效和安全性的必要手段。本文将介绍荧光半定量检测技术在种子类中药材油脂过氧化检测中的应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种子类 中药材油脂过氧化值 荧光半定量检测
  • 简介:眼睛在人体器官中具有特殊地位,其结构和功能十分精细和灵巧,极易受到损伤。作为眼科的常用药物,临床上常用的眼用药物剂型有滴眼液和眼膏,一般认为最佳的眼部制剂是滴眼液,因它不会引起视力下降,刺激小,且价格低,易于接受,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临床应用时,经常只关注其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而忽视了开启后使用的时间。

  • 标签: 滴眼液 细菌 给药
  • 简介:目的探讨ICU患者在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bloodpurification,CBP)时,指尖血糖与CBP管路动脉端血糖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入住全军肾脏病研究所ICU行CBP的患者70例,监测血糖182人次,采取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同时监测指尖血糖及CBP管路动脉端血糖,根据患者实际指尖血糖将患者分为目标血糖组、高血糖组、低血糖组,比较2种采血方法血糖之间的差异。另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2种采血方法血糖之间的差异。结果目标血糖组、高血糖组和低血糖组指尖血糖与CBP管路动脉端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指尖血糖与CBP管路动脉端血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指尖血糖与CBP管路动脉端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患者行CBP时,CBP管路动脉端血糖可代替指尖血糖,从而减少患者痛苦;而糖尿病患者行CBP时,CBP管路动脉端血糖不能代替指尖血糖,应以指尖血糖为准。

  • 标签: 血糖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在病人治疗过程中,检验科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时危急追踪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日至2018年8月20之间,以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00名为实验对象,作为试验组。选取2016年1月20日至2016年8月20之间,以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00名为实验对象,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病人进行危急追踪,对照组未采取危急。对比两组结果,分析判断危急追踪的价值。结果经过严密细致的试验对比,试验组死亡21人,死亡率为21%,伤残16人,伤残率为16%。通过查阅资料,对照组死亡38人,死亡率为38%,伤残26人,伤残率为26%。试验组患者紧急情况处置反应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且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采血针末端血、75%酒精、0.5%碘伏消毒消毒皮肤采血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神经外科/胸外科新入患者20例进行血糖检测,20例患者均自愿参加,遵医嘱采静脉血后用同一台血糖仪分别用静脉采血针末端血、75%酒精和0.5%碘伏消毒左或右手中指或无名指测得血糖,静脉采血与指尖血糖的采集间隔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一般先采静脉血、用静脉采血针末端血测得血糖,然后分别用75%酒精、0.5%碘伏消毒消毒皮肤采血准确记下血糖,最后参照静脉采血的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比较3种方法对于指尖血糖的影响大小。结果: 3种方法测得指尖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正规操作程序采用静脉采血针末端血,用75%酒精和0.5%碘伏消毒采血测得血糖不会影响血糖结果的准确性,其中75%酒精最接近实验室结果,静脉采血针末端血次之,最后是0.5%碘伏。

  • 标签: 采血针末端血 酒精 碘伏 指尖血糖 影响
  • 简介:1例78岁房颤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1NR控制在1.6~2.5。入院当日测PT41.6S,INR3.53,遂停用华法林。4d后测INR1.25,低于正常水平,患者重新口服华法林。因关节疼痛加用塞来昔布,监测凝血四项显示PT、INR分别由14.4S、1.25上升至36.7S、3.12。临床药师分析患者所用药物中,氯雷他定、塞来昔布均可加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建议停用华法林、静脉注射维生素K1,医师采纳。此后,继续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至INR回落后恢复使用华法林。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出血及栓塞事件。

  • 标签: 华法林 INR 房颤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加强麻醉科高耗材和麻醉药品保管和发放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麻醉科高耗材和麻醉药品保管和发放管理情况列为对照组,分析麻醉科高耗材和麻醉药品保管和发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然后再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麻醉科高耗材和麻醉药品保管和发放管理情况列为实验组,对比加强管理前后麻醉科高耗材和麻醉药品保管和发放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科高耗材和麻醉药品发放规范评分、保管规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62、3.302,P

  • 标签: 麻醉科 高值耗材 麻醉药品 保管和发放管理
  • 简介:目的:考察pH对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溶液鉴别及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按国家药品标准第十二册规定方法检测。结果:发现pH较低时对盐酸异丙嗪鉴别和愈创木酚磺酸钾含量测定产生影响;结论:建议国家药品标准增加对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溶液pH检查。

  • 标签: 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溶液 PH 鉴别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指的是在骨质疏松情况下,患者在日常生活里面没有受到显著外力时就会出现的骨折。特点就是机体骨骼的质量较差,骨折的愈合过程非常复杂,且再骨折的出现机率较高。该病有着发病率较高、致残较高且花费较高等临床特点,所以早期的有效诊断和干预对于预后效果非常重要。而老年女性在绝经之后,机体卵巢的分泌功能也会逐渐减弱,此时雌激素的分泌也会明显减少,就会造成骨丢失量变快,更容易造成该病的出现。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一个金标准,但是DXA普及率一般,而且部分患者的骨密度(BMD)T也在正常的范围里面。伴随CT检查的逐渐运用,学者指出CT检查能够用于判断该病,用CT扫描的对应椎体CT再有效转换后而获得的BMD能够用于预测临床的椎体骨折,而且椎体CT也能够评估骨密度。本文就椎体CT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诊断价值予以综述。

  • 标签: 椎体CT值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脆性骨折 诊断价值 进展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CD4+T淋巴细胞基线的艾滋病HAART后免疫重建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6例艾滋病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CD4+T淋巴细胞基线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5例)与研究组(71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3、6、12、24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3、6、12、24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值增幅幅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低将对免疫重建的速率产生直接直接影响,且后期相对较平缓,有利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重建,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CD4+T淋巴细胞 免疫重建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新生儿皮肤遮盖与暴露部位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总胆红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皮肤遮盖部位、暴露部位各两处实施经皮胆红素测量,同时对其实施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比较患儿不同部位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结果的区别。结果:经四次测量可见,暴露部位A处、B处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均显著低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遮盖部位的C处和D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和血清总胆红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接受光照治疗时,皮肤遮盖部位(特别是胸骨第2肋正中央)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结果更加接近,可以作为便捷诊断的可靠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经皮胆红素测量值 血清总胆红素值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测定心肌纤维化程度预测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价研究。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50例研究对象,均是2021.01月至2021.12月到医院诊治的LVEF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延迟强化成像(LGE)是否延迟强化进行分组,分为无延迟强化组(LGE阴性组,n=23)与有延迟强化组(LGE阳性组,n=27)。两组均利用心脏MRI进行心肌纤维化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LGE阳性组的LVEF低于LGE阴性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LGE阴性组(P<0.05)。结论:测定心肌纤维化程度用于LVEF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测价值较高,可作为预后的衡量指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LVEF减低型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心脏磁共振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估冠心病患者行FFR(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检查过程中阳性小于0.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诊断治疗的29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冠心病病人入组,根据FFR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FFR<0.8,112例);B组(对照组,FFR≥0.8,184例),两组均行标准化FFR检查后依据FFR结果以及临床指征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较两组之间行FFR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实验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70例(62.5%),其中严重不良反应11例(15.7%),一般不良反应59例(84.3%),无症状42例(37.5%);B组(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79例(42.9%),其中严重不良反应2例(2.5%),一般不良反应77例(97.5%),无症状105例(57.1%)。A、B两组在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且A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均无并发症安全出院。结论 冠心病诊疗过程中行FFR检查时FFR小于0.8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显著高于FFR大于等于0.8的患者,且严重不良反应居多。密切的观察,做好预见性护理,积极的对症处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

  • 标签: 冠心病 血流储备分数 不良反应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测定心肌纤维化程度预测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价研究。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50例研究对象,均是2021.01月至2021.12月到医院诊治的LVEF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延迟强化成像(LGE)是否延迟强化进行分组,分为无延迟强化组(LGE阴性组,n=23)与有延迟强化组(LGE阳性组,n=27)。两组均利用心脏MRI进行心肌纤维化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LGE阳性组的LVEF低于LGE阴性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LGE阴性组(P<0.05)。结论:测定心肌纤维化程度用于LVEF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测价值较高,可作为预后的衡量指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LVEF减低型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心脏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的倾向性变化在腮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择取我院2019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128层CT检查,且予以平扫、双期增强扫描,观察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CT平扫特征、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的倾向性变化情况,并对观测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腮腺淋巴瘤男性发病率、发病年龄、吸烟室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和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病灶最大径、浅叶和深叶分布比例、边缘清晰比例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跨叶分布比例、肿瘤不均匀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期增强扫描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动脉期CT高于平扫、静脉期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平扫CT低于动脉期、静脉期CT,动脉期CT低于静脉期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但可以通过平扫发现不同类型肿瘤的特征,还可根据不同期CT的倾向性变化进一步明确,诊断价值比较高,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128层CT 双期增强扫描 病灶CT值 倾向性变化 腮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面菌群分布、酸碱度(PH)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及微酸性敷料对于烧伤后期创面肉芽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9年2月-2021年8月收治的烧伤患者中选取60例,对比不同创面菌群分布、不同PH的患者细菌生长的程度,按照随机原则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微酸性敷料包扎创面,对照组采用常规敷料包扎创面,观察烧伤后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创面愈合情况、不良反应。结果:对所有患者创面组织标本进行培养,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20株(40.82%)、鲍曼不动杆菌15株(30.61%)、金黄色葡萄杆菌10株(20.41%)、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2株(4.08%)、其他2株(4.08%);经过培养,所检测出菌落的49份创面标本中,33份菌落数<100cfu/ml,16份患者≥100cfu/ml;两组创面菌群分布也无差异(p>0.05),菌落数<100cfu/ml创面PH低于≥100cfu/ml组(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毛细血管数/视野、肉芽内血红蛋白含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面菌群分布对细菌生长无明显影响,酸性环境有助于抑制细菌生长,采用微酸性敷料有助于新鲜肉芽生长,在临床烧伤外科、整形外科中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微酸性敷料处理创面。

  • 标签: 创面菌群分布 酸碱度 微酸性敷料
  • 简介: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介质pH对前列腺素E1(PGE1)溶解度的综合影响并进一步推导出该药物溶解度的理论方程。方法首先测定药物在不同pH水中的溶解度;然后分别测定在酸性及中性系列浓度的HP-β-CD溶液中,药物的溶解度;最后推导出以HP-β-CD与介质pH为变量的药物溶解度方程并对其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溶解度测定结果表明,提高介质的pH或以HP-β-CD为增溶剂,均可增加PGE1的溶解度。分子型药物或离子型药物与HP-β-CD测得的相溶解度图均为典型的AL型,提示药物结构上的五元碳环部分已嵌入HP-β-CD的疏水性孔穴中,从而形成1:1摩尔比包合物。结论以HP-β-CD作为增溶剂,同时提高介质的pH,可对PGE1的溶解度产生协同增加效应。本研究中导出的PGE1溶解度方程,可有效表征HP-β-CD与介质pH二者对该药物溶解度的综合影响。

  • 标签: 前列腺素E_1 羟丙基-Β-环糊精 PH 溶解度 包合作用 理论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