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尔硫卓治疗冠心病并COPD伴快速型房颤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3月17日至2017年12月25日我院70例冠心病并COPD伴快速型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应用地尔硫卓治疗)、对照组(35例,应用毛花苷C治疗)。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室率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给药后5min、给药后30min、给药后120min、给药后24h的心室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1.43%)相比对照组(74.29%)明显更高,P<0.05。结论地尔硫卓治疗冠心病并COPD伴快速型房颤的有效性更优。

  • 标签: 地尔硫卓 冠心病 COPD 快速型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原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例原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中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7例患者为单部位病变,4例患者为多发部位病变;7例患者免疫组化CD20+、CD79a+、LCA+、Ki-67+、CD10-表达均为100%;Ki-67+增殖指数60%-80%11例患者脑脊液均未见肿瘤细胞,行骨髓检查均未见骨髓浸润;10例患者起始化疗采用以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系统化疗联合鞘内局部注射加或不加全颅脑放疗,总缓解率90%;11例患者总生存率为81.81%,2年OS率为50%,与单纯化疗的病人相比,化疗联合放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组病人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系统化疗联合鞘内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案仍是原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首选治疗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能带来病人生存获益。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甲氨蝶呤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激素六项在原和继发性不孕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原发不孕症(原组,n=50)、继发性不孕症(继组,n=50)和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n=50),对所有女性均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测,对比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原组、继组患者PR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组患者LH水平明显高于继组、对照组(P<0.05);原组患者E2、PROG水平明显低于继组、对照组(P<0.05)。结论性激素六项可辅助原和继发性不孕症鉴别诊断。

  • 标签: 性激素六项 原发性不孕症 继发性不孕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继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NS继高凝状态患者中选取92例作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6)单纯采用泼尼松治疗,研究组(n=46)则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就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以及24h尿蛋白定量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液指标PT、FIB、APTT之间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T、APTT明显延长,且高于对照组,且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24h尿蛋白定量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24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NS患者继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纠正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解除血液高凝状态,并减少其尿蛋白排除,控制NS病情,值得借鉴。

  • 标签: NS 低分子肝素 血液高凝状态 凝血功能指标 24h尿蛋白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栓塞伴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2018年1月接诊治疗的100例脑栓塞伴老年痴呆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50例实验组与50例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ADL、MMSE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前,ADL、MMSE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ADL评分为(36.1±3.5)、MMSE评分为(18.35±4.24)、生活质量评分为(90.59±8.25),参照组患者ADL评分为(22.5±4.4)、MMSE评分为(12.22±2.01)、生活质量评分为(79.28±5.56),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栓塞伴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病症,因此,使得使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脑栓塞 伴发 老年 痴呆
  • 简介:目的:对原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探讨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原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AnnArbor分期,Ⅰa期为22例(44.90%),Ⅰb期为6例(12.24%),Ⅱa期为14例(28.57%),Ⅱb期为2例(4.08%),Ⅲa期为3例(6.12%),Ⅲb期为1例(2.04%),Ⅳa期为1例(2.04%)。病理类型,B细胞来源40例,占81.63%,T细胞来源9例,占18.37%。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4%、81.63%、73.47%。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肿瘤数目、首次治疗疗效、国际预后指数(IPI)均为原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IPI是原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原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较好,IPI是重要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扁桃体 预后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中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变化、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抑郁、焦虑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均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中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焦虑症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重复磁刺激结合针灸治疗老年焦虑症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8老年焦虑症继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法,观察组给予经颅重复磁刺结合针灸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焦虑及抑郁评分,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夜间觉醒次数等睡眠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夜间觉醒次数等睡眠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重复磁刺激结合针灸治疗老年焦虑症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经颅重复磁刺激 针灸 老年焦虑症继发睡眠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彩超检查的诊断方式,观察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8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疾病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信息资料,探究在急性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彩超检查的诊断方式,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通过对86例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的回顾分析发现,其彩超表现主要有其肾周积液在厚度方面,其出于2.5~13毫米范围内,在外形方面,其呈现出新月形状,且为无回声区。结论在急性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彩超检查的诊断方式,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其诊断正确率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指导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其还可以有效的呈现整个治疗过程的变化情况,有助于病人预后,提升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采用彩超检查的方式,在该病的临床诊断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彩超 急性输尿管结石 肾周积液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X组用辛伐他汀片;R组用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甘油三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R组患者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比X组高,P<0.05。其中,X组有19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78%;R组有26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22%。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甘油三酯相似,P>0.05;R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甘油三酯比X组好,P<0.05;R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X组相似,P>0.05。结论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存在差异,瑞舒伐他汀优于辛伐他汀,可更好降脂和改善心功能,两者安全性均比较高。

  • 标签: 不同他汀类药物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在治疗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使用不同的他汀类类药物后近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52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在随机分组后,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伐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研究者则使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使用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总胆固醇指标为3.3±0.6mmol/L,甘油三酯指标为1.5±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为1.6±0.5mmol/L,对照组患者总胆固醇指标为3.8±0.7mmol/L,甘油三酯指标为1.9±0.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为1.8±0.7mmol/L。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药物用于治疗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二者的临床效果具有相似之处,但是瑞舒伐他汀在改善C反应蛋白以及调脂方面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在治疗早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时,可考虑优先选用瑞舒伐他汀。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慢阻肺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诊治中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慢阻肺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诊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治效果。结果①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研究组较优异(P<0.05);②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研究组较优异(P>0.05)。结论在慢阻肺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诊治中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

  • 标签: 慢阻肺 继发肺间质纤维化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诊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超对原发性肝癌与单转移性肝癌血供及流速的鉴别。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发生原发性肝癌与单转移性肝癌的病人3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A组和B组,再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用C组,实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三组的检查的结果实行比较。结果A组的检测结果检测中内部以及周围的动脉的血供的情况增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病人的肝动脉的直径以及峰值的流速大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门静脉的流速小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与单转移性肝癌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将病人的血供以及流速的情况检测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单发转移性肝癌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继腹泻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肺炎患儿,实施对症支持治疗,统计腹泻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并将发生腹泻的患儿给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儿中共有40例发生腹泻,发生率为22.22%,发生者年龄明显低于未发生者(P<0.05),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者(P<0.05),发生者有侵入性操作、使用激素和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者(P<0.05);继腹泻的患儿经过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后痊愈3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高达100.00%。结论肺炎患儿继腹泻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有侵入性操作、使用激素和联合应用抗生素等,且经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后效果理想。

  • 标签: 双歧三联活菌 肺炎 腹泻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采用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方法选择80例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治疗,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和观察组(肝素钠治疗);分别为患者实施治疗后观察其效果。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95.0%则高于对照组90.0%,且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满足P<0.05)。结论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相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但是肝素钠能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 标签: 肝素钠 低分子肝素钙 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估18F-FDGPET/CT在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的18F-FDGPET/CT检查资料,并与其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136例患者中,经18F-FDGPET/CT发现原灶者共85例,其中79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灶,另有6例证实为假阳性。51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未找到原灶,其中3例在随访中证实为假阴性,其余48例在随后的随访中仍未发现原灶。利用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灶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88.9%,符合率为93.4%。有79例患者找到了原发病灶,检出率为58.1%(79/136)。结论:应用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的原灶有一定临床价值,对制定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骨转移瘤 原发灶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小儿肺炎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小儿肺炎患儿,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全部患儿均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患儿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予患儿蒙脱石散及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8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4d、7d的大便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肺炎继腹泻,有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腹泻持续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腹泻 小儿 布拉氏酵母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原灶复发患者行调强放射治疗与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和病情预后情况。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间收治的1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原灶复发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均实施过根治性放射治疗,复发时间最短11个月,最长5年,结合复发后MRI、B超、X线胸片、全身骨扫描以及临床查体结果实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3年复发率。结果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后,18例鼻咽癌放疗后原灶复发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9%(16/18);18例患者治疗后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5.6%(1/18)、27.8%(5/18)、27.8%(5/18)。≥60G照射剂量组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9.1%、36.4%、36.4%,明显高于<60Gy照射剂量组(P<0.05)。结论对于鼻咽癌放疗后原灶复发病例,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咽癌 调强放疗 化疗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超对单原发性肝癌与单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3例单原发性肝癌组及单转移性肝癌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彩超影像学特点。结果单原发性肝癌肿瘤组内部及周边动脉血供较单转移性肝癌组显著增多(P<0.01),其肝动脉直径、峰值流速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最小流速门静脉流速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单转移性肝癌组肝动脉峰值流速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彩超在单原发性肝癌与单转移性肝癌血供及血流中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原发性肝癌 单发转移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型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CO中毒后迟发型脑病患者7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加用高压氧,联合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等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等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CO中毒后迟发型脑病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并应用。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型脑病 依达拉奉 高压氧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