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内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内科患者 7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5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及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未有显著差异( 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肿瘤内科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水平。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肿瘤内科 应用
  • 简介:母亲安全、儿童优先是围产医学永恒的主题。围产保健特别是产时保健关系到母婴安全。在旧的服务模式中,以病为本,医疗干预替代了对产妇的全面支持,并成为一种常规,其结果使剖官产率不断上升,医患纠纷日渐增加。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强调人性化服务,是对产科医疗服务模式的新挑战。

  • 标签: 产科服务 人性化分娩 模式探讨 医疗服务模式 人性化服务 母亲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以为医院临床药物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以探究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的意义和有效措施。 结果:回顾性分析50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因药物不良反应引发住院人数比例为4.5%,因药物不良反应引发死亡人数比率为0.2%。 结论:加强临床药学服务,有助于确保合理用药和更好的发挥药物作用,以加快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医院 药学服务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浦东新区15104名成年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实施肿瘤社区防治服务。在这一基础上对比2019年与2018年的肿瘤发病率。结果:浦东新区2019年的肿瘤发病率显著低于2018年的肿瘤发病率。结论:采用肿瘤社区防治服务模式进行社区肿瘤防治,能够有效降低社区居民的肿瘤发病率。

  • 标签: 肿瘤防治 社区服务 肿瘤发病率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医院临床药学的服务模式进行研究,对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对临床药学服务进行整体和深入的研究。研究的方法是对临床药师的培养过程进行探讨,并对药学服务进行研究,寻求提升临床药师提供专业服务的水平。得到的结果是临床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也会形成患者康复程度的附加影响,对医院服务理念也有改善作用。结论为我们应当提升对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视程度和临床药师工作的价值认可,促进医院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推进药学行业的整体发展。

  • 标签: 临床药学 药师 医院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标准逐步提高,医学的发展目标已从降低死亡率到降低发病率和伤残率进而达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医学的内容从治疗医学发展到预防医学,进而发展到保健医学。医学服务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服务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从单纯的医疗处理到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全面支持。

  • 标签: 新形势 产科 模式转变
  • 简介:摘要: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据统计,全世界约9%的人口超过65岁。就我国目前家庭成员构成模式来看,“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笔者就目前我国养老主要模式、各种模式下的试点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城市社区 居家养老 服务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药师参与社区开展药学服务模式模式实践。方法:选取常熟市明日星城社区、清河坊社区、元和社区、甬江社区的200位慢病患者作为药学服务对象,开展社区药学服务。为患者提供建立用药管理档案、药物治疗管理、整理药箱、药学咨询与指导用药、科普宣教等方面的药学服务。结论:药师利用自身药学知识参与到社区药学服务,成为家庭药师,将为促进社区居民合理用药发挥重要作用,提升患者配合用药的依从性,增强认知能力[1]。

  • 标签: 家庭药师 社区药学服务 慢病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儿童保健管理中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时间从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保健的儿童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将这100例儿童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这50例(男女比例25:25)儿童均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建立儿童保健服务中心、整合资源、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健康体检、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支持服务、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建立健康促进计划、建立健康数据监测系统、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对照组这50例(男女比例27:23)儿童均实施常规儿童保健服务(常规的就诊、排号以及候诊等);之后对两组家长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服务等待时间(min)、系统管理率(%)以及健康体检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家长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实验组家长总满意度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40/5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服务等待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实验组所用时间(25.55±2.26)短于对照组(46.50±3.58),其t值=34.99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系统管理率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实验组96.00%(48/50)更高于对照组84.00%(42/5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健康体检率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实验组98.00%(49/50)更高于对照组82.00%(41/5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管理中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予以干预,可有效降低家长与儿童的等待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其效果显著。

  • 标签: 儿童保健管理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在当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的服务措施,分析其价值。方法:通过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加强与社区委员会和养老机构的联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重视对老年患者的日间照顾与心理疏导等。结果:开展“医、防、养”有助于解决当前医疗不足、养老问题,能够将养老与医疗联动,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持续改革。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开展“医、防、养”的服务模式,由政府出面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并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多机构联动等方式促进医疗与养老的结合,积极吸引社会多方面资金的参与,形成新型养老模式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 养”结合 服务模式 探索分析
  • 简介:摘要伴随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不仅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随着近年来社区服务站的不断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建立相应的服务管理模式尤为重要。本文就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能力的相关策略予以提出。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站 公共卫生服务 管理模式 实践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药房在药学工作中的应用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3年1月至2023年9月收诊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名病人,观察组在这一阶段采用传统的药学服务方式,采用新型药学服务模式介入,并对两组的药学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对药学服务的满意程度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探讨某院药房实施新型药学服务模式的可行性,这对于提升医院药房的服务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 标签: 药房 医院 质量 模式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方法明晰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概念,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要想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做好基本工作,并做好团队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其综合素质,并建立完善的服务工作制度。结论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可有效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实现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站 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实践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公民也从饮食、锻炼和保健等各方面努力,防范于未然,使身体处于健康状态。现阶段农村预防接种服务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广泛普及,预防接种有利于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能力,可以有效预防部分传染病的发生。预防接种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经济、文化、卫生比较落后的农村。本文主要介绍了预防接种的含义、农村预防接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标签: 预防接种 农村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特殊科室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促进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质量与临床需求的协调性。方法在2018年开始采用服务前移模式,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措施,每月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整改,并与2017年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物品下送满意度、器械质量满意度、限时服务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提升。结论通过服务前移,加强了消毒供应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和理解,服务质量与临床需求更加协调,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前移模式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以及实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干预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例数为43例(86.00%),护理满意度例数为48例(96.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例数为36例(72.00%),护理满意度例数为37例(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疗效显著,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关键词高血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构建;实施;护理效果Theconstructionandimplementationofhighbloodpressure,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modeChenMinYangying(Nationalinstituteofthepeople'sliberationarmygeneralhospitalhealthambassadorseconddivision100853)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onstructionofhighbloodpressure,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modeandimplementation.Methodsselect100casesofhypertensionpatientsadmittedinourdepartment(December2012toDecember2014)astheresearchobject,throughtherandomizedmethod,itcanbe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interventiongroup,50casesineachgrouppatients.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byroutinenursingservicemode,withhighqualitynursGingservicemode,interventiongrouppatientscomparedtwogroupspatientsandthenursingeffectofnursingsatisfaction.ResultsnursinginterventiongrouppaGtientstotaleffectivecasesof43cases(86.00%),nursingsatisfactioncasesfor48cases(96.00%),controlgroupnursinginpatientswithatotaleffectivecasesof36cases(72.00%),nursingsatisfactioncasesfor37cases(74.00%),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forpatientswithhighbloodpresGsure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mode,curativeeffectisdistinct,improvetherelationshipbetweennursesandpatients,improvenursingsatisfaction,isworthfurtherKeclyinwicoarldsapplicationandpromotion.Highbloodpressure;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mode;Build;Itsimplementation;Nursingeffect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2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院临床用药咨询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临床用药需求,探讨如何开展更好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详细病例124份,医院有完整记录的病历要学会诊,用药咨询资料,医生对患者会诊的意见及建议,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数据等。结果会诊病例的治疗效果,完全接受会诊治疗的用药方案患者,痊愈患者有88例,总有效率为93.5%。不接受医师诊断效果用药的患者中,仅有6例好转,无效患者4例。结论医院要支持临床药学服务的发展,提高医药人员的素质、专业水平、保证医药人员能在临床上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治疗,从而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及用药的质量水平。

  • 标签: 临床用药咨询 药学服务模式 医生会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依从性对新型药学服务模式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66例随机选取的本院取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取药患者仍延用常规的药学服务模式,;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对两组的药品差错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实验组未发生药品差错事件;对照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5例(15.2%),对照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等一般资料,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在临床上值得积极推广。

  • 标签: 新型药学服务模式 用药 安全性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