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ACL撕裂引起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运动能力或丧失运动能力.ACL损伤修复重建一直是骨科和运动创伤领域内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移植替代物选择、移植物的固定、术后的康复计划等等,移植物的固定问题包括找到放置移植物的理想位置及移植物末端的固定,后者又包括移植物的机械固定以及骨腱间的生物学固定.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移植物固定 研究进展 运动创伤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肠腔静脉C型分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成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1992年以来施行的36例肠腔静脉C型分流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平均下降1.51kPa,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均有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再出血率5.6%,肝性脑病发生率8_3%,术后1年、3年、5年及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2%、93.3%、89.3%及66.7%。结论肠腔静脉C型分流手术适应证广,操作简单,近、远期疗效满意,适于推广。

  • 标签: 门静脉 高血压 肠腔静脉分流术 外科手术 人工血管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他们在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即可发生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尤为多见.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佩带支具、药物治疗等,都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一种新的微创技术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aplasty,PVP)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中所用的填充物仍有其不足之处,并导致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和手术疗效的降低,这促进了人们对理想的填充物进行探索.本文就经皮椎体成形填充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填充物 研究现状 脊椎血管瘤 溶骨性转移瘤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检测27例肿瘤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肿瘤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而CD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流式细胞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检测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对于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对65例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探讨盘状半月板关节镜下手术的指征和方法。方法选择1996年9月~2003年9月65例盘状半月板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36例,年龄8~46岁,平均年龄21、3岁。65例合并半月板破裂者50例,包括分层撕裂23例,桶柄状撕裂16例,瓣状撕裂11例。手术方法:应用美国Stryker及德国蛇牌关节镜系统.用300镜观察,交替使用内侧和外侧切口置人不同角度篮钳和镜下电灼对半月板进行处理,保留半月板边缘6~8mm。结果65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4个月,平均14、3个月。手术后关节交锁症状全部消失。术后6个月根据Ikeuchi膝关节评分标准,优48例,良12例.一般5例。无术后功能差的病例。结论盘状半月板成形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半月板的功能.延缓膝关节的退变,除Wisberg韧带型盘状半月板或合并严重撕裂者,应尽量采用此手术方法。应严格掌握该式、适应证、禁忌证,避免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 标签: 盘状半月板 关节镜 半月板成型术
  • 简介:Outerbridge-Kashiwagi肱尺关节成形[1,2](O-K关节成形)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直,1985年由Kashiwagi设计,通过肘后入路创造性地将鹰嘴窝开窗贯通前后关节腔,清理、松解关节并解除鹰嘴及冠状突的骨赘阻挡,达到清除阻挡、减轻疼痛、增加活动度的目的.我院自1998年应用改良O-K关节成形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直9例,效果良好.

  • 标签: 改良O-K关节成形术 治疗 创伤后 肘关节僵直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锁定加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接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接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AO分型:43A型11例,43B型12例,43C型9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负重和骨折愈合情况,根据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及步态等指标,采用Mazur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32例患者随访8~23个月(平均11.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发生。骨性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3.6周),完全负重时间8~24周(平均11.7周)。根据Mazur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28/32)。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接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随访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 标签: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接骨术 锁定加压钢板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侧人路腰椎间盘切除(PLLD)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4月-2010年5月对163例腰椎间盘突出(L3-5)患者行PLLD。其中,男性92例,女性71例;年龄22-65岁,位年龄46岁;病程6个月至2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6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LLD,手术成功率100%,无血管、肠管、神经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VAS评分由术前(6.75±2.32)降到术后(3.10±1.34)(P〈0.05).JOA评分由术前(11.84±2.42)提高到术后(25.36±3.24)(P〈0.05)。术后随访1-5年,优良率达94.5%。结论PLLD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适用于纤维环受损的L3-5腰椎间盘突出。

  • 标签: 腰椎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侧入路 介入性放射学 摄影学
  • 简介: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的疗效与治疗体会。方法我院关节科2007年3月~2013年3月共运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发的强直性髋关节炎56例(96髋),男55例,女1例,年龄(18~42)岁,平均25.6岁,其中髋关节骨性融合34髋,纤维融合62髋。病程(5.8~27.6)年,56例患者贫血21例,其中轻度贫血14例。伴随骨质疏松34例。除去3例失败患者,纳入53例(92髋)进行术前及术后1年的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的变化,并观察强直性髋关节炎进行置换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均运用我院关节科电子随访病例系统进行跟踪随访并进行功能评定。随访时间(1.4~7.2)年,平均3.7年。随访的53例(92髋)患者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36.2±12.1)°,Harris评分平均(23.2±10.2)分;术后1年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183.4±17.6)°,Harris评分平均(78.6±6.9)分;髋关节总活动度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P〈0.01),Harris评分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例失败病例1例松动,1例脱位,1例感染,松动和感染病例进行了翻修,脱位病例进行了复位,目前随访均良好。结论强直性髋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时全面的评估和精湛的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强直性髋关节炎 骨盆后倾 髋臼成形 强直性脊柱炎
  • 简介:方法:自1995年1月~1998年6月,对收治的6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共78处骨折,用小钛板行Ⅰ期骨折内固定整复。结果:全部治愈,术后无异物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小钛板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一定的可塑性。用它做骨折内固定,是一种简便快捷、固位牢固、病人痛苦小、效果可靠的好方法。有着传统钢丝栓结内固定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尤其适用于颅颌面骨折的治疗。

  • 标签: 颌面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正中神经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1月~2015年8月收治25例(33侧)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1例,按照顾玉东腕管综合征分型,II型21例29腕,Ⅲ型4例4腕。取腕部小切口,长约1.5cm~2.0cm切口,切断腕横韧带,松解正中神经,比较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波斯顿腕管问卷(症状/功能)评分,示指末节两点辨别觉和腕部正中神经肌电图潜伏期的变化,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平均时间(10±1.97)分钟。随访时间16~60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完全缓解23例(31腕),有2例(2腕)患者仍残留部分手指麻木症状,没有切口瘢痕痛的发生^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波斯顿问卷(症状/功能)评分,两点辨别觉和正中神经肌电图的潜伏期,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正中神经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安全,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小切口 正中神经 减压
  • 简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复杂,创伤严重,康复时间长,髋关节损伤的患者多为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加之医疗费用高、功能恢复不良等,使患者处于渐进加重的慢性抑郁和焦虑状态,几乎100%的存在较重的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创伤的愈合。解除患者便秘,缓解焦虑抑郁症状是骨科护士、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便秘患者 术后排便 心理护理 焦虑抑郁症状 创伤严重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松解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骨科对经过保守治疗9个月以上仍无效的20例(22足)跖筋膜炎患者,在改良双入路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松解。在足底内侧建立两个通道,首先在跖筋膜下方进行清理、松解,切开跖筋膜内侧1/3-1/2,进入跖筋膜上方间隙进一步松解。12例存在跟骨骨刺给予切除骨刺,3例存在足底麻木者给予松解足底外侧神经及第一分支。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6~9月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AOFAS-AH)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20例(22足)切口均甲级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经改良双入路内窥镜下跖筋膜松解治疗后,随访6~9个月,20例(22足)患者AOFAS-HA评分明显增高,平均由46.8分升高到89.1分,VAS评分明显下降,平均由8.6分下降到1.2分,优良率达90%。结论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松解具有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势,是治疗顽固性跖筋膜炎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双入路法 跖筋膜松解术 关节镜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减少8.0kg以下婴幼患儿体外循环(ECC)预充量从而达到血液保护目的管理经验。方法选择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329例8.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患儿,其中男性174例,女性155例;年龄1~18个月,平均年龄9.3个月。根据采用ECC管路不同分为常规组(A组166例)及改良组(B组163例)。A组常规采用婴儿型TerumoBabyRX05膜肺、1/4英寸管道(C管道)、改良超滤套包、婴儿型动脉微栓,总预充量约420mL;B组采用婴儿型TerumoBabyRX05膜肺、3/16英寸管道(D管道)、改良超滤套包、婴儿型动脉微栓,总预充量约300mL。两组婴幼患儿ECC红细胞比容(Hct)均保持在0.23~0.31。记录中用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引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婴幼患儿均无死亡。B组中用血量为(1.02±0.12)U,A组中用血量为(1.51±0.15)U(P〈0.05);B组有18例患儿实现了无血液预充ECC手术。两组婴幼患儿在术后苏醒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婴幼患儿术后并发症均与ECC无直接关系。结论8.0kg以下婴幼患儿采用缩短ECC管路及管径方法是安全并具有可行性,达到科学用血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

  • 标签: 体外循环 新生儿 小婴儿 心脏直视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用国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国产骨水泥(PMMA)预先常温和4℃冰箱贮藏调配时取出,常温下按粉剂(g):单体(m1):造影剂(ml)为2:1:1;3:2:1;1:1:1比例配制分组,共6组.自2002年6月~2003年8月采用国产PMMA行经皮椎体成形(PVP)治疗疼痛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9例57椎,疼痛性椎体转移瘤2例6椎,共31例63椎.手术在C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经单或双侧椎弓根穿入骨穿针,国产PMMA按上述分组比例配制后注入伤病椎体内,同时分别测定各组的物料状态时期的时间及产热温度,观察患者在PMMA注入时的疼痛情况及、术后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情况;腰背痛按Dennis分级评估.结果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PMMA外漏压迫脊髓、神经根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毕10%患者即觉疼痛消失,90%患者疼痛大部分缓解,于术后24~48小时全部患者完全缓解.腰背痛由术前P5改善为术后P1,跟踪拍X光线片显示术后的椎体高度无再丢失,局部转移瘤无复发.2例术后发现少量PMMA进入静脉,未出现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论国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是安全可行的,常温下按粉剂(g):单体(ml):造影剂(ml)为3:2:1比例配制组成的物料状态时期最适宜行经皮椎体成形,实用性强、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国产骨水泥 骨症疏松 椎体肿瘤 椎体骨折
  • 简介:本文报道了一种实体组织用于DesoxyribonucleicAcid(DNA)分析的Flowcytometry(FCM))样品保存新方法,即新鲜组织块乙醇直接固定法。所用样品为头颈部肿瘤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30例,每例标本重约05~1g,均等分为两份,1份置70%乙醇直接固定,室温放置,待两年后FCM检测。另一份置生理盐水中立即行流式细胞DNA分析。两组样品经机械法制成单细胞悬液,PI染色后上机检测。结果显示:从两组样品的DNA直方图分析,CV(coefficiencyofvariation)值、GO/G1、S及G2/M各期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我们认为在样品收集短期内难以完成,需积累保存,或需保存半年以上者,且不具备低温冷冻设备的条件下,新鲜组织块乙醇直接固定法是优于将组织块先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再行乙醇固定的流式细胞DNA样品保存方法

  • 标签: 乙醇 实体瘤 FLOWCYTOMETRY Desoxyribonucleicacid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86例,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所治疗的86例病例,在术后6-48小时内均有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有12例1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及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产生。随访2-8个月,均未发现有新的骨折形成。结论椎体成形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骨水泥渗漏是其主要并发症。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hM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将细胞移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其在细胞移植中有无成瘤改变,是否具有细胞移植的潜能性。方法体外培养扩增hM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纯度;用5-氮杂胞苷(5-Aza,10μmol/L)体外诱导成CM,并进行鉴定;将诱导成CM的hMMSCs接种于裸鼠皮下,移植后18d分别取接种局部皮下及心肌组织,进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体外培养扩增出hMMSCs,流式细胞检查CD44阳性,表达Vimentin;hMMSCs经5-Aza诱导可分化成CM,表达心肌特异性标记TroponinⅠ及Desmin,透镜观察可见肌丝样结构;进行细胞移植的裸鼠注射局部皮下组织没有形成结节样结构,但发现有表达TroponinⅠ、Desmin及Vimentin的细胞;此外,在心肌组织也发现有表达这三种抗体的hMMSCs。结论hMMSCs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具有向CM分化的潜能,体外诱导分化成CM的hMMSCs在细胞移植并没有成瘤性,且经皮下细胞移植诱导分化成CM的hMMSCs具有向心脏归巢的现象,可用于心肌损伤的细胞移植。

  • 标签: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MSCs) 心肌细胞(CM) 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总结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2010采取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20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评定胸腰段Cobb角矫正情况、植骨愈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无死亡及术后感染,2例患者硬膜破裂,术后1例患者麻痹性肠梗阻,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随访15~60个月,后凸畸形均获明显矫正,胸腰段Cobb角平均矫正35.6°,矫正前后有显著性差异﹙〈0.05﹚。末次随访无内固定断裂、脱出,均达骨性融合。结论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截骨术 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