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一、会议时间:201810月20-24日二、会议地点:奥地利维也纳/Vienna三、会议简介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eek)是欧洲胃肠病学联合组织(UEG)主办的欧洲首屈一指的会议,也是世界领先的胃肠病学活动之一。2018UEGWeek将于201810月20日至2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并再次涵盖广泛的消化疾病领域,带来一流的研究生教学课程、最出色的胃肠病学论文摘要和海报,并同时向全球观众直播。

  • 标签: 消化疾病 欧洲 奥地利维也纳 会议简介 胃肠病学 教学课程
  • 简介:《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医学期刊。

  • 标签: 消化疾病 介入诊疗 征订启事 广东省医学会 国家科技部 征稿
  •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施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对其生活质量、疾病知识掌握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于20162月-20172月收治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选取64例分为常规组(n=32,常规护理)、干预组(n=32,连续护理+自我管理教育),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3、6个月疾病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4.432、11.977、11.469,P<0.05);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OAS量表中3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6个月时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排便时间固定,每日排便次数1-3次患者例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连续护理干预和自我管理教育,可使患者更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结肠造口 连续护理 自我管理教育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病例:患者女,194412月13日出生,汉族,籍贯上海。因“反复间歇性发作腹痛伴发热4余”多次入住上海市各医院消化科或感染科。患者2006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脐周剧痛,无放射痛,蜷曲位时稍缓解。腹痛发作期间纳差,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咖啡色液体,粪便无明显异常。腹痛出现数小时后自觉乏力,体温升高,最高达39.8℃,伴畏寒,无寒战。无皮疹、关节疼痛,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无皮肤巩膜黄染。腹软,全腹压痛,有反跳痛。

  • 标签: 家族性地中海热 中国成人 发作期间 胃内容物 体温升高 关节疼痛
  • 简介:一、定义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1-3]。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与胃肠疾病有关。也可由胰、胆、肝脏疾病等引起。消化不良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

  • 标签: 消化不良症状 诊治指南 功能性消化不良 大连 中国 上腹部疼痛
  • 简介: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和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进一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对2010制订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进行修订。指南中的证据等级根据GRADE分级修订,分为A、B和C3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两个级别,见表1。

  • 标签: 肝疾病 酒精性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近3来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特点及转归,为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及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143月~20175月我院收治115例DILI患者,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资料。结果引起DILI的主要药物为中药、抗生素药物、免疫抑制剂、循环系统用药和抗肿瘤药物,所占比例分别为20.9%、18.3%、13.0%、10.4%、8.7%;本组胆汁淤积型66例(57.4%),肝细胞型16例(13.9%),混合型33例(28.7%);发病时血清ALT水平为(151.2±56.8)U/L,AST为(136.5±25.4)U/L,ALP为(251.6±79.4)U/L,TBIL为(39.8±11.3)μmol/L,GGT为(101.5±28.8)U/L,经2~3w治疗,分别降至(21.7±10.2)U/L、(39.3±8.3)U/L、(120.8±70.5)U/L、(15.2±9.4)μmol/L、(37.6±7.2)U/L;76例(66.1%)DILI患者完全恢复,25例(21.7%)患者病情基本恢复,10例(8.7%)患者肝功能指标反复,4例(3.5%)因肝衰竭而死亡。结论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繁多,中药、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为主要的诱发药物,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后预后良好,但临床医生应注意用药安全,尽量避免或降低DILI的发生。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诱发药物 临床特点 转归
  • 简介: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和生物抗体制剂在克罗恩病(CD)的治疗中取得较大成功,随之提出疾病早期即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抗体制剂的top-down治疗方案,但该方案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淋巴瘤或结核.目前如何选择合适的CD患者行top-down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中国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top-down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9981月-200912月上海仁济医院诊断满5或未满5但至少符合一项致残标准的CD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和5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16例C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和5致残性CD患者分别为156例(72.2%)和177例(81.9%).Logistic回归分析示2和5致残性CD患者的危险因素均为疾病活动时需糖皮质激素缓解(2:OR=8.175,95%CI:4.102-16.294,P=0.000;5:OR=9.703,95%CI:4.297-21.910,P=0.000)和诊断时存在肛周疾病(2:OR=7.056,95%CI:1.959-25.423,P=0.003;5:OR=6.734,95%CI:1.466-30.922,P=0.014),联合这两个因素预测2和5致残性CD的准确率分别为79.2%和81.9%.结论:中国CD患者伴有疾病活动时需糖皮质激素缓解和诊断时存在肛周疾病等致残性危险因素时,说明其适用top-down治疗.

  • 标签: CROHN病 致残性疾病 危险因素 糖皮质激素类 肛周疾病 top-down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方法对2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HBV标志物、HBVDNA和肝功能.结果疗程结束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完全应答率为0%,部分反应率为40%;随访结束时,持续应答率为35%.结论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 标签: Α-干扰素 药物治疗 HBEAG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 简介:CRTER杂志是一传播组织工程领域一流学术研究成果的专业期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ISSN1673-8225,CN21-1539/R,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插图随文,印刷精致。

  • 标签: 中国组织 临床康复 工程研究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胃镜、结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以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等各类内镜技术均能获取组织学或细胞学标本而作出病理学诊断,对疾病的诊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类消化内镜技术不同,胃镜、结肠镜或小肠镜下黏膜活检、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以及EUS穿刺术、ERCP下胆胰管刷检和活检等获得的组织细胞标本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内镜医师和病理医师密切配合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内镜活检 病理学检查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消化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早期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近十来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和治疗的变迁及其对预后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总结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将725例入选患者分为两组,19934月~199812月就诊的患者为第一组,19991月~20028月就诊的患者为第二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因、诊断指标、治疗方案、并发症、预后、住院费用方面的变化.结果:比较两组病因,两组患胆囊炎胆结石者分别占72.3%和75.8%,高脂血症者分别占25.3%和25.8%,酗酒者分别占10.6%和9.7%.血清淀粉酶水平高于正常上限3倍的总检出率为66.9%,CT诊断总阳性率为92.0%.第一组46.9%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31.1%的重症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2.2%发生胰腺脓肿,死亡率为15.6%.第二组72.3%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13.2%的重症患者发生胰腺假性囊肿,2.2%发生胰腺脓肿,死亡率为6.5%.第二组的住院费用与第一组相比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胆道疾病仍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血清淀粉酶和CT是急性胰腺炎较常用和可靠的检查手段.通过早期足量应用胰酶抑制剂(尤其是生长抑素)、肠道去污和改善胰腺微循环,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费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病因 治疗 诊断 生长抑素 微循环
  • 简介:19978月30~31日在新加坡召开了1997关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处理的亚太地区共识会议。国际专家们作了有关Hp感染各方面最新进展的讲座。来自亚太地区的知名专家对各个地区的前景作了评估、总结。正式报告后,与会代表们分组出席了诊断、治疗、消化不良和胃癌四个同时召开的工作组会议。

  • 标签: HP感染 幽门螺杆菌 消化不良患者 亚太地区 尿素酶试验 内镜检查
  • 简介: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将于20119月23日-25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召开。届时国内外著名肿瘤微创治疗专家将受邀参加本次会议,预计与会代表人数在1000余人。欢迎同道踊跃撰写学术论文,参会交流。

  • 标签: 微创治疗 学术论文 征文通知 肿瘤 中国 国际会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