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白内障手术患者68例,根据计算机数字编号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白内障手术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白内障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分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患者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术后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白障的分期护理措施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白障患者60例的临床分期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手术均获成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6天,59例患得视力恢复良好,1例因眼底疾病术后视无明显提高。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白内障 手术治疗 护理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诊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并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的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的患者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出现角膜水肿、1例患者出现前房发炎,并发症率仅为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较为理想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70例70眼行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1例(51眼)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B组46例(46眼)接受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ner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干眼症状明显,眼角膜荧光素染色明显增加、SIT程度下降、BUT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SIT及BUT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对患者泪膜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相比透明角膜切口,角巩膜缘切口对泪膜功能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巩膜缘切口 泪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取40例(50眼)血糖正常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45例(6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均给予两组实施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疗效显著,疗效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疗效为差异,预后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 标签: 糖尿病性白内障 摘除 人工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针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采用微小切口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对象选取自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共抽取了56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微小切口的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并发症以及结膜滤过泡的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1周92.85%的患者视力与手术前相比有所提高;且手术后患者的平均眼压与手术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两组数据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并无并发症的出现,结膜功能性滤过泡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瘢痕化。结论采用微小切口的超声乳化手术能够有效提高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的眼部视力,对眼压以及结膜功能性滤过泡无明显影响,且无并发症出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光眼滤过术后 白内障 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收治的520例白内障病人给予探讨,平均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成效。结果通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病人选择围手术期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白内障 晶状体混浊 眼科 护理干预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内障患者围期抗菌药物使用对术后眼内炎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0例(70眼)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收集术前使用与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结膜囊与内眦局部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验,分析患者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采用抗菌滴眼液治疗后,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实验室检测结果抗菌药物治疗前后的病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7.14%与25.71%,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其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治疗前后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94.44%与92.59%。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围期采用抗菌滴眼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并有效预防眼内炎的发生,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抗菌药物 围术期 白内障 眼内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高龄患者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采用超声乳化吸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并确诊的164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高龄患者作为观察和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超声乳化吸除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64患者手术过程中未发生视网膜出血以及前房出血等并发症。其中46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微葡萄膜炎症状,21例患者前房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渗漏,13例患者术后人工晶体表层形成渗出膜,通过使用散瞳药物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后,以上症状在3周内消退。患者中均未发生视网膜脱落、角膜失代偿以及驱逐性的脉络膜出血等相关术后并发症。结论利用超声乳化吸除治疗高龄患者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具有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适合作为临床治疗该病症的优选方案。

  • 标签: 超声乳化吸除术 青光眼 高龄患者 合并白内障
  • 简介:摘要临床护理路径(CNP)是针对某一疾病进行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程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1。它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管理理念2。我科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住院费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护理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焦虑状态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近2年内收治的8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其是否存在焦虑状态分为两组。HAMA评分≥14分者为焦虑,视为对照组;HAMA评分<14分者为不焦虑,归入观察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术后2个月干眼症的症状评分以及BUT、SIt和FL评分等客观指标的结果。结果①术前两组患者的OS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均有明显提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手术前后和术后组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UT、SIt和F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前的焦虑状态会对术后的干眼症的临床症状产生较大的影响。

  • 标签: 焦虑 白内障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白内障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和并发症控制可以十分显著地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对于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一般也是采取手术治疗,主要就是实施屈光晶体置换,本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分析该式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效果。采用的方法是随机选取某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共150眼,并对所有准备接受治疗的患者都实施屈光晶体置换,并在术后观察其最佳矫正视力、术前眼轴长度和眼底情况。

  • 标签: 高度近视白内障 手术预后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两组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7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长度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BUT、泪液分泌长度及F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BUT、泪液分泌长度及F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疗效优于单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可更好改善患者视觉功能,提高泪膜稳定性。

  • 标签: 玻璃酸钠滴眼液 普拉洛芬滴眼液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药物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眼的药物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药物治疗,显效8眼,有效28眼,稳定14例,无效10例。结论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的药物治疗采用药物可防止晶体的异常代谢和蛋白质变性而起到治疗作用。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的药物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haco或ECCE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对照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0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ECCE联合小梁切除,观察组Phaco联合小梁切除。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视力>0.2、术后眼压以及术后散光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Phaco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确切。

  • 标签: Phaco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对比两种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月12月-2016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50例,随机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的患者施行单纯的小梁切除手术,给予实验组的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进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8.73%)明显优于对照组(8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不同术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的优质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7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7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优质护理后,未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3天。结论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可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白内障 术前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对比白内障手术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98例病患(共98只眼),同时基于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包含术前组、术后一周组与术后1个月组,各组均为98例病患不同时期的调查资料,以上调查资料主要不同手术时间98例病患的泪膜破裂周期情况,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性。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泪膜破裂周期对比方面,其中术后1个月组的泪膜破裂周期要显著少于术后一周组与术前组,三组数据呈现出依次递减的关系,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膜破裂周期会因为白内障手术而受到影响,而且普遍病患在手术后泪膜破裂周期出现显著减少,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泪膜破裂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