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参考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急性发作 推拿 中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80例,按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比较2组术后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休息时和咳嗽时术后2、6、12、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指标组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胸手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可抑制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康复。

  • 标签: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廓切开术 麻醉和镇痛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ENA)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PFNA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重建钉(PFN)固定术进行治疗,通过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随访1年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同时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闭合复位PENA固定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加快骨折愈合,操作简便,临床治疗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 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对比胃肠道手术术后采用肠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56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28例患者为1组,在手术后,将肠营养支持应用于实验组患者护理中,而将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较短,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并发症明显较少,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胆固醇、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较优,各项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胃肠道手术后给予肠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效果更佳,在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室腔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手术室内的腔器械120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件,对照组采用2%戊二醛浸泡,观察组采用等离子灭菌机,比较2种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清洁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1);观察组灭菌合格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等离子灭菌机相比于2%戊二醛浸泡对手术室内的腔进行消毒可以获得更好的消毒灭菌效果,有利于手术室内消毒灭菌工作的有效开展。

  • 标签: 手术室 腔镜 消毒灭菌
  • 简介: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物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发作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伴发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确切,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价值高。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用机制
  • 简介: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在我国发生率高达13%~18%[1]。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是手术部位感染高危人群,我国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为6.37%~9.60%[2]。一旦发生感染,不但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累及颅器宫腔隙极易引起患者死亡[3]。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本研究运用病例对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目标监测表,对手术中各个环节严格监控,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室管理 手术部 病例对照方法 医院感染 目标监测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起源于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近年来,PCNSL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本文就PCNSL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肠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及预后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感染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能显著缩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Hb值,且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与疾病病死率。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伤椎前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等临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椎骨折
  • 简介:1例54岁女性患者,因发现血小板增多症使用干扰素近40d。约1个月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最高40℃,咳嗽剧烈,伴咯粉红色黏痰,上午较重,伴前臂疼痛,周身不适,肢体感觉异常,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稍有改善,但出院后仍有低热、咳嗽。之后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肺部CT提示: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给予抗炎、祛痰及对症治疗,住院期间体温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患者自觉乏力,体质量下降10kg,后就诊于我院呼吸科门诊,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10d,患者咳嗽减轻,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入院后考虑为干扰素导致的药源性肺损伤及神经损伤,给予泼尼松治疗3d后,患者乏力、指端麻木感减轻;8d后患者无乏力,指端麻木感明显减轻,复查胸部影像较之前吸收明显,患者出院。

  • 标签: 干扰素 药品不良反应 间质性肺炎 多发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考察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为临床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氯丙嗪或地西泮)和辅酶Q10低、中、高剂量组(1.5、3.0和6.0g/kg,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75、150和300倍),每组12只,雌雄各半,40mL/kg单次ig给药。直接观察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转棒法观察小鼠运动协调能力;Anymaze动物行为学视频分析系统观察小鼠自发活动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比较,辅酶Q103个剂量组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自发活动、运动协调能力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 标签: 辅酶Q10 中枢神经系统 毒性 小鼠 安全性评价 运动协调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与神经阻滞联合基础麻醉在小儿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儿60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行神经阻滞联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方案,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基础麻醉方案。记录2组麻醉前、插入气管导管或置入喉罩时、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2组疼痛情况和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置入喉罩和麻醉后心率高于麻醉前,对照组插入气管导管和麻醉后HR、MAP均高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置入喉罩和麻醉后心率、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应用于断指再植术中镇痛效果较好,术后不良反应消失快。

  • 标签: 神经阻滞联合喉罩 断指再植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 简介:目的分析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固定修复术,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固定修复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全部愈合拆线,并无感染。对照组有1例钛钉移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固定修复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钉 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行上肢手术的患儿90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联合组、喉罩全麻组与气管插管全麻组,每组30例。联合组给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喉罩全麻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分别给予喉罩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比较3组术前(T0)、插入气管导管或置入喉罩即刻(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0.5h(T3)、术毕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药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喉罩全麻组T1、T2、T4心率及T1-4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联合组苏醒时间均短于气管插管全麻组和喉罩全麻组,联合组疼痛出现时间晚于气管插管全麻组与喉罩全麻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喉罩全麻组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联合组和喉罩全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结论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麻醉药物用量少、并发症少等特点。

  • 标签: 外科手术 麻醉 全身 麻醉和镇痛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舒合剂对于神经危重症患者口腔溃疡和感染的防治效果,为临床重症患者口腔溃疡和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以入院第五天口腔情况判断口腔舒合剂对口腔溃疡及感染防治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显效率38.3%和有效率4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20.0%和有效率40.0%(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81.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口腔舒合剂对于神经危重症患者口腔溃疡和感染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应对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 标签: 口腔舒合剂 神经危重症患者 口腔溃疡 感染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经腹腔下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EM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开腹TEM术(开腹组,n=70)和腹腔下TEM术(腹腔组,n=60)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大小及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术后肿瘤转移情况及术后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行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相同,且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创技术已在妇科腹腔、盆腔疾病临床中广泛应用。妇科腹腔手术虽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其临床应用作为一项侵入性治疗措施,它可以引起很多种术后并发症,而其中作为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妇科患者腹腔术后出现的腹部疼痛,文献[1]报道其疼痛发生率为33%~68%。甚至也有临床报道称发生率高达60%-70%。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术 疼痛发生率 妇科患者 侵入性治疗 护理干预 腹部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胸腔行纵膈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0例纵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胸腔行纵膈肿瘤手术治疗。对照组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胸腔下行纵膈肿瘤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引流管留置、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胸腔下手术切除纵膈肿瘤微创、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目前纵膈肿瘤手术治疗中值得推荐。

  • 标签: 自主呼吸 非气管插管 胸腔镜手术 纵膈肿瘤
  • 简介:目的探究输尿管软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结石临床效果。方法80例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肾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输尿管软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39±1.02)d,短于对照组的(6.55±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尿管软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结石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 肾盏结石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