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15岁。自诉近来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睡眠差,时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晕。查体:血压正常,脉搏64次/分左右。心尖搏动不弥散,无震颤,心界不大。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示正常。肺部听诊未发现异常。受检前常规心电图正常,未曾服用药物。行3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示:心率在60~160次/分时,MV5P波直立,P—R间期0.13s,下传的R波呈qRs型,时限正常。当心率46~61次/分时,P—R间期〈0.12s,MV5呈R型,时限0.13s,起始部有δ波。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晕,并随心率的减慢上述症状也随之逐渐加重。在心率逐渐增快时,预激波也随之逐渐消失。

  • 标签: 慢频率依赖性 预激综合征 24H动态心电图检查 短阵性 心前区不适 心脏超声检查
  • 简介:患者男性,37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1周入院。查体常规心电图、胸透及心脏扇超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冠心病?图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中的一片段(选部分导联),图示:窦性心律,R—R间距0.85~1.34s,频率70-44次/分。当R—R〉1.30s时QRS波即呈现宽大畸形(QRS时间由0.08s增至0.16s),其P-R间期由0.16s缩短为0.08s,QRS波起始部见“8”波,ST-T呈继发性改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伴心率依赖性预激综合征。

  • 标签: 窦性心律不齐 预激综合征 依赖性 慢心率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QRS波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血流的关系,探讨suPAR在冠脉血流中的作用及影响冠脉血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疑诊为冠心病但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据冠脉TIMI帧数将患者分为血流组(53例)和正常对照组(42例),记录其冠心病危险因素,检测血浆suPAR、hs-CRP等水平.结果两组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比率及血脂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血流组吸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2%比48%,P=0.02).同对照组相比,血流组血浆suPAR水平[(3.01±0.05)ng/ml比(1.33±0.06)ng/ml,P<0.01]和hs-CRP水平[(1.07±0.04)mg/L比(0.71±0.05)mg/L,P<0.01]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浆suPAR、hs-CRP水平与冠脉TIMI帧数均呈明显正相关(R2=0.83,P<0.01;R2=0.71,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uPAR、hs-CRP、吸烟均与冠脉TIMI帧数呈正相关(R2=0.64,P<0.01),其中suPAR的影响力最大(标准化β=0.62).结论血浆suPAR、hs-CRP水平和吸烟与冠脉血流呈明显正相关,而且血浆suPAR水平对冠脉血流的预测价值较高.

  • 标签: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慢血流 TIMI帧数 冠状动脉
  • 简介:我国的人群研究显示,人群内血清胰岛素升高及其有关代谢异常常发生在超重和肥胖与血压升高之前,这提示胰岛素抵抗在中国人群内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性起重要作用.本文对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血压与血糖代谢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脑卒中 血压 血糖代谢 胰岛素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86例高血压病人均给予综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病人血压水平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血压水平,有利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 方法 效果
  • 简介:据报道.每日早晚各吃风干的生栗5~7枚,细细嚼烂,慢慢吞咽,可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病。专家分析,与栗含有大量降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栗肉2-7.4%)和多种维生素(如A、B1、B2、C、PP等)、矿物质(如钙等)有一定关系。中医则认为,栗有补肾益心、活血补气、养胃健脾之功。

  • 标签: 心血管病人 食疗佳品 不饱和脂肪酸 多种维生素 动脉硬化 软化血管
  • 简介:目的:分析抗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我院确诊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宣教组(75例,仅予以一般健康宣教),抗训练组(75例,实施抗训练)。两组均观察12周,分别于入组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常规宣教组比较,抗训练组收缩压[SBP,(156.5±21.3)mmHg比(139.6±20.2)mmHg]、舒张压[DBP,(91.5±12.6)mmHg比(82.7±12.8)mmHg]水平及总胆固醇[TC,(5.9±2.1)mmol/L比(4.5±2.0)mmol/L]、甘油三酯[TG,(1.7±0.5)mmol/L比(1.1±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1.2)mmol/L比(2.0±1.1)mmol/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0.3)mmol/L比(1.9±0.4)mmol/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01)。结论:抗训练有利于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血脂状况,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抗阻训练 血压 脂代谢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心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二尖瓣或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病人5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动脉旁路上安装PallLG-6动脉白细胞过滤器;对照组仅用体外循环常规动脉过滤器.术后观察心律、血流动力学参数、机械辅助通气、动脉血气分析、循环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使用抗生素情况.结果①实验组术后恢复窦性心律较对照组高;②白细胞过滤可显著降低平均术后呼吸指数(respirationindex)和提高机械通气时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index);③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术后所有观察时点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④两组病人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情况无差异.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改善病人术后的心肺功能,对术后炎症反应并无减轻作用.

  • 标签: 白细胞过滤 心肺保护 炎症反应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478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及229例非高血压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P<0.05);高血压病人中靶器官损害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的(P<0.05);各年龄组间的血压变异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变异性增加,靶器官损害者的24小时血压变异性更高.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人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目的探索适合社区应用的、规范有效的高血压病例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抓住高血压病人这条主线,采取集中干预和病人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从而调动整个家庭的防病、治病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对高血压的控制发生作用。结果通过集中干预随访和病人自我管理相结合,达到规范化管理的有41.38%;行为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改变,减少吸烟量的病人有10.92%,戒烟的病人有27.01%;减少饮酒量的有13.22%,戒酒的病人有35.06%;减少摄盐量的有85.63%;减少脂肪摄入量的有85.63%;增加体育锻炼的有41.95%;降低了管理人群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以病人自我管理为主的综合管理,形成医患互动,使高血压管理由被动变成主动,才能使高血压管理真正有效。

  • 标签: 高血压 病例管理 社区 模式
  • 简介: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川芎嗪对冠状动脉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7年1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冠状动脉血流患者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盐酸曲美他嗪片等治疗.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常规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疗程为7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冠状动脉内增加注射川芎嗪.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并发症情况,包括心律失常、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结果试验组显效25例(83.3%),有效4例(13.3%),无效1例(3.3%);对照组显效19例(63.3%),有效6例(20.0%),无效5例(16.7%).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D均升高,试验组升高更明显,[(7.44±1.55)%vs.(10.3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L-6和TNF-α均降低,而试验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6个月,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vs.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川芎嗪治疗冠状动脉血流患者,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川芎嗪 冠状动脉慢血流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Ⅰ级占有率76.3%高于对照组39.5%,Ⅲ级占有率7.9%低于对照组28.9%;观察组的心率、生活能力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4%低于对照组45.1%,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的胸痛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的胸痛病人分为冠状动脉迂曲组78例和无迂曲组24例,观察两组胸痛发作情况、临床用药效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心电图及运动试验的特点.结果与无迂曲组相比,冠状动脉迂曲组多为典型的劳累型心绞痛,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常有效,静息心电图多为冠状T波,运动试验多阳性.结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的病人可出现典型劳累型心绞痛、冠状T波、运动试验阳性、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有效等表现,临床上酷似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对鉴别这类病人有特殊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迂曲 冠状动脉造影 胸痛 心绞痛
  • 简介:冠状动脉及其大的分支主要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或心外膜的深面,但有时可能被浅层心肌纤维覆盖,这部分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该心肌纤维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bridge,MB),部分心肌桥病人可有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1].随着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的广泛开展,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病例不断增加,心肌桥的临床意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心肌桥病人的健康教育在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心肌桥
  • 简介:临床统计资料表明.节日前后是高血压病情恶化、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塞的高发期。研究表明,这与节日期间的生活紊乱、饮食不当和情绪波动、天气寒热不均等息息相关。为使心脑血管病人安度佳节.应认真做好保健。

  • 标签: 脑血管病人 节假日 节日期间 心绞痛发作 病情恶化 统计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老年心衰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参考组除了出院时接受健康教育外,同时接受延伸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遵医行为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饮食、服药以及定期复诊方面依从性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体质量、尿量自测、自我症状记录等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12个月生存质量各个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通过延伸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心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延伸护理 老年患者 心力衰竭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住院心血管病人死亡率趋势。方法:查阅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12年来在我科住院死亡病人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年来住院病人总数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在269例死亡病例中。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1);(3)在269例死亡病例中,以≥80岁年龄段死亡率最高(P〈0.001);(4)住院死亡率。以冠心病及夹层动脉瘤最高。分别达到5.78%,5.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冠心病的死亡率较之高血压、风心病、心脏病的显著增加(P〈0.001)。结论:12年来昆明地区心血管病人住院总数量上升.反映发病率增加,但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说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成绩的显著。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住院病人 死亡率
  • 简介: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各项血凝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7例CHF病人及20例正常人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结果:CHF病人体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随心力衰竭加重而增加,伴房颤病人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特别是心衰严重,伴有房颤的病人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血浆Von Willerand因子 血浆D-二受体 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 简介: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病人24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程度、用药情况、健康生活改善情况及降压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高血压知识合格率、用药依从性、健康生活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降压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降压治疗有效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健康教育 高血压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