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gA肾病患者伴系膜区IgG沉积与单纯IgA沉积间临床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使用电镜、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根据检验结果系膜区有无IgG沉积将76例患者分为伴系膜区IgG沉积组与单纯IgA沉积组,分别为42例和34例。对比两组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伴系膜区IgG沉积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甘油三酯、血肌酐以及血尿酸等临床指标均显著单纯IgA沉积组患者(P<0.05);而eDFR显著低于IgA沉积组患者(P<0.05).使用Lee分级对两组患者进行间质纤维化评分和肾小管萎缩评分发现,伴系膜区IgG沉积组患者在Ⅳ-Ⅴ级间的患者显著高于单纯IgA沉积组患者(P<0.05).结论IgA肾病患者伴系膜区IgG沉积的临床与病理情况相较于单纯IgA沉积患者情况更为严重,所以对于IgA肾病患者伴系膜区IgG沉积的治疗应当更为重视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 标签: IgA肾病患者 系膜区IgG沉积 单纯IgA沉积 临床 病理
  • 简介:摘要:药品质量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药品监管的演化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本文基于前景理论,对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演化博弈进行分析,探讨各方在监管演化中的行为策略和影响因素,旨在探讨在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演化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策略和影响因素,以期为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 标签: 药品质量安全 监管演化 前景理论 博弈分析
  • 简介:摘要:药品质量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药品监管的演化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本文基于前景理论,对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演化博弈进行分析,探讨各方在监管演化中的行为策略和影响因素,旨在探讨在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演化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策略和影响因素,以期为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 标签: 药品质量安全 监管演化 前景理论 博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观察组(痛风患者)和对照组(非痛风患者),均通过采取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膝关节和足裸关节痛风结节沉积率分别为84.62%、100%、92.31%,对照组没有显示出痛风结节沉积。结论痛风结节沉积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痛风结节沉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评估全肺灌洗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09-2017年经病理证实的32例PAP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全肺灌洗术前后胸部CT、血气及肺功能改变。结果其中16例有职业性粉尘接触史,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胸闷、气促,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地图样分布、铺路石征,通过灌洗液行PAS染色确诊。全部病例均行全肺灌洗术,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肺部CT均有改善。10例复发,其中3例为多次复发。结论典型影像学表现及PAS染色有助于PAP的诊断,全肺灌洗术是目前PAP最有效治疗方法,但容易复发。

  • 标签: 肺泡蛋白沉积症 全肺灌洗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观察组(痛风患者)和对照组(非痛风患者),均通过采取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膝关节和足裸关节痛风结节沉积率分别为84.62%、100%、92.31%,对照组没有显示出痛风结节沉积。结论痛风结节沉积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痛风结节沉积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中药活血泄浊汤对实验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小球上皮下免疫沉积物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组大鼠上皮下免疫沉积的平均周长,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面密度及体密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数密度则明显增大。上述研究表明,活血泄浊汤显著地抑制膜性肾小球肾炎大鼠上皮下免疫沉积物的形成,图像分析技术可为评估药物疗效提供形态学的定量依据。

  • 标签: 膜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沉积物 图像分析 活血泄浊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创面用创面负压治疗(NPWT)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1.1-2023.1.31期间60例DF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表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患者创面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N=30)患者创面行NPWT;对比两组治疗前后Ⅰ、Ⅲ型胶原蛋白相关指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Ⅰ、Ⅲ型胶原蛋白面密度值差值、相对蛋白表达值差值、相对mRNA表达值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F创面行NPWT可有效上调创面肉芽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标签: 创面负压治疗 糖尿病足 肉芽组织 胶原蛋白 创面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80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居多;肾脏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居多;病毒血清学检查中HBsAg阳性占25.0%,HBsAg阴性占75.0%;不同病理类型患者HBV-DNA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居多,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居多,临床应重视对乙肝患者的定期肾功能及尿液的检查,必要时可行肾脏病理检查,为HBV-GN早发现、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2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分析 MRI (磁共振)和 ESWAN (三维增强 T2 加权血管造影术)扫描并测量 发作性偏头痛患者 与慢性偏头痛患者 脑深部灰质核团铁含量情况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 5-2019年 4月) 就诊 的50 例偏头痛患者,其中有 30例发作性偏头痛患者(作为发作性偏头痛组), 2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作为慢性偏头痛组) ,再选取同期我院 21 例健康体检人群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 。统计学分析三组研究对象的 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情况(红核、黑质、尾状核头、壳核、丘脑以及苍白球)。 结果:偏头痛患者黑质和苍白球相位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在 红核、尾状核头、壳核、丘脑等相位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发作性偏头痛组、慢性偏头痛组的黑质与苍白球相位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发作性偏头痛组红核相位值低于慢性偏头痛组 (P<0.05) ,发作性偏头痛组与慢性偏头痛组各核团相位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三组研究对象的红核、苍白球和黑质相位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单因素分析慢性偏头痛患者与发作性偏头痛患者脑深部核团相位值与头痛程度、头痛频率以及病程时间等无相关性 (P>0.05) 。结论:相比起健康人群,偏头痛患者脑深部核团铁沉积显著增多,发作性偏头痛患者与慢性偏头痛患者相比红核区域有显著铁沉积

  • 标签: 发作性偏头痛 慢性偏头痛 脑深部 灰质核团 铁沉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对诊断准确率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60例非痛风患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作为常规组。采用Force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以判断DS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痛风结节沉积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存在临床可比意义。结论:对痛风结节沉积患者实施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应用。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痛风结节沉积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对诊断准确率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60例非痛风患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作为常规组。采用Force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以判断DS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痛风结节沉积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存在临床可比意义。结论:对痛风结节沉积患者实施双源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应用。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痛风结节沉积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拉鲁肽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效果,主要分析该药物对肝脏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将于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之间接收的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随机选出80例展开调查探究,这些患者由于单一使用二甲双胍并未得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故而利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干预,干预时间为半年。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表现。结果:在利用利拉鲁肽进行干预后,患者在各项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质量指数等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对比差距突出(P<0.05),此外经过治疗,患者的脂肪受控衰减参数和肝脏硬度显著改善,比治疗前有了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利拉鲁肽的应用不但可以促使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对于肝脏脂肪沉积也有一定的干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肥胖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脏脂肪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