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和临床特征,为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接受诊治的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共有56例,对这56例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心电图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心脏彩超以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在所研究研究对象当上,34例经治疗后为显效,12例患者经治疗后为有效例,8例患者经治疗后为无效,2例患者因患者严重的呼吸衰揭合并心力衰揭而死亡。结论对于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冠心病这种疾病,不仅病情较为复杂,而且在诊断容易出现漏诊,在结合患者的病史,并且有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加以有效的辅助检查,可以使诊断准确率有效提高。临床上治疗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冠心病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加大冠心病的治疗力度。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风湿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本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其病因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或过敏反应有关,寒冷、潮湿是诱发此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风湿关节炎效验秘方进行介绍,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风湿性关节炎 效验秘方 临床分析
  • 简介:慢性肺源心脏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慢性阻塞肺病(COPD)是慢性肺源心脏最常见的病因,约占80%~90%,其他较少见的病因是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甚少见的病因是肺血管疾病.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发病隐匿、缓慢、发现较晚,主要表现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是临床进行的一种类型,近年研究发现临床并不少见.临床对COPD引起慢性肺源心脏的诊治非常熟悉,但是对反复发生的肺栓塞引起的慢性肺源心脏缺乏足够的重视.肺栓塞(PE)发病率较高,临床诊断率不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诊断率还不高,误诊率可达40.6%~79.1%.现将我院近3a内诊断的由肺栓塞导致慢性肺源心脏5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肺源性心脏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源心脏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肺源心脏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先后进行分组。对照组为先行入院的39例,对其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为后续入院的39例,对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与生活质量,并对其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源心脏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运用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其心肺功能,优化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开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例数共计92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中患者行常规疗法,而观察组中患者则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之后根据患者情况行对症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率方面,则是显著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临床上发生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的病情较为容易反复,针对的开展对症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效果 对症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的缺血性心脏的住院和门诊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用药过程中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

  • 标签: 黄芪 缺血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心脏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妊娠合并心脏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治疗结合护理措施,42例孕产妇卧床期间基本生活需要均得到满足,维持了孕产妇及胎儿良好的健康状态,孕产妇的焦虑情绪减轻,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护理满意度为92.9%(39/42)。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妊娠合并心脏的临床治疗效果,保证胎儿及孕产妇的健康,缓解孕产妇的焦虑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合并心脏病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669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经过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诊断,对27例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病例做回顾分析,进一步证实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重要。结果产前超声筛查异常病例27例,经过临床证实25例,超声诊断率92.5%,假阳性2例,假阳性率0.74%,漏诊2例。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前检查 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心脏采用彩超联合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5年3月-2017年2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病患,共有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病患实施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法,对照组病患则单独运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对比两组病患的诊断效果。结果对比两组病患的诊断情况,观察组病患左室肥厚、左室扩大、左房增大、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在诊断高血压心脏的过程中采用B超联合心电图诊断法能够检出率明显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彩超 心电图 高血压性心脏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类风湿因子测定在风湿关节炎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风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血清类风湿因子测定在风湿病化验检查中的应用。结果经过实验室检验,未治疗前18例患者RF呈阳性,4例患者RF呈阴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18例呈阳性患者中,10例患者RF呈阳性,6例RF转阴,2例RF浓度降低。结论血清类风湿因子(RF)在人体中普遍存在,有一定的生理作用。R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具有很高的检出率。RF呈阳性时,人体出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倾向。RF转阴或浓度降低说明药物治疗取得成效,患者病情得以缓解。因此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类风湿因子 测定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患儿160例,将其临床资料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回顾总结对其实施护理的过程。结果患儿经手术后恢复情况较为理想,整个治疗护理中未发现肺部感染、呼吸窘迫症、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术前进行有效完善预备,术后及时监护患儿生命体征,有效管理呼吸道及导管工作,能够极大促进患儿病情恢复。

  • 标签: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断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60例,其中40例室间隔缺损、8例房间隔缺损、5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右室双出口,主动脉缩窄与主动脉弓离断各1例,为患者提供强心、利尿、选择扩张肺动脉的药物治疗方法。选取相同时期的20例患者当做对照组,提供强心、利尿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47例(78.33%)围手术期死亡2例,未出现远期死亡的患者。对照组手术6例(30.00%),远期死亡1例。观察组的压力和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药物实现对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实现诊断的治疗,可以准确的判断出肺动脉高压的性质,有效判断手术指征,减少手术死亡几率,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重度肺动脉高压 诊断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复杂先天性的心脏手术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比较。方法在我院住院医治的患儿,随机抽取100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人。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的根本上开展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通过开展综合护理患儿,患儿在康复期间发生肺部感染、血管内膜炎症、败血症及住院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中的综合护理效果明显,减少了患儿的并发症,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建立了护患沟通良好平台,在儿科先天性复杂的心脏手术治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以广泛的运用于临床上。

  • 标签: 综合护理 儿童 护理成效 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的诊断价值和优缺点.方法:用4排MSCT和1.5TMRI做儿童先天性心脏检查.结果:对于心内结构异常MRI诊断符合率为85.6%(214/250),MSCT为90.5%(38/42).对于心外大血管异常诊断符合率MRI为96.5%(193/200),MSCT为91.2%(31/34).结论:MRI和MSCT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特别是伴有心外大血管异常的先心病,复杂先心病和手术后先心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心脏管造影 超声检查 空间分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冠心病诊疗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患有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冠心病的病人进行相关检查、临床症状的统计,并且对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彩超显示左心房室长大的患者有25例,占69.44%;两心室长大的患者有10例,占27.77%;左心室后壁搏幅下降的患者有32例,占88.88%。放射检查显示左心室长大者的患者有13例,占36.33%;左右心室长大的患者有15例,占41.66%,经过系统全面的治疗后有效率达78.46%。结论对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冠心病进行诊断时应该将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综合研究,最终才能降低对患者的误诊率。而对于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该病的情况比较复杂、治疗的矛盾很多、预后欠佳。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高血压心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30日~2018年4月3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心脏患者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另行接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高血压心脏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之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主动提高治疗依从,从而获得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为心脏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接诊收治的64例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观察组3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稳心颗粒进行对症治疗。经过差异化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结果对比分析后,采取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观察组在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采取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心脏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稳心颗粒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心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72例慢性肺源心脏患者,按接受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6例。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45%,常规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6.11%,结果显示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心脏的临床疗效显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了患者心功能,是慢性肺源心脏的一种理想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心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肺源心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血气分析、心功能、肺动脉压力及血清炎症因子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减轻老年慢性肺源心脏患者的心脏负荷,抑制炎症因子,显著改善心肺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心脉隆注射液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CT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6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患者资料予以探究,均予以超声心电图与CT检测,并将诊断结果对比手术病理,观察超声联合CT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68例患者中39例存在心外畸形,29例心内畸形;CT诊断心外畸形准确率94.87%较之超声诊断76.92%更高;但心内畸形诊断准确率75.86%较之超声诊断93.10%更低(P<0.05);经超声与CT联合检查,心外畸形与心内畸形符合率均高达100%。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患者行超声联合CT检查可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 CT 诊断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