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病案室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肿瘤确诊位置、肠梗阻、手术方式、脉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均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因其有着特殊的临床病理特性,通过仔细分析两种肿瘤疾病的病理特征,有利于了解肿瘤的特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医疗信息。

  • 标签: 结直肠 肿瘤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黄南州不同民族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差异。方法根据黄南州卫生局死亡网络直报卡结果追述不同民族居民主要死因构成。结论黄南州首位死亡率肿瘤,胃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最多见,50岁以上多发,呼吸系统死亡率位次低于全国水平,脑血管疾病中主要还是以脑出血为著,藏族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要注意冠心病的预防。

  • 标签: 黄南州 民族 死因构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采用CT检查、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超声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数据显示,CT检查、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11%、80.88%,CT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临床采用CT、超声检查均可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CT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较高,可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CT诊断 超声诊断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区域管理新方法。方法运用“5S”理论对现有手术室进行规范、科学化管理,设立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标识明确统一、定期检查评估、定期成果汇报,人人参与,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结果“5S”管理与区域管理结合运用改善了手术室的环境,实现了每个区域物品的安全有效性及摆放位置的规范标准化,保证手术进程中准确、快速取用,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护士的在岗率。结论将“5S”理论应用于手术室区域管理,加强了手术室有限空间的合理运用,并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进一步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 标签: &ldquo 5S&rdquo 理论 区域管理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模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复用器械清洗及消毒灭菌质量。方法将具备条件的某区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设置为该区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在该区内随机选取5家医院,将其复用器械纳入集中管理,对比集中管理前后灭菌物品质量及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实施集中处理后,灭菌物品质量较实施前有较大提高,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下降(χ2=3.977,P=0.046)。结论建立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模式,对基层医疗机构复用器械实行集中管理,可大大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复用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医院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 感染率
  • 简介:摘要分析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探讨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质量管理措施。

  • 标签: 信息系统 质量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以下简称CSSD)各区域管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国家法规性文件《消毒隔离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清洗、消毒与灭菌的监测与追溯制度》和《CSSD感染管理小组职责》等标准,分区域制定工作质量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各区域的工作质量管理。结果科学规范的加强各区域工作质量管理,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分区域的工作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各区域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区域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主动脉段内膜损伤后动脉内膜增生狭窄形成状况,为冠脉再狭窄研究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35只,体重(295±35)g,采用自身对照法研究,以球囊损伤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模型结扎左颈总动脉并球囊拉伤主动脉内膜,所有大鼠术前、术后处理一致,直至实验结束。术后随机数字法分7,14,28d亚组,按亚组时间处死并取其主动脉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作血管形态学检测。结果大鼠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呈现不同程度增生新生内膜平均厚度、面积沿胸主动脉到腹主动脉上段及下段逐渐增加,管腔狭窄逐渐明显;球囊委F2.0拉伤动脉内膜时胸主动脉段内膜增生不全,腹主动脉上段增生良好,但内膜增生厚薄不一,腹主动脉下段内膜增生常较均匀,再狭窄典型。结论动脉内膜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程度与球囊大小、动脉直径相关,大鼠腹主动脉下段是大鼠动脉内膜再狭窄模型的理想目标血管。

  • 标签: 动脉内膜损伤 再狭窄模型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HS(动力髋螺钉固定)和PFNA(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固定)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所选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优良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但后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值得借鉴。

  • 标签: 动力髋螺钉固定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妊娠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为产妇提供更为科学的技术指导。方法选择我妇计中心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间进行检查的孕妇150例,按照怀孕周期分为早、中、晚三组为实验组,每组为50例孕妇,选择同期进行检查的女性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每组受检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结果。结果对照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TSH、FT4、FT3处于正常水平,而孕妇随着怀孕周期的变化,TSH水平由孕早期低于正常到后期逐渐升高,而FT4、FT3在孕早期由正常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加强孕期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监测,能够有效的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减少孕妇发生孕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的危险,是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有效检查指标。

  • 标签: 不同妊娠期孕妇 甲状腺激素水平 检验结果 差异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产儿血常规与足月儿血常规间的差异,有效指导早产新生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把剖宫产与阴道产的早产儿202例分为早产组,把足月产的新生儿305例作为足月产组,采集末梢血,然后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血常规项目中的13项指标。结果在血常规值上,早产儿与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没有明显性别差异的;但是在血常规上,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有明显差异,除了红细胞计数早产儿与足月早产儿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的各项指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在经过末梢血血常规检查时,检验结果是有一定的差异的,除了红细胞计数早产儿与足月早产儿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的各项指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我们对早产儿血常规与足月儿血常规的统计和比较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足月儿 早产儿 血常规差异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药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方法在效果上的不同之处。方法选择党参、灵芝、陈皮、山楂四味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六味地黄汤为对比对象,对比不同煎药方法下单味中药的得膏率和复方中药的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药成本。结果在单味中药的的得膏率上,中药煎药机组要明显高于传统煎药组;在复方中药的加水量、煎煮时间、煎药成本等评价指标上,中药煎药机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煎药机能够有效提高单味中药的得膏率,减少复方中药加水量、煎煮时间,降低中药的煎煮成本;使用中药煎药机煎药是一种便捷高效、成本合理的工作方法,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中药煎药机 传统煎药方法 得膏率 成本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正常老年大鼠和青年大鼠重要脏器(心,肾,肺)微观形态学的差异。方法取正常老年(28月龄)和青年(3月龄)Wistar大鼠的心脏、肾脏、肺脏做石蜡切片,利用HE染色的方法进行染色、观察、分析。结果老年大鼠和青年大鼠心、肾、肺各重要脏器的微观形态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衰老导致大鼠心脏、肾脏和肺脏的微观形态学表现出现显著变化。

  • 标签: 青年 老年 微观形态 HE染色
  • 简介:摘要对比试纸法与镜检法进行尿液检验差异性。随机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接收的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其尿沉渣与尿常规检查,对比两项检查与尿液检验关系。两种检验结果对照中,试纸法假阳性率为10.17%、假阴性率为59.54%,镜检法假阳性率为11.32%、假阴性率为56.9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尿液检验中试纸法与镜检法各具优势,为提升检验的确诊率,可综合两种方法进行优势互补,进而降低漏诊及误诊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吾尔族、汉族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血清差异蛋白相关通路。方法收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患者28例、汉族食管鳞癌患者35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静脉血作为健康对照组,将收集的血标本均提取血清。对食管癌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差异蛋白筛选并导入KEGG数据库,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维吾尔族、汉族食管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对,分别筛选出83、46个差异蛋白,将维吾尔族、汉族食管癌差异表达的血清蛋白导入KEGG数据库后,分别得到127个、36个差异蛋白的KEGG通路,共筛选出肿瘤相关通路4个。结论Toll-likereceptors(TLR)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分别在维吾尔族、汉族食管鳞癌中存在差异,不除外参与肿瘤的发生。

  • 标签: 食管癌 民族 蛋白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区域消毒供应管理中,实行同质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区域消毒供应的所有成员单位的医疗工作者,在物品器械的使用、预处理、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运输及存放过程,都采用统一的技术和标准,使区域供应的所有单位均能使用到相同质量保证的物品器械,也使物品器械在区域供应的所有单位均能得到相同质量的处置。结果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17年12月起,逐步发展,稳步推进,现已对辖区内25个区域供应基层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同质化管理区域供应后,消毒供应中心专项检查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均有明显上升,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医生满意度由64%上升到99%,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区域消毒供应的过程中实行同质化管理,有效的保障了灭菌物品的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风险,同时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节约了成本。

  • 标签: 同质化 管理 区域消毒 供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麻醉(CEA)、腰硬联合麻醉(CSEA)、腰麻(SA)+硬膜外两点阻滞麻醉用于高龄患者结直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41例,年龄80-99岁,ASAⅡ-Ⅳ级,分成CEA组(15例)、CSEA组(11例)和SA+硬外两点阻滞组(15例)。CEA组选择T10-11或T12-L1或L1-2硬膜外向头置管3-4cm,仰卧后给予1.5%利多卡因3ml作试验量,继予1.5%-2%利多可因,直至麻醉平面满意。CSEA组选择L2-3或L3-4蛛网膜下腔穿刺,予0.75%布比卡因1.2-2ml,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4cm。SA+硬膜外两点阻滞麻醉组在CSEA组的基础上选择T10-11硬膜外向头置管3-4cm。3组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观察并记录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30min(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术毕(t3)、术后第1天(t4)和第2天(t5)的HR、SBp、DBp、SPO2。并记录麻醉效果、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SBp和DBp在麻醉后30min(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术毕(t3)、术后第2天(t5)这4个时间点较基础值(t0)下降(P<0.05)。HR、SPO2差异无显著性。所有病人均安全出院,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区域麻醉可提供确切有效的麻醉效果,相关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简便易行,适用于高龄患者结直肠手术麻醉。

  • 标签: 区域麻醉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惠阳区域儿童膳食结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保健知识等调查结果。方法笔者将选取2011年4月—2012年3月在本院儿保门诊系统管理的3475名0—5岁儿童,采集儿童膳食结构、生长发育指标、抚养人的儿童保健知识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通过自变量以及回归系数分析,儿童的身高与乳类食品、动物性食物有密切关联,体重与碳水化合物、动物性食品有密切关联;低体重率为4.12%;生长迟缓率为3.40%;消瘦率为2.62%;超重率为3.86%;肥胖率为2.38%;而不同年龄阶段的抚养人儿童保健知识掌握率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不同文化水平抚养人儿童保健知识掌握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通过对惠阳区域儿童的膳食结构、生长指标情况以及儿童保健知识等信息进行调研分析,将有利于掌握并探讨上述因素对本区域儿童营与发育的影响,进而指导儿保门诊工作。

  • 标签: 惠阳 儿童 膳食结构 生长指标 保健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芬太尼与氯胺酮应用在小儿区域麻醉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手术患儿80例作为研究样本,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参照组与干预组,前者仅实施氯胺酮麻醉;后者实施氯胺酮结合芬太尼麻醉。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麻醉使用量、手术用时及苏醒用时的优劣。结果干预组麻醉药物剂量与参照组对比明显要少,苏醒用时与参照组比较明显要短,P<0.05,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性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芬太尼联合氯胺酮麻醉应用在小儿区域麻醉中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于临床中。

  • 标签: 芬太尼 患儿 氯胺酮 区域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腮腺腺淋巴瘤单纯切除与区域切除的疗效,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外科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24例手术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病理切片检查。其中10例肿瘤单纯切除,14例采用肿瘤加腮腺部分切除(6例采用肿瘤加腮腺浅叶切除术,8例采用肿瘤加腮腺区域切除)。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4例术后随访3年以上,2例见肿瘤复发。2例均为肿瘤单纯切除。结论腮腺腺淋巴瘤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比较科学的术式,它结合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既完整切除了肿瘤,减少了复发机会;又尽可能地保存了腮腺的功能,减轻了面部的凹陷畸形,同时对面神经的损伤也降到最低(当然术者要有良好的手术技能)。

  • 标签: 腮腺 腺淋巴瘤 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