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在肝病病人,很多药物的药动力学和药效学可发生改变。在英国,不列颠国家处方集中有在这类病人禁用或慎用的药物名单,类似资料在其他国家也可得到。有疑问时,查对一下处方中是否有可能会出问题的特殊药物。

  • 标签: 肝硬化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药物吸收
  • 简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发生于真皮和皮下间叶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其多发生于真皮。Darier和Ferrand于1924年首次报道DFSP[1],其可发生于身体上任何部位的皮肤,但以躯干和四肢最为常见,而发生于乳腺皮肤者实属罕见。对于DFSP的治疗,外科手术完全切除是必要的,但在切除的具体范围上还没有达成共识[1]。NCCN指南推荐应用扩大切除或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物进行完全的切除,达到阴性切缘为2~4cm,是治疗的最佳选择[2]。本文报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4年4月收治的1例乳腺DFSP患者,分别检索国内文献报道的较完整的临床资料12例,对DFSP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乳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简介:目的用Nrf2/ARE通路激活剂上调Ⅱ相解毒酶和抗氧化酶在胰岛B细胞中的表达,观察其对T2DM大鼠胰岛B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tBHQ干预组(tBHQ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C组)。连续干预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检测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观察胰岛细胞形态结构及凋亡,ELISA检测血清及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Westernblot检测胰腺总Nrf2、核Nrf2蛋白表达。结果DM组FBG和FINS水平分别较NC组明显增高和降低(均P=0.000),tBHQ组FBG和FINS水平分别较DM组明显降低和增高(均P=0.000)。与NC组比较,DM组胰岛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出现肿胀、坏死,凋亡增加,tBHQ组胰岛细胞较DM组明显改善。与NC组比较,DM组血清及胰腺组织中MDA、TNF-α水平显著升高,T.SOD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0);tBHQ组血清及胰腺组织中MDA、TNF-α水平较DM组明显降低,T-SOD水平明显升高(均P=0.000)。DM组总Nrf2、核Nrf2蛋白的表达均较NC组显著降低(P总Nerf2=0.000,P核Nerf2=0.006),与DM组比较,tBHQ组总Nrf2、核Nrf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00)。结论激活Nrf2/ARE通路可通过上调Ⅱ相解毒酶和抗氧化酶在胰岛B细胞中的表达来减轻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反应对胰岛B细胞的进一步损伤。

  • 标签: Nrf2/ARE通路 2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 简介:患者男性,89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7年,再发伴右下肢乏力1天”人院,患者有“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史,入院后经心电图、心肌梗死定量、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MRI)等检查诊断为:(1)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

  • 标签: 心肾综合征 呼吸功能不全 老年人
  • 简介:胰管出血(hemosuccuspancreaticus)是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为胰腺炎症时其误诊率较高.胰管出血的病因分为胰液中激活的胰酶逐渐消化周围动脉壁形成假性动脉瘤,再在消化或内压增高等因素的作用下溃破入胰管引起出血.以脾动脉最常受累[1-4].本文报道2例小儿CP并发胰管出血,文献复习.

  • 标签: 例文献 出血例 小儿胰腺炎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化疗药物腹腔灌注法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的疗效.方法选取88例胃癌腹腔转移患者,根据门诊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取化疗药物腹腔灌注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静脉给药化疗法.对两组患者近期化疗效果、化疗不良反应以及远期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化疗总有效率达93.18%,高于对照组的79.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脱发、消化道症状、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药物腹腔灌注法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疗效满意且相对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化疗 腹腔灌注 胃癌并腹腔转移
  • 简介:炎症是机体消除损害因素和对局部组织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由非特异性(固有性)和特异性(适应性)免疫介导。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炎症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损伤的发生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型糖尿病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这种由细胞因子介导的急性相反应属先天性免疫反应,是一种慢性亚临床非特异性免疫介导的炎症,包括非特异性的炎症细胞、炎症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和肝脏产生的急性反应物质,后两者常被称为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与炎症交互影响,通过转录水平调控,通过多种信号机制损害胰岛素的信号转导,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炎症因子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吡格雷对CYP2C19基因突变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择期行PCI手术的CYP2C19突变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120例。吡格雷组服用阿司匹林及双倍剂量的硫酸氢吡格雷,替格瑞洛组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替格瑞洛。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和院外12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反应时间[(24.2±2.8)vs(15.3±2.4)s]和血凝块形成时间[(13.4±2.6)vs(6.6±1.8)s]显著增高,而最大幅度[(46.2±2.1)vs(69.5±3.2)mm]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吡格雷组[13.3%(16/120)vs32.5%(39/120),P〈0.01];但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YP2C19基因突变患者,双倍剂量硫酸氢吡格雷可以使血小板抑制效果达标,但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仍然较高;替格瑞洛能够有效减低药物抵抗发生率,进一步改善血小板抑制效果,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替格瑞洛 硫酸氢氯吡格雷 血栓弹力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缺血事件
  • 简介:氮平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除拮抗环受体外尚有明显中枢和外周抗肾上腺素、抗胆碱,阻断5-H1、5-H2受体作用,具有强大镇静催眠作用。它是一种广谱抗精神病药物,适用范围广,对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青春型兴奋等阳性症状均有较好的效果。但该药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氮平所致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国内报道为11.2%。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氮平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氯氮平 白细胞减少症
  • 简介:<正>匈牙利的肺结核发病率由于定期筛检而有显著的下降。随着该方法的效能的减弱,定期筛检的次数减少了。首先发病率的下降停止了,1992年中发病率上升了10%。此外,严重病例及结核菌阳性病例增加。本文旨在弄清这种趋势的原因。作者审核了

  • 标签: 肺结核 发病率 重病例 早期发现 效能 方法
  • 简介:副神经节瘤由于其发病率低,以往文献对其命名、分型不一,且病理形态与生物学行为不一定完全平行,极易导致临床及病理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复发性副神经节瘤,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 标签: 副神经节瘤
  • 简介:患者男,45岁。因上腹部疼痛6h入院。体检:全腹弥漫性压痛、反跳痛,以脐周为甚,肠鸣音弱。血淀粉酶高于正常,CT示急性胰腺炎。入院后给予抑制胰腺分泌,抑酸、预防感染治疗。入院后3周CT示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图1)。入院后4周,患者进食有轻度腹胀,口服得每通等胰酶制剂后症状缓解。

  • 标签: 胰腺假性囊肿形成 十二指肠内瘘 上腹部疼痛 自愈 急性胰腺炎 入院后
  • 简介:目的探讨积极干预血尿酸礼山衰高尿酸血症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了解UA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观察两组慢性心衰高尿酸患者采用积极干预和姑息高尿酸的治疗后的血清尿酸(UA)水平、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不同变化,分析血尿酸的水平与心衰标志物脑钠肽(BNP)、心脏超声的相关结构和功能指标以及心力衰竭的不同分级的相关性。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MACE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积极控制血尿酸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短期预后。血尿酸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来评价尿酸增高的慢性心衰患者危险的程度和顶后。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B型脑钠肽 高尿酸血症 预后
  • 简介: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标志性地揭示了严格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以显著减少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表1)。血糖管理的全国性目标是将具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低于6.5%的水平。自从20世纪20年胰岛素问世以来,糖尿病治疗一直没有划时代的变革。英国国家服务框架(NSF)和全科医疗机构已经将糖尿病提上了卫生保健的日程。尽管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干预仍然处于这一慢性疾病管理的中心地位,但对患者进行结构化教育以及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重视。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管理 微血管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治疗 结构化教育
  • 简介:目的评价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程度、以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沙坦组30例和吲哒帕胺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6周,诊所血压(CBP)、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浓度变化,对血压水平与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水平显著下降,沙坦组血浆一氧化氮升高,内皮素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01)。吲哒帕胺组上述参数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沙坦降压同时能改善动脉内皮功能。

  • 标签: 氯沙坦 原发高血压 降压药 内皮功能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不同维持剂量吡格雷对择期PCI的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探讨高维持剂量吡格雷对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药物冶疗、择期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各75例),2组均服用300mg负荷量吡格雷,然后分别给予吡格雷150mg/d、75mg/d治疗14d,14d后所有患者接受75mg/d吡格雷治疗直至PCI术后1年。分别1二服药前、服药后第14天采2组患者静脉血,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同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PAl)。观察住院14天内2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服药前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89.63±4.89VS.90.27±4.84,p〉0.05);试验组服药第14天的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41.36±5.13vs.51.69±3.98,p〈0.05),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48.27±629vs3858±5.48,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住院14天内,两组均无心血管死亡、严菊的颅内出血和严羲血小板减少,亚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1.3%VS4.0%,P〉0.05)相近,轻微出血发生率(2.7%VS4.0%,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高危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l50mg/日高吡格雷维持最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从而降低血栓事件,且不增加短期出血风险,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垒性。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率
  • 简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多,首发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ketoacidosis,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chyperosmolarstatus,HHS)并不少见。DAK及HHS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临床上不少DKA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或较多HHS患者同时有酮症或DKA,这种情况逐渐被临床医师认识。2001~2006年我院共收治4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DKA-HHS)患者,对DKA-HHS的临床特点作回顾性分析。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 简介:患者男,28岁.因"上腹痛9d,呼吸困难伴酱油色尿4d"入院.9d前饮酒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当地医院查血淀粉酶1879IU/L、血脂肪酶2541IU/L,诊断为AP,具体治疗不详.4d前出现乏力、呼吸困难、解酱油色小便,送市人民医院.

  • 标签: 横纹肌溶解 溶解综合征 综合征例
  • 简介: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在体内含量的高低对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和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人每天铁需要量为20—25mg,人体全身的总铁量为3—4g,铁在体内分为功能铁和贮存铁,功能铁占全身总铁量的80%,贮存铁占总铁量约20%,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是反映机体铁贮存情况的标志,是判断体内铁缺乏及铁超负荷的有效指标,人体铁元素超过一定的量就会造成危害,

  • 标签: 铁蛋白 铁超负荷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