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毒作为一类病原体,具有的高传染性、高变异性的特点,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长期使用单一的药物不仅容易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也会给治疗效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将天然来源的植物作为药物,具有的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等优势。基于此,本文着重针对常见中药抗病毒作用作出了深入研究。

  • 标签: 常见中药 抗病毒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EB病毒感染患儿131例,采用ELISA检测EB病毒抗体,PCR法测定EB病毒DNA。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结果131例中,≤7岁103例(78.6%)。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依次为发热95例(72.5%)、咳嗽46例(35.1%)、咽痛42例(32.1%)、皮疹21例(16.0%)、淋巴结肿大13例(9.9%)、眼睑浮肿9例(6.9%)、腹痛8例(6.1%)、腹泻3例(2.3%)、精神萎靡2例(1.5%),精神恍惚、恶心呕吐各1例。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种类繁多,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76例(58.0%),其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5例(19.1%)。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起病症状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检测EB病毒DNA及EB病毒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EB病毒感染 相关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轮状病毒胃肠炎预防免疫方式及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两家幼儿园100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探索宫颈糜烂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以及其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试验选取了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50例宫颈糜烂合并HPV病毒感染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根据随机的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试验组采用抗人乳头瘤病毒(HPV)凝胶敷料(湘械注准20222181066),对照组采用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湘械注准20212180785)。对比两组的HPV病毒转阴率。结果:从结果上看,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结果上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转阴率为76.00%、试验组为80.00%,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宫颈糜烂患者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发现抗人乳头瘤病毒(HPV)凝胶敷料可降低HPV病毒载量。

  • 标签: 宫颈糜烂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糜烂 HPV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使用抗病毒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参加此次试验的60例受试患者,是我院肝胆胰外科在2021年2月到2021年10月之间收治的。将以上受试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研究组,研究对象为30人,使用普通乙肝病毒治疗方法,对照组研究对象为30人,使用抗病毒疗法,回顾以上研究对象应用不同干预疗法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四项实验室指标相比较,研究组的研究对象其各项指标更佳,数据比对P值<0.05。结论:与普通疗法相比,实施抗病毒治疗更能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患者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更趋于正常值。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急性乙型 病毒性肝炎 实验室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肝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获取体检者血清HBV标记物指标,并对检测方式进行描述。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的280例献血者丙肝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作为统计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体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0例,其中,观察组为HCV感染患者,以ELISA法对两组患者血清指标进行标记,检测对象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Ag、抗-HBc,对两组HBV标记物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HCV标记物组合阳性率,描述抗-HCV与抗-HBc之间关系。结果:观察组HBV标记物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V标记物组合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HCV与HBV合并感染者血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HCV感染组标记物检出率与组合阳性率差异明显,对合并感染症状进行研究时,应关注病毒感染调查数据。

  • 标签: 丙肝病毒 乙肝病毒 合并感染 280例患者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54例乙肝病毒耐药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药物治疗)与实验组(27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3个疗程后HBV-DNA转阴率(62.96%)、HBeAg阴转率(55.56%)、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37.04%)以及HBsAg阴转率(18.52%)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乙肝病毒耐药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的应用可显著提升抗病毒疗效。

  • 标签: 乙肝病毒耐药 慢性重型肝炎 抗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检测食管癌患者中HPv的感染状况及型别.筛选出8例HPV16阳性和7例HPV阴性的食管癌组织样本.进行solexa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HPV16阳性患者中共筛选出796个差异基因,其中366个基因上调。430个基因下调。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和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肿瘤发生、免疫和炎性反应、细胞生长增殖以及细胞运动等方面,其中以免疫炎性反应的因子最具代表性。结论免疫因子的差异可能与食管癌中的HPV感染及作用存在一定关联。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食管肿瘤 基因表达 Solexa测序 免疫炎性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从2022年我院门诊和住院若干例肝病患者中随机抽取310例,分别做化学发光法乙肝五项的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法HBV-DNA的检测并记录结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不同组合模式均有检出HBV-DNA的现象,但HBV-DNA的检出率不同。共310例标本,55例大三阳中HBV-DNA阳性率为87.3%。14例HBsAg、HBeAg阳性中HBV-DNA阳性率为85.7%。169例小三阳中HBV-DNA阳性率为53.3%。12例HBsAg、HBcAb阳性中HBV-DNA阳性率为16.7%。11例HBeAb、HBcAb阳性中HBV-DNA阳性率为9.1%。结论: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各有意义,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现处阶段、用药情况和预后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荧光定量PCR 化学发光  病毒含量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自2003年以来因多发性骨髓瘤伴重度贫血多次住院输血治疗。输血前后均做HBsAg、抗一HCV、抗-HIV、抗-TP、HCV—cAg(2011年增加检测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抗原 假阳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