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强迫症(OCD)又称为强迫性神经症或强迫性障碍,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以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心理、社会因素是其重要诱发因素,因此,对患者开展积极的心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我们采用思维中断-集中再现疗法治疗OCD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强迫症 思维中断-集中再现疗法 心理治疗 耶鲁布朗强迫量表 生活满意度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干预性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中断事件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老年患者病房的1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中断事件采用干预性管理的方式,记录干预前、干预后3周、干预后6周,这三个阶段的时间内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状况,并从干预环境、干预管理、老年患者、医院同事以及自身五个方面来评价干预性管理的应用效果。结果:介入干预性管理之后,伴随时间的延长护理中断事件逐渐变少,但介入干预3周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程度又恢复至介入之前。在这五个方面之中,除了干预管理,剩下的方面虽然能够减少中断的发生,但都无法长时间保持。

  • 标签: 干预性管理 老年患者护理 中断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护理中断事件的干预和管理,提供工作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主要来源是环境,其次为家属、医生、同事、患者等,发生率为7.8次/小时。如此高的发生率背后隐藏的是用药错误与患者安全的缺失。如何减少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是临床护理重点关注的问题1。结果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与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良后果的性质呈正相关。结论积极、有效防范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

  • 标签: 护理中断事件 发生率 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在无需中断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对产后发热患者予以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08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发热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予以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和补中益气汤治疗(治疗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退热时间分别为(9.47±1.32)×10-9个、(1.21±0.5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且治疗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婴儿不适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不中断母乳喂养产后发热疗效确切,有利于较短时间内退热、改善炎性反应,且不会对产妇及婴儿带来不利反应,安全可靠。

  • 标签: 产后发热 补中益气汤 不中断母乳喂养 临床疗效
  • 简介:"IalsobelieveitismyrighttodeterminethevaluethatIplaceondifferentoutcomes,toexpressmyowntreatmentpreferences(andhavethesetakenintoaccount),andtofeelthatmytreatingdoctorsarepreparedtorespectmyexperiencesasavalidandimportantinputwhenwecometomakedeci-sions...

  • 标签: 用户参与 循证医学 咨询型 协作型 用户主导型 参与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床边心电监护的中断次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选定品管圈活动主题为减少床边心电监护的中断次数,调查355例上海中冶医院住院患者床边心电监护使用期间中断次数并进行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并拟定及实施3个主要对策:申领抗过敏的电极片,集中管理;制作电极片更换时间表,24小时更换电极片并记录;录制宣教视频,制作宣传册。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床边心电监护的中断次数。 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床边心电监护的中断次数从原来的153例降低到67例。 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了患者床边心电监护的中断次数,使得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心内科整体的业务水平及工作效率。

  • 标签: 品管圈 床边心电监护 中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主动脉弓病变,包括主动脉缩窄(CoA)/主动脉中断(IAA)及合并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手术治疗CoA/主动脉中断(IAA)及合并畸形36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6d~8岁,其中小于1岁33例,小于3月龄28例;体重2.2~23kg。有症状的婴儿型33例,无症状的儿童型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aussing-Being畸形及主动脉瓣下狭窄等心内畸形。36例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其中33例为端侧吻合+前壁扩大补片术一期矫治CoA/主动脉中断(IAA)及合并畸形,3例为端端吻合前壁扩大补片。结果手术死亡2例,其中一例为C型IAA,1例为Tausing-Being畸形合并B型IAA,术中死于低心排。33例随访2—36个月恢复良好,2例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其余无再缩窄发生。结论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畸形效果良好;不论扩展端端吻合还是端侧吻合前壁补片扩大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

  • 标签: 主动脉弓病变 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