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注塑基全口义齿对低平牙槽嵴患者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全口义齿修复的牙槽嵴低平患者20例,为每人制作注塑基和普通热凝基两副全口义齿,每副义齿戴用一个月后采用吸光度法检测其咀嚼效率,对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比较二者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注塑基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热凝基全口义齿,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注塑基全口义齿能够显著提高牙槽嵴低平患者的咀嚼效果,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注塑 全口义齿 咀嚼效率
  • 简介:目的:观察右美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时的镇静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的困难气道患者(Mallampati分级≥Ⅲ级)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静脉推注生理盐水(NS组)或右美咪定0.5μg/kg(DEX组),推注时间为10min。比较2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拔管期间患者呛咳和躁动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拔管事件的回忆情况;观察HR、SBP、DBP、RR的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AS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期间DEX组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显著低于NS组(P〈0.01);Ramsay评分和回忆度评分显著高于NS组(P〈0.01)。与诱导前相比,用药后DEX组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拔管时HR、SBP略上升,拔管后1、5、10min时HR、SBP、DBP、RR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0.05);NS组HR、SBP、DBP在苏醒拔管期间均显著高于诱导前,且高于DEX组(P〈0.01)。NS组寒颤发生率高于DEX组(P〈0.05)。结论:右美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能明显减少患者呛咳和躁动,产生良好的遗忘作用,且不延长拔管时间。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麻苏醒期 气管拔管 镇静 应激 困难气道
  • 简介:义齿树脂基是全口义齿及局部义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吸水性和溶解性,加之释放一些残留单体,影响了材料的综合性能,降低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并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本文就义齿树脂基的吸水性和溶解性机制及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树脂基托 吸水性及溶解性 残留单体 综合性能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种类颌面硅橡胶弹性材料和义齿基树脂间的界面粘接强度。材料与方法所研究的面部材料是Cosmesil和Ideal,而SR3/60,SR3/60Quick和Triad,包括于义齿树脂组中。使用重叠接合模型来评价粘接强度,样本置于拉力下直至破坏,粘接面使用预处理剂处理,每种硅橡胶/树脂测试10个样本。结果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粘接强度受硅橡胶弹性材料和义齿树脂的影响。两者之间也有相互作用。粘接强度范围是0.03~0.23MPa。结论与Ideal加聚硅橡胶相比Cosmesil缩聚硅橡胶一直显示与3种不同类型义齿树脂的较高的粘接强度,其他与硅橡胶一树脂有关的变量保持稳定。

  • 标签: 修复用硅橡胶弹性材料 义齿基托树脂 粘接强度 颌面修复体 Cosmesil缩聚硅橡胶 Ideal加聚硅橡胶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义齿基材料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前后,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变化情况,探索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镀用义齿树脂基表面后的抗菌可能性.方法:采用热凝牙材料制作30mm×10mm×2mm标准试件30个.按不同粗糙度(280目、600目、1200目)分成3组,每组10个.相同粗糙度的10个试件再分成2组,每组5个,一组试件双面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作为实验组,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3组不同粗糙度试件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存在变形链球菌黏附,实验组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1200目P<0.05;600及280目P<0.01);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试件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均随粗糙度增大而增多(P<0.05),实验组增多趋势相对较小.结论: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能够改善义齿树脂基表面的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具有部分抑菌功能.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纳米非晶金刚石膜 纳米材料 丙烯酸树脂类 细菌黏附 义齿基托
  •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状态下上颌半口义齿基边缘封闭区及中线区不同位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及其与牙尖斜度、腭穹窿形态的关系。方法:使用三维有限元法分别对牙尖斜度为0°、20°、30°的尖、平、凹型腭穹隆形态的上颌半口义齿进行加载,得出义齿基磨光面各节点的三维变形方向及数值。结果:双侧后牙加载时基颊侧边缘区发生背离支持组织变形,切牙乳突区、唇系带切迹区及后缘区发生压向支持组织变形,随牙尖斜度0°、20°、30°变化变形值增加。全牙列加载时基颊侧边缘区发生背离支持组织变形,切牙乳突区发生压向支持组织变形,唇系带切迹区及后缘区变形方向随牙尖斜度变化而变化。切牙乳突区变形值随牙尖斜度0°、20°、30°变化而增加。单侧后牙加载时后缘区、对侧颊侧边缘区发生背离支持组织变形,切牙乳突区发生压向支持组织变形,同侧颊侧边缘区变形方向随牙尖斜度变化而变化。后缘区及切牙乳突区变形值随牙尖斜度0°、20°、30°变化而增加。凹型腭穹窿形态基在全牙列及双侧后牙加载时背离变形值小于尖型及平型,压向变形值(切牙乳突区及后缘区)大于尖型及平型,在单侧后牙加载时对侧颊侧边缘区背离变形值小于尖型及平型,切牙乳突区压向变形值大于尖型及平型。结论:加载方式和牙尖斜度共同影响上颌半口义齿基变形的方向及大小,牙尖斜度的增大可明显增大基的压向变形和背离变形值。腭穹窿形态可明显影响基的变形值,凹型基较平型及尖型基在边缘封闭区有较小的背离支持组织变形值,在切牙乳突区有较大的压向支持组织变形值。

  • 标签: 上颌半口义齿 变形 加载方式 牙尖斜度 腭穹窿形态 三维有限元
  • 简介:目的:实验评价牙本质粘接处理剂对自粘接树脂水门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RMGIC)的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离体人无龋第三恒磨牙24颗,用低速切片机垂直于牙体长轴方向将磨牙冠牙合中1/3交界线处切开待用。实验组牙本质表面涂布牙本质粘接处理剂,对照组不涂粘接处理剂。后将试样分别用自粘接树脂水门(Unicem,3MESPE;seTPP,SDI)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FujiCEM,GC)原位对位粘接。水浴中储存24h后,用低速切片机把样本切割成约1mm×1mm×8mm条状,随后进行微拉伸测试。用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形貌。结果:无论是否使用粘接处理剂,Unicem的牙本质粘接强度显著高于seTPP和FujiCEM(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粘接强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粘接处理剂表面处理增强自粘接树脂水门及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的牙本质粘接强度。

  • 标签: 自粘接树脂水门汀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 微拉伸粘接强度 粘接处理剂 牙本质
  • 简介:目的:研究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粘固修复时,传统涂布方法和水门预压薄方法水门残留和粘接强度的差别。方法:应用SinoraCEREC系统扫描Ankylos标准B型6mm种植体基台替代体,设计出水门层厚为50、80、110μm,厚度为1mm的氧化锆单冠3D数字模型,通过SinoraCEREC系统的CAD/CAM制作出氧化锆单冠。应用传统涂布方法和水门预压薄方法,将不同水门层厚的氧化锆单冠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粘固在种植体基台替代体上。观察人工牙龈中水门的残留情况,并分别检测不同水门层厚氧化锆单冠的粘接强度。结果:用水门预压薄方法粘固,50μm组的粘接力明显大于80和110μm组,80和110μm组的粘接力无明显差异。用传统涂布方法粘固,110μm组的粘接力明显小80和50μm组,80和50μm组的粘接力无明显差异。3种水门层厚的氧化锆单冠用传统涂布方法粘固后,种植体替代体周围和人工牙龈中溢出和残留的水门多于水门预压薄方法粘固。结论: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预压薄方法粘固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时,水门层厚的设计以50~80μm较佳,而用传统涂布方法粘固时水门层厚的设计以80~110μm为好。

  • 标签: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 涂布方法 牙种植体基台 氧化锆单冠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将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需要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咪定联合利多卡因乳膏组(R组,20例)、右美咪定组(D组,20例)、0.9%氯化钠溶液组(N组,20例)。在开始缝合切口时(约术毕前1h),R组和D组分别用30min输注右美咪定0.5μg/kg,N组以同样的时间输注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在术毕气管切开更换气管套管时,R组在气管套管外壁涂抹利多卡因乳膏。比较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期间呛咳、躁动的情况以及心率(HR)、血压(BP)和呼吸(RR)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三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2)苏醒期R组追加芬太尼的次数和追加芬太尼后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90%以下的例数均明显少于D组和N组(D组:χ2=7.619,P=0.006,χ2=8.547,P=0.003;N组:χ2=25.600,P<0.05,χ2=24.000,P<0.05),D组少于N组(χ2=7.619,P=0.006;χ2=6.995,P=0.008);(2)苏醒时呛咳评分R组明显低于D组和N组(D组:P=0.006;N组:P<0.05),D组明显低于N组(P=0.007),追加芬太尼后D组和N组呛咳评分明显下降,苏醒30min至1h又再度上升,而R组的呛咳评分在苏醒期各时间点都较低且无明显波动(F=0.716,P=0.702);(3)苏醒期Rass评分显示R组一直处于平稳的最佳镇静状态(F=0.886,P=0.662),而D组和N组的镇静程度不佳,在追加芬太尼前后呈现由烦躁到镇静过度的转变,其中N组最为明显(D组:F=4.335,P=0.017;N组:F=20.476,P<0.05);(4)麻醉诱导前与苏醒期R组HR、BP及RR的变化均不明显(HR:F=1.876,P=0.225;MAP:F=1.520,P=0.301;RR:F=1.112,P=0.465),D组和N组的波动比较明显,其中N组波动最�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利多卡因乳膏 全麻苏醒期 气管切开 镇静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