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人体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国家临检中心乙肝表面抗体质控品2份,来自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线性参比品的国家标准品3份。分别采用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对其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3份参比品、国家临检中心2份质控品乙肝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酶联免疫的检测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样本浓度值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对于1-400号高抗血浆、401-800号低抗血浆、801-1000号普通血浆乙肝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酶联免疫的检测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样本浓度值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结论对于人体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不但检验成本低、操作简单快捷,而且特异性强、准确度高,对血液制品行业乙免原料血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乙肝表面抗体效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对比酶联免疫与金标检测梅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术前和输血前抽取的血清标本2327例,均行酶联免疫和金标进行初步筛查,再行梅毒螺旋体胶体试验进行确证。观察检测结果。结果ELIEA和金标梅毒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1.07%和0.73%,差异不显著(p>0.05),且ELIEA检测梅毒的准确度为96%,显著高于金标(p<0.01)。结论ELIEA检测梅毒的准确度较高,且具有自动化的优势,在术前和输血前血清样本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而金标具有检测迅速的优势,在大量血清样本初筛中的适用性较强。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法 金标法 梅毒螺旋体胶体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检测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344例血清标本并分别采用胶体金与酶联免疫进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检测,随后以化学发光进行确证。对两种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种检验方法共筛选出48例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其中胶体金筛选45例阳性,化学检验确证43例,3例可疑标本经确证为阴性;酶联免疫筛选46例阳性,化学检验确证42例,2例可疑标本,1例经确证为阳性,1例经确证为阴性。胶体金与酶联免疫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97.72%;特异性分别为71.43%、55.56%。结论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相比更为灵敏,能够有效减少漏检现象,并具有操作便捷、价格低廉、检测时间短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对S/CO较低的标本进行检测应慎重,如有必要可采用化学发光进行确证,对假阳性进行排除。

  • 标签: 丙型肝炎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对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136例糖尿病患者,并根据患者病因将其分为T1DM组21例,T2DM组105例,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8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分别进行化学发光酶免疫(CLISA)及免疫印迹(IB)进行其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对受试者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其敏感度与特异性。结果T1DM组的GADA(54.5%)和IB(8.6%)明显高于T2DM组(15.6%、4.3%)及对照组(3.0%、4.0%),此外T1DM组的IAA(37.6%)和IB(23.3%)明显高于T2DM组(29.7%、18.0%)及对照组(0%、12.0%),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P<0.05);两组患者的GADA与IA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酶免疫对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相对更为准去,可以达到对于糖尿病分型的准确判断,并过对于合理干预与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糖尿病 自身免疫性抗体 免疫印迹法 胰岛素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与免疫胶体金在梅毒检验中的优劣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0例于2010年1月~2016年12月至本院就诊及住院的患者,取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液5mL,待血清析出后,3000r/min离心,时间为5min;先给予所有患者酶联免疫吸附进行梅毒检验,继而给予免疫胶体金复检。就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加以分析与比较。结果经酶联免疫吸附检验后,共有22例(1.83%)患者为阳性;再经免疫胶体金检验后,共有15例(1.25%)患者为阳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进行梅毒检验时,酶联免疫吸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免疫胶体金,但为了确保梅毒确诊率,还应在结合患者各方面资料及其他检测方法加以综合判断。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免疫胶体金法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GICA)在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灵敏度及有无“带现象”。方法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与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GICA试条对定值质控品和临床上800份标本进行检测,ELISA以A值〈0.1为阴性,A值0.1~0.5为弱阳性,A值〉0.5为阳性。再用GICA对其阳性、弱阳性及随机抽取阴性标本中的80份进行复检。结果在800份标本中经ELISA检出阳性42份,弱阳性8份,余为阴性。用GICA复检出阳性45份,弱阳性3份,余为阴性。结论GICA与ELISA法相比较最大的优点是不受抗原过量的影响,即避免产生“带现象”,因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GICA的灵敏度要比成熟的ELISA偏低。GICA检测HBsAg方便、快速。

  • 标签: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经过多周期化疗的患者,常见出现神疲行寒、惜言气短、面白、脱发、肢体无力、头晕、耳鸣、腰酸、夜尿多、阳萎、体重下降、贫血、白蛋白偏低、总淋巴细胞计数偏少,淋巴细脑转化率降低,及免疫指标下降,舌淡苔薄白、脉沉迟等肾虚脾弱的症状。我们选取在两家分院体检确诊为肺癌的化疗后患者,采用健脾补肾方法为主,结合患者具体症状辩症施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肺癌  健脾补肾  化疗后  免疫功能低下  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吸附筛查HIV抗体的效果。方法:择取104例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疑似HIV感染患者,时间区间在2021年03月至2022年03月。所有患者均进行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以金标准检测结果为参考。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测后的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漏诊率。结果:在对疑似HIV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后,化学发光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有95例,漏诊患者有1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有86例,漏诊患者有10例。化学发光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且漏诊率低(P<0.05)。结论:在对疑似HIV感染患者进行HIV抗体筛查时,运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吸附均可起到筛查效果,但前者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更能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HIV抗体筛查 阳性检出率 漏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性。方法: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000例,经过实验条件筛选之后,选择8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800例患者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进行抗核抗体的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采用蛋白印迹诊断的正确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采用蛋白印迹的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都优于间接免疫荧光。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疑似患者,采用蛋白印迹准确率更高,更能够帮助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法 蛋白印迹法 抗核 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飞测免疫荧光免疫散射比浊检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hs-CR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收治的97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比较效果。结果采用飞测免疫荧光检测的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检测的hs-CRP结果有差异,但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来说,两种检测方式效果都较好,但飞测免疫荧光是比较灵敏的实验室指标,更有利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使抗生素的使用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飞测免疫荧光法 免疫散射比浊法 hs-CRP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94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同意实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将其分别记作A方法、B方法,并以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检测结果及其诊断效能。结果:94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者HBV-DNA阳性58例、HBV-DNA阴性36例。在诊断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方面,A方法与B方法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A方法在e抗体(HBeAb)、e抗原(HBeAg)阳性检出率方面高于B方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核心抗体(HBcAb)阳性检出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方面的整体诊断效能较好,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能够提高部分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更好的指导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诊治。

  • 标签: 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检测效能 HBV DNA
  • 简介:【摘要】 目的对胶体金标检测(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检测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检出率对比。方法 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分别对536例临床血清标本进行HBsAg、HBeAg、HBeAb、HBcAg、HBsAb五项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将HBsAg、HBcAb2份质控血清作不同倍数的稀释,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TRFI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ELISA检测。结论 GICA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特异度较好,但其灵敏度有限;乙肝病毒五项血清学标志物ELISA检测更适合于临床诊治的应用,临床乙肝早期诊断和疗效的观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胶体金标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层析与电化学发光(ECLI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并比较结果,从而对免疫荧光层析进行性能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降钙素检查的166份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电化学发光(ECLIA)和免疫荧光层析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6例标本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下,按照浓度高低可分为阴性组、低风险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以及高度升高组,并且不同浓度的组别所占比例和对应的组间阳性率在两种检测方法下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标本的ECLIA总阳性率为49.40%,与免疫荧光层析的总阳性率46.99%%之间差异也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利用免疫荧光层析与电化学发光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相当,而免疫荧光层析更为操作便捷,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荧光层析法 血清降钙素原 性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时间荧光分辨在产前筛查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做产前筛查的323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进行中孕三联筛查,筛查为高风险者知情同后做羊水穿剌行产前诊断,观察产前筛查和产前诊的检出结果。结果 时间分辩荧光免疫法共筛查出114例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46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16例神经管畸形高风险孕妇总检出率5.43%;知情同意81例羊水穿刺进行产前诊断,共确诊出2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通过四维彩超诊断1例神经管畸形,总诊断率4.93%。产前筛查的检出率效果明显能降低有创产前诊断的盲目性。结论 产前筛查有利于尽早发现胎儿缺陷,时间荧光分辨法属于一种无创且操作简便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降筛查出唐氏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胎儿有目的性地指导进一步产前诊断从而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全面优化人口出生质量。

  • 标签: 时间荧光分辨法 产前筛查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与胶体金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优缺点。方法我院检验科收集的200例患者血液标本(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分别采用酶联免疫、胶体金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1.采用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呈阳性13份,阳性率为6.63%;采用胶体金检测结果呈阳性14份,阳性率为6.65%。两种检测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2.酶联免疫与胶体金检测乙肝表面抗共有4份标本结果不一致,经过采用电化学发光进行复测之后,其结果与酶联免疫一致,胶体金检测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0.25%、0.68%.酶联免疫检测结果的敏感性高于胶体金((P<0.05)。讨论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可靠方法主要包括有酶联免疫与胶体金两种,临床检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便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二者均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乙肝表面抗原 优缺点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研究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对于乙肝病毒血清的检测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乙肝病毒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位患者,根据抽样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100例,选用酶联免疫;实验组100例,采用化学发光。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阳性检出率和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经过两组患者的血清检查结果得出,选用化学发光的患者的血清阳性检出率高于采用酶联免疫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化学发光的灵敏度同样优于参照组的酶联免疫,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对比,化学发光血清阳性检出率更高,灵敏度也更强,可提高确诊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 病毒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抗体检测中使用酶联免疫和胶体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实验室1922份血清标本进行艾滋病抗体的检测为研究对象,其血液标本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并对比方法的检测差异。结果 采用酶联免疫进行初次筛查,有12份阳性,1910份阴性,阳性率为0.62%。在胶体金实验中,有13份阳性,1909份阴性,阳性率为0.68%。结论 针对艾滋病抗体检测采用胶体金和酶联免疫准确性无显著差异,均可作为艾滋病抗体检测的有效手段,从而降低疾病对患者机体的危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时间分辨与酶联免疫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乙肝患者60例当作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时间分辨与酶联免疫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并评价不同方法对乙肝病毒的检测效果。结果时间分辨的诊断符合率为98.33%,酶联免疫的诊断符合率为78.33%,时间分辨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于酶联免疫,时间分辨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验效果更加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时间分辨法 酶联免疫法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肝病毒的检验中应用酶联免疫以及化学发光的效果对比。方法抽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乙肝患者共计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对照、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进行血清检验,观察组应用化学发光进行血清的检验,观察两组方法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的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的检验准确率、检出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