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软骨损伤及膜组织疾病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之一,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具有突出的增殖特性和强大的成软骨分化能力等优点,SMSCs被视为治疗骨关节系统疾病颇有希望的种子细胞,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SMSCs的分离纯化、基本特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阐明SMSCs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 标签: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表型 免疫调控 种子细胞
  • 简介:腹部逆行反折式皮管是修复拇手指皮肤脱伤常用的治疗方法[1],主要有管状皮瓣、袋状皮瓣等方法.对于拇、食、中指的治疗不管是否伴有其他手指的同等伤情,均宜采用管状皮瓣修复为好.

  • 标签: 胸腹部 皮管 拇手指 皮肤脱套伤 手术方法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扎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扎术患者 66 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66 例患者均扎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及麻醉意外的发生。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食管静脉扎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扎术;胃镜检查;护理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危险和最常见的并发症 [1] 。本研究收治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扎术患者 66 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扎术患者 66 例,男 40 例,女 26 例;年龄 36 ~ 58 岁,平均年龄 48 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内镜诊断确诊为食管曲张,其中酒精性肝硬化 38 例,肝炎后肝硬化 28 例;按国内肝硬化的分级标准,重度 24 例,中度 42 例。所有患者均有呕血史,呕血量 300 ~ 2 000 mL 。   方法:采用电子胃镜、七连续环扎装置、单发套扎装置、滑动管和口腔垫等装置。患者取左侧侧卧位,下肢稍屈,注射 2%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患者咽部,松开患者的衣领及腰带,取下活动单颗义齿,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排除药物禁忌或过敏后,按照医生的指令静脉注射山莨菪碱 10 mg 或阿托品 0.5 mg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麻醉,麻醉完成后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部位,排除其他的部位,确定选择扎部位、选择相应的扎器进行扎,使用单发套扎器在退镜前沿胃镜推入管,方便反复进境。拔出胃镜安装扎器,安装连接装置,然后慢慢插入胃镜,胃镜对准静脉曲张部位,并进行持续负压吸引。待镜内的视野一片红时,旋转手柄释放圈。环静脉曲张扎完全球形,旋转回食管静脉曲张是固体螺旋扎自下而上。第 1 组镜头,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所有静脉曲张的治疗,扎最粗的静脉,然后结扎小静脉。   护理方法: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因为自身大量呕血或黑便,以及对手术的不了解,而担心治疗效果,会产生急躁、恐惧、焦虑的情绪。术前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手术和术后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要点:了解和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关系、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耐心的介绍和讲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疾病,使患者积极配合完整的操作,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②患者的准备工作:禁食 8 ~ 12 h ;术前给予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时间、血型、心电图等检查,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在患者右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固定牢固,保持手术过程中的输液通畅,以防需要进行大量输液和输血用。术中配合:术前备好各种抢救所需的药品、设备,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对患者咽部进行消毒,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低流量吸氧,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患者麻醉后,胃连接镜头端扎,扎装置涂有硅油,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引起的摩擦,慢慢进入套扎部位。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和呼吸变化,以及心电监护仪显示的各项指标。本研究中 5 例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通知医生立即暂停操作,提高氧流量 4 ~ 5 L/min ,并抬高患者下颌, 1 ~ 2 min 后对涨幅 > 95% 的患者开放气道及血氧饱和度,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与医生密切合作,要快速、准确安装,并严格控制在 0.04 ~ 0.06 kPa 吸引器负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注入少量水,以防止误吸。   术后护理:①麻醉护理:操作完成后,如果患者仍处于睡眠状态,慢慢将患者唤醒,观察其意识水平,谈话是否正常,有无嗜睡、头晕,患者是否恢复到术前水平,观察指标 20 min ,将患者转回病房继续治疗。②术后休息和姿势:术后卧床休息 24 h ,术后 2d 四肢活动受限, 2 周内避免剧烈活动。胃食管反流是导致术后再出血的一个因素,应嘱患者半卧位,以减少回流。③术后饮食护理:控制禁食时间,由于食管曲张静脉扎的狭窄,非流质食物的过早喂养使球结扎过早出血。因此,患者应禁食 24 h , 24 h 后可食用半流质食物, 1 ~ 2 周后可以食用软食。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扎术后食管肌层是完好的,因而这种治疗方式十分安全,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扎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食管溃疡、胸骨后疼痛等,一般反应较轻,给予相关护理后马上消失。但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因为结扎圈早期脱落或静脉表面溃疡出血。术后严格控制饮食可预防并发症发生。此外,护士还应注意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以免門脉压引起出血。静脉输液速度≤ 60 滴 /min 。此外,咳嗽、排便、恶心、进食、药物刺激、频繁打嗝、过度用力、过度弯曲等症状均可增加腹内压,增加门脉压力,打破结扎或结扎的凝块。因此,护士应及时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患者进行任何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 2. 结果    66 例患者均扎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及麻醉意外的发生,所有患者均在舒适、安静、安全、无痛苦的状态下顺利完成手术和后续治疗,成功率 1 00% 。手术过程中 10 例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待患者呼吸道畅通后,血氧饱和度马上恢复正常,顺利完成手术。 3. 讨论   食管静脉曲张扎术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2] 。其不仅能止血,而且是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长期治疗方法。患者在麻醉下扎,无恶心、呕吐、躁动、咳嗽等不适症状,分泌物少,有利于医生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避免了严重呕吐引起的出血。无痛胃镜检查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有效、方便、安全、易接受、无痛的治疗方法 [3] 。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前做好必要的准备,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合作;术中与医生密切合作,熟练操作,动作轻柔,遵守严格的饮食管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边蓓蓓(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 . 护理管理在无痛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扎术中的应用 [J]. 医疗装备 , 2020, 第 33 卷 (3):173-174.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自动扎术在痔疮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我院治疗的痔疮出血患者共计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扎术,针对观察组痔疮出血患者采取自动痔疮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痔疮出血状况和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在77.5%左右,观察组经自动扎术治疗有效率达到97.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自动扎术治疗痔疮出血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自动套扎术 痔疮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多原发癌(multipleprimarycancinoma,MPC)又称重复癌,是指同一个体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异时性发生2个或2个以上恶性肿瘤-([1-2])。笔者现对1例卵巢癌并细胞淋巴瘤进行报道。1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因腹胀伴下腹痛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下腹痛伴腰酸,不伴恶心、呕吐,在当地诊所按盆腔炎给予药物口服无明显好转。我院彩超示:脾大。

  • 标签: 卵巢癌 重复癌 套细胞淋巴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动痔疮扎术治疗内痔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肛肠外科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60例内痔出血患者为例,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研究使用自动痔疮扎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6.67%(x2=6.667,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3.33%,低于对照组患者23.33%(x2=5.192,P<0.05)。结论:内痔出血使用自动痔疮扎术治疗,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对于患者疾病预后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自动痔疮套扎术 内痔 出血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动痔疮扎术对痔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广饶县中医院中的痔疮患者进行选择,共计选出8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案例,通过常规手术和自动痔疮扎术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和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对比结果中,显著发现观察组的优势和作用,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对痔疮患者实施自动痔疮扎术,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感染率,同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整体治疗疗效。

  • 标签: 自动痔疮套扎术 痔疮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拉力螺钉辅加抗钢板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的12例(14髁)Hoffa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10髁),女4例(4髁);年龄20-61岁,平均36.2岁。Hoffa骨折类型:内髁骨折6例,外髁骨折4例,双髁骨折2例。骨折按AO/OTA分型:33832型10例,33833型2例;按Letenneur分型:I型7髁,Ⅱ型1髁,Ⅲ型6髁。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10例。合并伤:股骨干骨折1例,胫骨近端骨折3例,踝部骨折1例,伸膝装置损伤2例,交叉韧带损伤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半月板损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3.2d(2h至7d)。所有患者均采用松质骨拉力螺钉结合抗钢板固定治疗。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6-54个月(平均20.3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1-23周,平均16.6周。无内固定失效、骨折移位及骨坏死发生。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伤口不愈合,经治疗后痊愈。根据Letenneur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良11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结论拉力螺钉辅加抗钢板治疗Hoffa骨折疗效优良、可靠。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骨板
  • 简介: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膜肉瘤组织中关键lncRNA、microRNAs和mRNA,阐述其互相作用机制以及关键信号通路。方法通过GeneExpressionOmnibus(GEO)在线数据库检索并下载人膜肉瘤转录组数据,并应用基因本体论分析(GeneOntology,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endogenousRNAs,ceRNAs)互作网络分析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PPI)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共4个数据集纳入本项研究包括GSE28866,GSE18546,GSE2719和GSE42977,包含21个膜肉瘤组织和56个正常对照组织,在这些数据集中共获取了12个差异表达的lncRNA,119个差异表达的miRNA和1637个差异表达的mRNA。构建ceRNA调控网络并展示lncRNA-miRNA-mRNA之间的调控作用,发现6个lncRNA(RP11-123K19.1,RP11-261N11.8,MEG3,FOXD2-AS1,CTD-2228K2.7,LINC00982)和7个miRNA(hsa-miR-142-5p,hsamiR-548c-3p,hsa-miR-1224-5p,hsa-miR-133b,hsa-miR-206,hsa-miR-378-3p,hsa-miR-765)在膜肉瘤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KEGG分析示膜肉瘤病变与47个信号通路显著相关(P〈0.05),特别是癌症中转录失调的信号通路(P=5.56×10-8)。PPI互作网络分析展示了154种蛋白质,6种转录因子和10个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论通过对在线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膜肉瘤的多个关键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被确认,有助于对膜肉瘤病变分子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生物信息学分析 ceRNA 滑膜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盆部膜肉瘤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以10例腹盆部膜肉瘤患者为例,回顾性分析及临床资料,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检查治疗,均行MRI诊断,总结MRI表现特征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0例腹盆部膜肉瘤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被证实,其中2例腹部隐痛、1例腹部坠胀感,7例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发现;7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发现,T1WI呈中等及略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结果显示病灶呈较高信号,部分患者病灶信号不均匀,但是病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钙化明显;病理结果显示,病灶为类圆形或者分叶状肿块,可见比较完整的包膜,镜下肿瘤细胞呈现为梭形,不规则排列。结论:腹盆部膜肉瘤虽然比较少见,但是恶化程度较高,诊断医师需要综合性的分析MRI表现特征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为诊断准确率做好保障。

  • 标签: 腹盆部滑膜肉瘤 MRI表现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动痔疮扎术治疗痔疮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痔疮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微波辐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自动痔疮扎术治疗,经过治疗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①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66.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46.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扎术是治疗轻中度痔疮极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措施,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自动痔疮套扎术 痔疮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中TTVDNA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式PCR技术检测TTVDNA及血清稀释法检测血清TTVDNA的滴度。结果山东肝癌25例标本中8例TTVDNA阳性,阳性率为32.0%;广州肝癌16例中6例TTVDNA阳性,阳性率为37.5%;广西肝癌65例中28例TTVDNA阳性,阳性率为43.1%。16例肝硬化标本中6例TTVDNA阳性,阳性率为37.5%。结论研究证实中国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中存在35.7%的TTVDNA感染,这种TTVDNA感染是否对肝癌和肝硬化有促进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TTV 肝癌 肝硬化患者 DNA 阳性率 套式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枪式扎器治疗内痔和直肠息肉的临床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8例内痔、直肠息肉患者(其中内痔102例,直肠息肉66例),采用枪式扎器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02例内痔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30.1±4.5)分钟,平均愈合时间为(8.2±1.0)天,并发症发生例数为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0%。术后半年随访,复发例数为0例,复发率为0.0%。66例直肠息肉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40.6±4.2)分钟,平均愈合时间为(9.3±1.4)天,并发症发生例数为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0%,术后半年随访,复发例数为0例,复发率为0.0%。结论治疗内痔、直肠息肉,采用枪式扎器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时间,将术后愈合时间减少,而且手术中无出血现象,无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枪式套扎器 内痔 直肠息肉 价值 临床应用
  • 简介:手指脱伤是常见的手外伤,而同时两指脱伤在临床上也屡见不鲜,尤以指体较长的食、中指及中、环指多见.自2001年以来,我院共收治了两指同时脱伤16例,均采用单蒂双叶皮瓣修复,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手指脱套伤 皮瓣修复 末节 手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