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206(miR-206)和连接蛋白(Cx)43在乳腺癌原灶(PTs)及腋窝转移淋巴结(MLNs)中的表达变化关系。方法收集8例经病理学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旁正常腺体组织、乳腺癌PTs、配对的正常腋窝淋巴结(NLNs)及MLNs,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等实验方法,检测正常腺体组织、乳腺癌PTs、配对的NLNs、MLNs中miR-206和Cx43的mRNA和蛋白表达。各组间均数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osthoc检验(SNK/LSD)。结果与正常乳腺腺体组织比较,乳腺癌PTs和NLNs中miR-206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配对的MLNs中miR-206的mRNA表达较PTs和NLNs进一步降低(P〈O.05)。PTs、NLNs和MLNs中Cx43mRNA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降低(P〈O.05),而PTs与MLNs中Cx43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和NLNs中Cx43蛋白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降低(P〈O.05);与PTs比较,NLNs中Cx43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MLNs中Cx4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O.05)。结论miR-206和Cx43基因的相互作用可能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远处转移 腋窝淋巴结 微小RNA206 连接蛋白43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炭和甲蓝分别联合核素示踪法在腔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诊断为乳腺癌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其中采用纳米炭联合核素示踪前哨淋巴结组(简称纳米炭组)40例,采用甲蓝联合核素示踪前哨淋巴结组(简称甲蓝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哨淋巴结检出率、阳性率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数目用xˉ±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纳米炭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40/40),甲蓝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7.5%(39/40);两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分别为纳米炭组(3.4±1.5)枚和甲蓝组(3.2±1.5)枚;前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纳米炭组32.5%(13/40)和甲蓝组25.6%(10/39,本组有1例未检测出SLN)。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N阳性率:χ2=0.450,P=0.502;平均SLN检出数:t=0.984,P=0.326)。纳米炭组非前哨淋巴结检出116枚,平均为(3.2±1.1)枚(2~5枚),其中黑染57枚,染色率49.1%,甲蓝组非前哨淋巴结检出97枚,平均(2.8±1.1)枚(1~5枚),蓝染26枚,染色率26.8%,两组非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检出数目及染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P=0.009和χ2=11.079,P=0.001)。术后腋下积液发生情况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结论纳米炭和甲蓝分别联合核素示踪法在腔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临床应用中均能到达良好的示踪效果,检出率高,手术创伤小,术后瘢痕小、并发症少,纳米炭有助于检出更多的非前哨淋巴结,可能更适合作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示踪剂。

  • 标签: 乳腺肿瘤 腔镜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放射性同位素
  • 简介:目的探讨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在早产孕妇外周血、脐血及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绒毛膜羊膜炎(subclinicalchorioamnionitis,HCA)的关系。方法选择早产临产孕妇46例,根据产后胎膜病理结果是否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分为感染组(n=21)与未感染组(n=25)。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脐血中S100A12水平;逆转录RT-PCR法检测胎膜组织中S100A12mRNA表达水平。结果感染组孕妇外周血、脐血、胎膜组织中S100A12水平[(173.30±18.92)、(105.71±8.72)、(1.38±0.37)]与未感染组[(138.26±11.02)、(88.26±7.00)、(1.07±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孕妇外周血中S100A12水平与脐血及胎膜组织中S100A12水平均呈正相关(r=0.861,0.883;P〈0.05);感染组新生儿感染发病率(86%,18/21)高于未感染组(56%,14/25)(P〈0.05)。结论孕妇外周血、脐血、胎膜组织中S100A12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感染有关。

  • 标签: 早产 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 S100钙结合蛋白A12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