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自1989年异丙酚(Propofol,Diprivan)用于临床以来,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在药理与生理研究方面也有新进展。以往异丙酚只限用于>3岁小儿,如今已扩大到婴儿和新生儿。下文综述近年来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经验与研究进展。

  • 标签: 异丙酚 小儿麻醉 临床应用 药理 新生儿 婴儿
  • 简介:疼痛是由于刺激造成的组织损伤以及伴随的情绪反应,急性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而慢性疼痛则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近年来,很多的研究都聚焦于慢性疼痛的治疗。脊髓神经刺激疗法(SpinalCordStimulation,SCS)已经被证实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SCS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一综述。

  • 标签: 脊髓电刺激疗法 慢性疼痛 神经刺激疗法 疼痛治疗 情绪反应 组织损伤
  • 简介:麻醉过程中脑血流的变化及其调节非常复杂而TCD可对脑血流进行无创的实时监测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是一种日益成熟和完善的脑血流监测方法在临床工作和科研实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TCD 脑血流监测 麻醉
  • 简介:本文介绍了循证医学的概念、类型、发展过程及其与传统医学的区别,探讨了循证医学在麻醉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一套明确的麻醉质量控制目标和实施方案。

  • 标签: 循证医学 麻醉 质量控制 可行性
  • 简介:氯胺酮作为NI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其给药途径多种多样。大量的临床观察证明小剂量氯胺酮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其副作用。

  • 标签: 小剂量 氯胺酮 术后镇痛 临床应用
  • 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系统已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80年代初由Schuttler首先报道。在1990年由Kenny和white改进。TCI系统现已发展成为一种通过靶控输注来输送镇静催眠药、阿片类药及其他类麻醉药的标准输注系统。现今,TCI技术已经变成麻醉从业人员的一项常规麻醉技术。现将靶控输注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 标签: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 简介:人工流产手术虽然短暂但非常痛苦,如果没有适当的麻醉,会对妇女的身心造戍严重的伤害。丙泊酚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起效迅速.效果确切.苏醒快.被广泛用于临床。本文对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研究进展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丙泊酚 无痛人流
  • 简介:目的:探讨恩纳用于小儿静脉穿刺的效能。方法:120例静脉穿刺术,患儿年龄1-7岁,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I组)、恩纳组1(Ⅱ组)、恩纳组2(Ⅲ组)和恩纳组3(IV组),每组30例,分别于穿刺局部皮肤涂抹乳白色安慰剂,恩纳0.2g/cm^2、0.1g/cm^2和0.1g/cm^2+安慰剂,涂抹面积10cm^2,局部表面覆盖无菌薄膜,并分别于涂抹后2h、0.5h、1h和1h后行静脉穿刺术。记录患儿痛觉表情评分,哭闹、肢体抵抗、穿刺次数,局部皮肤反应衣全身毒性反应。结果:4例患儿静脉穿刺均成功。实验组患儿的痛觉表情评分别为2.60±1.9、1.5±1.5和1.3±1.6,显著低于对照组6.1±3.0,p<0.01。IV组疼痛表情评分量低,但与Ⅲ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Ⅲ组,IV组评分较Ⅱ组显著性降低,P<0.05。患儿哭闹、肢体抵抗的结果与痛觉表情评分结果相符合。EMLA局部副作用在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合理应用EMLA局部皮肤表麻,可安全有效施行小儿静脉穿刺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小儿 静脉穿刺术 恩纳 局部麻醉药涂剂
  • 简介:全麻下患者仍可存在对听信息的记忆,研究全麻下的记忆,选择科学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十分重要。传统的记忆测量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心理学界新发展起来的加工分离程序是能够分离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总的记忆成绩中相对贡献的一种方法,解决了在测试阶段,内隐记忆和显外记忆相互干扰的问题,使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测量更加准确,本文对加工分离程序的基本原理,多维加工树记忆模型及加工分离程序在麻醉下记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加工分离程序 全麻 记忆 研究 应用
  • 简介:抑肽酶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抑制激肽释放酶,抑制血小板的激活、粘附和聚集功能,显着减少术中与术后出血,但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笔者在520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抑肽酶,曾遇到7例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抑肽酶 过敏反应 体外循环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非特异性 术中应用
  • 简介:雷米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起效迅速,停药后迅速清除:临床剂量的雷米芬太尼对于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和脑血流CO2反应性影响小,可引起剂量依赖性MAP下降,从而影响脑灌注压(cerebralperfusionpressure.CPP):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应用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恢复迅速,清醒质量高.有利于早期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术后应充分镇痛,从而避免由于疼痛不适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等不良事件;雷米芬太尼应用于清醒开颅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雷米芬太尼TCI技术用于开颅手术更有利于术中维持循环稳定。

  • 标签: 雷米芬太尼 神经外科手术 开颅手术 清醒开颅 靶控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