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亦属中医脾胃学说辨证施治的一部份,足三里穴是几代针灸家治疗胃脘痛的主穴之一,按中医“合治内腑”的原则,足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在治疗胃脘痛时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和变向性,现代研究证实了足三里穴与胃存在着神经和形态学结构的联系,本文将近20年来足三里穴在治疗胃溃疡方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足三里穴 胃溃疡 胃脘痛 针灸疗法 作用机理 “合治内腑”
  • 简介:对不同果实的酶促褐变机理进行综述,并且对果实褐变诱因及抑制果实褐变的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果实 酶促褐变 机理 控制途径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了MxA基因在Ⅰ型干扰素(IFNα/β)或病毒诱导下可表达具广谱抗病毒作用的Mx蛋白(小鼠为Mx1,人类为MxA),并介绍了MxA蛋白的抗病毒谱及其机理,论述了MxA表达与病毒感染性疾病(HIV-ⅠHBVHCV等)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以及在判定IFN疗效中的应用。

  • 标签: MXA蛋白 抗病毒机理 临床应用
  • 简介: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一种特殊的DNA损伤——DNA双链断裂(DSB)对脑细胞有害,是老年病如老年痴呆背后的主要推手。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DNA双链断裂实际上是一种常规的、非伤害性脑活动过程的的部分。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老年痴呆症背后的机制。他们还利用小鼠模型确定了两种治疗方案,能降低老年痴呆症中过高的DNA双链断裂破坏。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形成机理 DNA双链断裂 美国科学家 DNA损伤 治疗方案
  • 简介: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途径、多步骤长期作用的结果,包括外环境致癌因素(病毒、寄生虫、细菌的感染、黄曲霉毒素的摄入、水源污染以及吸烟、饮酒)和自身遗传因素。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已在一些地区取得较好的预防肝癌的效果。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应受到重视。肝癌化学预防剂离大规模临床应用仍有一段距离。

  • 标签: 原发陆肝癌 发病机理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机理。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K—B法测定5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并初步筛选出耐环丙沙星菌株。试管稀释法测定耐环丙沙星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此23株菌GyrA的基因(gyrA)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序列的分析比较。结果:23株耐环丙沙星肺炎克雷伯菌中,20株存在gyrA变异:Ser83(TCC)→Phe(TTC)、Tyr(TAC),Asp87(GAC)→Asn(AAC)、Ala(GCC)。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理主要与药物作用靶位gyrA基因的突变有关,并且gyrA基因突变位点越多其耐药程度越高。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 氟喹诺酮类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试验验证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工艺处方和释药机理。方法:通过分析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处方因素水平,按照优选处方量制备产品三批,用于考察处方和工艺的重现性,通过建立释药模型,了解其随着时间等条件的变化的指标变化规律,为罗硝苯地平控释片上市后的生产、使用的提供重要依据。结果:包衣增重是影响硝苯地平控释片的释药速率最主要因素。结论:非水溶性包材料的用量也就是包衣膜的增重是影响药物释放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受衣膜中水溶材料用量的影响。

  • 标签: 硝苯地平控释片 工艺处方 释药机理
  • 简介:目的:研究氟罗沙星溶液光降解反应机理.方法:通过过氧化氢和咪唑对氟罗沙星溶液光降解影响的试验和咪唑对培氟沙星溶液光降解的影响的试验,推断氟罗沙星溶液光降解的可能机理.结果:过氧化氢对氟罗沙星光降解有促进作用,咪唑对氟罗沙星和培氟沙星光降解有抑制作用.结论:推断氟罗沙星的光降解反应明显有自由基的参与;而C8-位的氟取代基是喹诺酮类药物光降解反应中自由基反应的关键基团.

  • 标签: 氟罗沙星溶液 光降解反应 反应机理 过氧化氢 咪唑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成年人失明最主要的病因。DR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多元醇途径的紊乱、蛋白激酶C通路的活化、生长因子表达增加、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堆积、氧化应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根据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DR可分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其中,新生血管形成是NPDR进展为PDR的重要标志。常见的眼底检查方法有眼底镜、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部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鉴别NPDR与PDR的金标准。此外,定期规律的眼底检查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相关视力损害。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是DR治疗的基础,对于PDR或黄斑水肿的患者应考虑激光光凝术和玻璃体切割术。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眼底检查 综合治疗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呈进行性,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并且与肺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有关的疾病状态。在那些有遗传基因倾向的人中长期吸烟,暴露于毒性气体或颗粒中,更容易发生COPD,使通气机理紊乱,肺泡换气障碍等,造成气促等症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导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Secondarypulmonaryhypertension,SPH)。

  • 标签: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COPD患者 治疗进展 发病机理 PULMONARY HYPERTENSION
  • 简介:应用微透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对脑内灌流叠氮钠(NaN3)所致的脑线粒体损伤大鼠以及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引起的不完全脑缺血大鼠的脑细胞外液乙酰胆碱(ACh)、儿茶酚胺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探讨天麻方(TMF)脑保护作用机理

  • 标签: 微透析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中药脑保护机理 天麻方
  • 简介:口服免疫耐受(oraltolerance)是指口服可溶性蛋白抗原刺激机体后形成的对该抗原无免疫的应答,对其它抗原仍能应答,这不同于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后造成的抑制状态,不会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口服耐受可阻止机体对肠腔内共栖的正常菌群产生免疫应答,而这些菌群乃机体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所必需的,同时应用口服耐受这一原理,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1]。从Wells和Osbome于1911年报道给动物喂卵清蛋白(OVA)抗原后,能减轻再次注射OVA所发生的变态反应,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人们对口服耐受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不错的成果。现就口服耐受的机理及其应用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口服免疫耐受产生的结构基础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指广泛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细胞,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与口服耐受密切相关的是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GALT由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固有层淋巴细胞(LPL)、派氏集合淋巴结(Peyer’sPatch,PP)和肠系膜淋巴结组成。PP是小肠的黏膜滤泡组织,主要由膜细胞(memb...

  • 标签: 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口服免疫 特异性 派氏集合淋巴结 免疫应答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颅脑损伤昏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理。方法研究对象为363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分为常规治疗180例(A组)和加用HBO治疗183例(B组),疗程结束后按临床疗效标准进行统计。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68.3%,B组经2~6个疗程HBO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9.6%,两组之间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O治疗颅脑损伤昏迷疗效显著,其机理主要是通过增加脑组织血氧含量,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激发脑细胞的活性,促进损伤脑细胞的修复。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颅脑损伤 昏迷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耐药机理。方法 : 利用 excel表格对我院 2010~2014年期间综合重症监护室中各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用药密度、检测菌分离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期间,我院综合重症监护室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用药密度分别为32.7、 30.12、 29.52、 28.55、 27.15,呈逐年下降趋势。 各年度检测率变化较小,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随用药密度的减少变化不大。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应慎重,注意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状况,耐药机理
  • 简介:目的制备神衰果素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作为缓释材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制备神衰果素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考察HPMC的用量、规格、不同的释药条件对释药速率的影响,并对释药机制作了初探.结果神衰果素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的体外释药为非Fick扩散,HPMC的用量对药物的释放有较大影响,而HPMC的规格,释放介质的pH值对药物释放影响不大.结论以HPMC作为缓释材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神衰果素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工艺简单,体外缓释效果好.

  • 标签: 神衰果素 亲水凝胶缓释骨架片 制备 释药机理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简介:随着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在中医学的肿瘤病机理论中创新出了一种新的病机理论,即癌毒病机理论。癌毒病机理论的提出,是中医在肿瘤研究方面的进步,根据癌毒病机理论的相关内容,对中医肿瘤有了新的认识,加强对癌毒病机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中医肿瘤辨证论治的效果,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从而促进中医肿瘤辨证论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叙述了中医肿瘤中癌毒病机理论的应用,还阐述了中医肿瘤中癌毒病机理论的辨证论治。

  • 标签: 辨证论治 中医 癌毒病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