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夹板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夹板联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以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采取夹板联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明显比对照组要好。结论在运用夹板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联合夹板外固定,取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对患者的骨折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小夹板联合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 不稳定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特色手法正骨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患者被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中医手法正骨复位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失血量、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中医症状评分更低(P<0.05)。结论 以中医特色手法正骨复位夹板外固定术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缩短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中医症状评分。

  • 标签: 中医特色手法 正骨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股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夹板外固定在小儿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08月--2018年08月,对本院收治的34例小儿骨折患儿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两组各17例,其中常规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研究组行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夹板外固定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儿骨折治疗效果,促使其骨折尽快愈合,减少住院天数,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小夹板外固定 小儿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实验组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VAS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优良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2.14±0.89)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对肱骨干骨折患者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配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中药 肱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夹板外固定治疗上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康复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对象,均采取夹板护理,按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比较各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上肢骨折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护理 康复效果 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剖析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实践中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适用性。方法:本研究所涉及的对象是因桡骨远端骨折来我院就诊的74例老年病患,病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2年3月-2023年3月,根据单双数法将病患平分为两个小组,即参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参照组就诊后接受常规切开复位治疗,观察组就诊后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将两小组病患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综合比对。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在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得以被证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低。故在上述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增加运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频次。

  • 标签: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对万方、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依据Cochrane风险偏移评估工具实施原始研究质量评估,使用Revman5.3软件对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共605例患者;经Meta分析可知,相比于传统治疗方式,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三黄散外敷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人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老年人Colles骨折的治疗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既定选择标准的受试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为三黄散外敷结合夹板外固定组,对照组为单纯夹板外固定组。两组进行一般资料的统计学比较,证明其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其中治疗组每3天复诊换药一次,每次换药均重新包扎固定。对照组每3天复诊1次,并重新包扎固定。复诊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疼痛、肿胀消退等情况。所有患者均从首诊起随访3个月,登记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疼痛缓解、消肿时间、临床疗效等指标的原始数据,并将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疼痛缓解、消肿时间、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较对照组有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黄散外敷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人Colles骨折早期有明显的消肿止痛作用,较对照组可更早、更好地改善功能活动,取得良好疗效,对患者患肢的早期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

  • 标签: 老年人Colles骨折 小夹板 外敷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采取夹板外固定结合骨伤药酒外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院从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取夹板外固定结合骨伤药酒外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之后,所有的患者骨折部位愈合良好,腕关节活动能力恢复且正常。结论在临床骨科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上,采取夹板外固定结合骨伤药酒外用的方法,其实可行,疗效显著,值得在骨科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外固定 骨伤科 桡骨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7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对其均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并分析其治疗后的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掌倾角、尺偏角。结果 此次研究的5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腕关节活动度为:旋前(76.19±5.44)°、旋后(78.71±6.25)°、掌屈(59.46±10.37)°、背屈(57.19±9.28)°;随访半年,57例患者中出现张力性水泡的1例、出现腕关节僵硬的1例,占比均为1.75%,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经过治疗后,患者的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掌倾角以及尺偏角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及夹板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0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均采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方法进行整复,手法整复处理骨折端后,用夹板固定患肢。于治疗后当时即拍摄患肢腕部正侧位X线片,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治疗后1个月拍摄复查患肢腕部正侧位的X线片,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以治疗后1个月患肢掌倾角或尺偏角同治疗后即刻的片子进行比较,如角度变化〉5。作为判断骨折移位明显的标准,计算患肢骨折移位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即刻,掌倾角80~19°(平均14°),尺偏角15°~31°(平均21°),。治疗后1个月,掌倾角80~190(平均140),尺偏角12°~310(平均21°)。并发骨折再移位8例。通过X线测量掌倾角、尺偏角,进行Cooney评分(即改良Green—O’Brien评分)。300例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Cooney评分显示优良率81%。结论手法整复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效果良好,采用夹板固定对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效果良好。采用手法整复C型桡骨远端骨折后采用夹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C型 手法整复 小夹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方案的课题研究中,探究蒙医整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均等分为39例蒙医整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的实验组、39例常规复位固定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实验组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配合应用蒙医整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法,可以短时间内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蒙医整骨 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