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鱼骨图分析在门诊药房发药差错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鱼骨图分析对门诊药房的发药差错进行分析,提出减少差错的相应措施,讲述鱼骨图的实施方法及效果。结果通过鱼骨图分析可以找到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避免差错再次发生。结论通过鱼骨图分析进行发药差错事件管理,对发药差错事件进行分析,定期进行差错防范培训,降低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鱼骨图 发药差错 药房 根本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在手术标本固定错误纠正与防范中的应用。方法应用RCA对标本固定错误的个案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应用RCA后的实施效果。结果应用RCA后杜防范绝标本固定错误的发生。结论RCA对防范标本固定错误的管理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规范操作流程和醒目的标示是预防标本固定错误的前提;建立标本安全管理意识是预防标本固定错误的根本;重视学生带教和做好学生培训指导是预防标本固定错误的关键;加强工作责任心是预防标本固定错误的主要手段。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标本固定 鱼骨图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在HIV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分析假阳性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HIV检测的16263例患者,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检测。结果16263例HIV检测的患者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检测,筛查出阳性标本54例,阳性检出率为0.33%;之后,经免疫印迹检测,确定有阳性标本37例(阳性检出率为0.23%),8例为阴性和9例为不确定。结论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在HIV检测中的假阳性率较高,需要结合多种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 标签: 化学发光微粒子 免疫分析法 HIV检测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根因分析在预防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从2016年1月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融入根因分析。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根因分析实施后)收治的手术室患者5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研究组。另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手术室患者50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根因分析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77%)较对照组(13.98%)更低(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实施根因分析可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对于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手术室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电子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方法应用根本原因分析(RCA)分析住院患者电子护理文书中存在问题,实施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后的电子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采用根本原因分析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书写水平和法律意识。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电子护理文书 存在问题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取EP9-A2对两种发光免疫分析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血清标本56份,对其分别采取Access分析仪与Elecsys2010分析仪展开IgE水平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和一致性。结果经统计得知,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结论在血清检验过程中,对操作规程予以严格执行,并相同的质控条件下上述两种检测方法血清IgE水平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在相同实验室的相同条件下可以检测相同的项目,值得关注。

  • 标签: EP9-A2 发光免疫分析法 血清 IgE水平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分析(ELISA)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200例门诊体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酶联免疫分析和乳胶层析检测,回顾分析患者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检查方法中,HBeAb、HBeAg和HBsAg检查结果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HBcAb和HBsAb检查结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酶联免疫分析用于乙肝两对半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乙肝病毒的进一步检测,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酶联免疫分析法 乙肝两对半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梅毒抗体与梅毒螺旋体凝胶试验(TPPA)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TPPA同时检测249份血清样品,根据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结果的样本吸光度与临界值(S/CO)比值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当S/CO值范围在<1,1-3,3-5,5-7,7-9,≥9时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TPPA阳性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73.33%,75%,84.61%,90%,1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TPPA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S/CO值≥9时,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TPPA检测梅毒抗体的阳性结果符合率达到100%,且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灵敏度高、快速、可自动化、特异性强,可作为梅毒抗体初步筛选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为临床上检测梅毒抗体带来方便。

  • 标签: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梅毒抗体 TPP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节段分析在胎儿心脏结构异常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超声科进行妊娠中、晚期胎儿系统产前超声诊断或针对性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孕妇(孕单胎、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6805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时筛查出胎儿心脏结构异常者,运用节段分析明确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类型,并通过病理尸体解剖或产后超声随访对照,分析节段分析在胎儿心脏结构异常诊断中的运用价值。结果6805例孕妇中胎儿心脏结构异常者209例,其中单纯型心脏结构异常者95例,复杂型心脏结构异常者114例。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运用节段分析能系统、有序地分析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尤其对复杂型先心病能提供更准确、更完善的诊断结果。

  • 标签: 节段分析法 胎儿心脏结构异常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根本原因分析(RCA)在精神科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成效,持续改进精神科护理质量,降低精神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研究回顾我院精神科发生的病人外走事件77例,研究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加强风险评估、完善制度建设以及强化护理质量、人员培养等策略来持续改善护理成效。结果实施RCA后我院精神科外走事件相比实施之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采用RCA能够有效提升精神科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护理水平,保障精神病患者人身安全,降低病人外走发生率。

  • 标签: RCA 不良事件 精神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及核心抗体定量检测中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360例乙型肝炎疑似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CLEIA(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与ELISA(酶联免疫吸附)对其乙肝病毒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的核心抗体进行检测,观察分析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检测完成后,对两种方法的乙肝病毒检出率进行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而IgM、IgG等核心抗体的检出率对比,CLEIA显著高于ELISA(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及核心抗体定量检测中,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乙肝病毒 核心抗体 CLEIA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临床工作中胃管所致压力性损伤这一事件为切入点,运用根本原因分析(RCA)对事件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和整改、总结,探讨RCA这一管理工具在此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根本原因分析(RCA),结合现在临床工作中胃管固定的现状,对其所导致的压力性损伤事件进行原因的分析、整改措施的探讨,并将新的改良固定方法在临床试用,比较其成效,对RCA的效果应用进行总结。结果应用RCA寻求胃管所致压力性损伤的根本原因,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在临床试用后收到良好效果,对比RCA应用前后,胃管所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使用RCA能找到胃管所致压力性损伤的根本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RCA) 胃管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在乙肝标志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12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ECLIA与ELISA检验。结果ECLIA检测血清HBeAb、HBcAb、HBsAg检测的阳性率高于ELISA检测(P<0.05),两组方法在HBsAg与HBeAb检测阳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ELISA相比,ECLIA对乙肝标志物的检验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乙肝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和显微镜镜检在尿白细胞和红细胞检测中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300份尿液样本随机分组,A组100份,采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B组100份,采用尿干化学分析检测,C组100份,采用显微镜镜检。结果在尿红细胞检测中,使用uf-5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尿干化学分析

  • 标签: 尿沉渣分析 尿干化学分析 显微镜镜检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标和ELISA检测HCV结果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输血前HCV抗体筛检的866例对象,所有待检血清均采用酶联ELISA和金标进行初筛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金标干扰因素多,假阳性率高;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理想,干扰因素少。结论HCV初筛检测是保证结果准确的首要关键,应结合临床情况两种方法进行互补性应用。

  • 标签: 金标法 ELISA法 HCV 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次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名,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集的各科室护理人员,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分层次管理,回顾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护理管理前业务操作评分及理论知识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管理后观察组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管理前工作积极度、医生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管理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运用分层次管理,可显著提高患者及医生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人员业务操作及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促进了医院和谐发展,并保障了患者权益及社会效益。

  • 标签: 分层次管理 临床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技术快速检测补钙保健食品中的钙方法。方法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仪,测试时间180s,标准偏差2б,采用模式矿石模式。结果此方法的检出限为10mg/kg,与原子吸收测试结果比较,方法准确可靠。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适合补钙保健食品中的钙快速测定。

  • 标签: X射线荧光 元素分析 化妆品 补钙保健食品
  • 简介:摘要目的完善和健全医院护士培训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方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培训,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使每一个学生最大可能地提高实践兴趣,求得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完善护士培训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果岗前培训使新护士顺利走上临床工作岗位,见习期培训为护士临床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分层次培训提高了临床护士和护理管理者的专业技能。结论规范化的分层次培训使各类护理人员得到充分培养,促进了各类人才的成长。

  • 标签: 护士 分层次培训 培训教学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们中等职业卫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进行常规的教学,实验班进行分层次教学,一学期之后比较两个班的教学成绩。结果学期开学时的考试成绩对照班优良率为67.80%,实验班优良率为67.80%,两班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期末考试时考试成绩对照班优良率为69.49%,实验班优良率为89.83%,两班间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可以在短期内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成绩,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 分层次教学 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