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作者: 徐光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卫生院,重庆长寿401223
  • 简介:目的:研究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对胎儿体重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院内收治的孕妇100例,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取产前检查,观察组采取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对胎儿体重预测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对胎儿体重预测准确率为96.0%(48/50),对照组对胎儿体重预测准确率为72.0%(36/50),两组比较(P<0.05)。结论:通过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对胎儿体重进行预测,可提升预测准确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前检查;超声检查;胎儿体重预测;临床价值
  • 简介:19世纪,乳腺癌被认为是局部病变,沿淋巴管转移扩散,且遵循逐级转移即从第一站淋巴结转移到第二站淋巴结,然后再转移到全身的规律。Halsted根治术就是依据这个理论设计的手术方式。直到20世纪60年代Fisher提出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在病程的早期即可发生全身转移。乳腺癌局部病变的理论便为全身性疾病的理论所替代。并且,依据预后因素用“预后好”或“预后差”的乳腺癌替代“早期”或“晚期”乳腺癌。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乳房切除术后放疗并不会提高生存率,因此乳房切除术后进行放疗的数量也随之下降。随着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选择保乳手术,并且保乳手术效果得到了实践证实,使得整形外科医生开始进行即时乳房重建代替以前的延迟乳房重建。在此趋势中发展了即时自体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手术,既有良好的重建效果也不增加手术次数和并发症。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机试验的结果证实术后放疗能提高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乳房重建 乳腺癌患者 术后放疗 自体游离皮瓣 保乳手术 腋窝淋巴结
  •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出血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诊治的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各4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产程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出血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妇 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期待着可以找到一个新的治疗靶点,以便能从细胞或者基因水平对该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 标签: 微RNA 乳腺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宫高腹围法预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准确性及其最佳适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11年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符合研究条件的3786例孕妇(新生儿)资料,采用宫高腹围法比较不同宫高腹围、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孕周产妇的新生儿估计体质量与出生实际体质量符合率。结果宫高腹围之和在120~139之间、孕周≥38周者,宫高腹围法新生儿出生估计体质量与出生实际体质量有较好的符合率;孕妇分娩前BMI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预测无影响。结论选择性应用宫高腹围法预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可提高其准确性。

  • 标签: 宫高 腹围 出生体重 预测 符合率
  • 简介:DCIS作为一种异质性病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传统的以病变细胞形态、结构、分级以及是否坏死存在的分型方法不能准确区分DCIS的亚型,不能对其治疗方式或预后做出较准确的评估与预测,难以满足精准治疗的要求。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致力于在基因组学层面对DCIS进行深入的认识与分型,并建立完善的DCIS预后预测的基因模型。笔者简单介绍了与DCIS相关的基因检测,如乳腺癌高通量基因检测(Mammaprint)、OncotypeDX21基因检测、Prosigna等,着重分析了DCIS12基因模型的建立过程、评分方法、对DCIS预后的风险评估及其对DCIS精准治疗的意义,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原位 基因表达 预后 预测
  • 简介:目的了解昆明地区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载与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相关性。方法选取昆明地区妇女两万余例,用杂交捕获U(second—generationHybridCapture,HC—II)方法检测高危型HPV—DNA,选取3608例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送病理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患者以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宫颈癌患者以术后病理检查为准,分析HPV病毒栽与宫颈病变级别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炎2420例(67.07%),CINI448例(12.42%)、CINII376例(10.42%)、CINIII280例(7.76%)、宫颈癌84例(2.33%)。经秩和检验,5组间的HPV病毒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5.597,P〈0.05);CINI与宫颈炎、宫颈癌和CINⅡ的病毒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HPV病毒载均是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CINⅡ以上病变随着病毒载的升高,阳性率逐渐增高。而宫颈癌主要集中在中度级别病毒载之间发病。结论不同宫颈病变级别间HPV病毒载有差别,HPV病毒载可作为诊断CINⅡ以上病变的指标。

  • 标签: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载量 宫颈病变 宫颈癌
  • 简介:<正>单绒毛膜双胎可发生特有的并发症,如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及双胎贫血-多血序列综合征(TAPS),这些并发症均与胎盘血管吻合的情况有关。本文于2013年4月发表在《Placenta》杂志上。排除了激光治疗及选择性减胎的单绒毛膜胎盘,通过颜料灌注研究了sIUGR、TTTS、TAPS及正常双胎血管吻合的发生率、大小、数量及位置。共灌注了

  • 标签: 血管吻合 单绒毛膜双胎 胎盘 发生率 并发症 双胎输血综合征
  • 简介:子痫前期是严重威胁母儿健康产科常见病症,不适当产前检查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重因素。子痫前期需要适合其疾病发展特点的产前检查模式。对子痫前期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产前检查方案,提升产前检查内容和质量,是防范子痫前期及其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子痫前期-子痫 预防 个体化 产前检查模式
  • 简介:Notch受体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的I-型跨膜糖蛋白,除了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自我更新和生存外,在决定细胞命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otch3基因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第三个Notch家族成员,因此命名为Notch3基因,起初描述是表达在增殖的神经上皮细胞上,

  • 标签: 乳腺肿瘤 糖蛋白类 Notch3受体 Notch3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对足月妊娠胎儿缺氧的预测。方法对191例足月妊娠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分为3组,A组:脐动脉血流监测S/D比值>3.0、RI>0.67、PI>1.0,共计32例;B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S/D比值<4.0、RI<0.6、PI<1.6,共计29例;C组:脐动脉血流及大脑中动脉血流比值(UAPI/MCAPI)>1.00、(UAS/UAD)/(MCAS/MCAD)>0.60、(UARI/MCARI)>1.00,共计12例。观察各组新生儿出生窒息情况。结果3组新生儿窒息1分钟为A组16例占50%(16/32);B组15例占51.7%(15/29);C组11例占91.7%(11/12),差异有显著性(P<0.05);5分钟为A组5例占15.6%(5/32);B组6例占20.7%(6/29);C组6例占50.0%(6/1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能准确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情况;与脐动脉血流比值,能较早识别重度缺氧患者,提请临床关注。

  • 标签: 超声 大脑中动脉 缺氧
  • 简介:<正>方法:在2002~2009年期间,计算每个孕期月份的经本院诊断的胎儿非整倍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平均每月发生率。发现胎儿非整倍体平均每月发生率与周围环境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变化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周围环境污染物包

  • 标签: 非整倍体 胎儿 环境污染物 周围环境 发生率 三体
  • 简介: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宫铜300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与其它含铜IUD的妊娠率,对宫铜300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等9种数据库和WHO/FDA/IUD生产企业/临床试验注册相关网站,使用OpenMeta-analyst和RevMan5.3.3进行数据分析与合并。结果初检文献6062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0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或准RCT。分析结果显示:(1)宫铜300放置后第1月、6月及1年、2年、3年、5年、10年合并累计妊娠率分别为0.1%、0.2%、1.0%、2.6%、3.6%、3.5%、3.4%。(2)宫铜300放置1年和2年时累计妊娠率显著高于MCu功能型IUD(P〈0.05),2年累计妊娠率显著高于元宫220(P〈0.05)。结论宫铜300放置3年后累计妊娠率稳定在约3.5%;2年妊娠率高于MCu功能型和元宫220,未见与其他类型IUD妊娠率有差异。

  • 标签: 宫铜300 宫内节育器 妊娠率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脐动脉S/D比值在双胎妊娠中预测胎儿发育状况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8月~2009年7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225例,应用超声脐动脉血流检测仪,在B超探头引导下分别对2个胎儿进行脐动脉血流检测,选择2个胎儿脐动脉S/D值差>0.4,110例为研究组,2个胎儿脐动脉S/D值差<0.4,115例为对照组,并随访两组新生儿体重及分娩结局。结果①在研究组中胎儿不均衡生长发生率为61.3%,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23.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研究组中当S/D值异常时发生围生儿不良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研究组中发生S/D异常为67.3%,且母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动脉S/D比值在双胎妊娠中对胎儿协调发育和围产儿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双胎 S/D比值 发育不协调 妊娠合并症 围产儿预后
  • 简介:<正>本文于2009年发表在《SeminarsinPerinatology》杂志上。文章主要比较了几种目前常用的宫颈长度测量的方法,包括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transvaginalultrasound,TVU)、指诊测量及Cervilenz法。早产仍然是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预测早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 标签: 宫颈长度 测量器 早产 超声测量 围生儿 经阴道
  • 简介:目的评估镁、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并行剖宫产分娩的45例子痫前期孕妇为子痫前期组(动脉血压为140/90mmHg、蛋白尿〉0.3g/24h),选择同期正常孕妇45例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研究食物摄入进而评估镁的摄入,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浆、血清和尿液中镁的含量,同时采用标准方法检测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标志物。Logistic回归分析子痫前期的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性。结果两组镁的摄入和尿中排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予痫前期组血浆和红细胞中镁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镁含量与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仪水平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镁和尿8-并前列腺素与先兆子痫有相关性,灵敏性93%,特异性75%。结论孕妇体内镁、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因子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有关,并且血浆镁和尿8-异前列腺素都是子痫前期发生预测指标。

  • 标签: 血浆镁 尿8-异前列腺素 子痫前期
  • 简介:目的探讨抑制素B(InhibinB,InhB)用干预测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手术后精液参数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男科门诊收治的VC型男性不育症患者92例。术前完成相关检测,包括完善病史登记,精液常规分析,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睾酮(testosterone,T)和InhB检查等。所有患者均接受左侧精索静脉显微结扎术,术后12周随访精液常规分析、FSH、T、InhB。对术前、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根据术后12周精液参数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改善组(59例)和未改善组(33例),改善组术后12周精子浓度明显提高(P〈0.05),未改善组精子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InhB水平均有明显提高,术前及术后12周InhB水平,改善组均明显高于未改善组(P〈0.05)。根据术前InhB水平将患者分为低InhB组(38例)和高InhB组(54例),低InhB组治疗有效率低于高InhB组(P〈0.05)。结论VC术前InhB水平的高低,与术后精液参数是否能得到明显改善有一定关系,可作为VC患者手术选择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少弱精子症 抑制素B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 精液参数
  • 简介:乳腺癌的预防仍然是世界难题。以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基因分析为基础的个体乳腺癌危险评估模型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危险评估模型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复查监控,以期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对特定高危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降低乳腺癌发病率;通过改变危险因素参数而降低发病率。1乳腺癌危险预测模型研究概况乳腺癌危险预测模型是一种统计学工具,用来预测带有特定危险因素的妇女未来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测模型 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