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方法 对我科近 3 年来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进行比较。 结果 经调查统计,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包括针刺伤、洗胃时被患者呕吐物喷在身上等情况。通过实施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的得到有效的改善,各种类型职业暴露的发生例数明显 减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大幅提高,不良防护行为明显下降,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率大大提高 。 结论 充分认识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同时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强化防护意识,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感染管理,做好安全防护,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改善防护不利的现状,切实保护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提升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 口腔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在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今天,口腔问题已经成为国民所广泛关注的重点。口腔科作为交叉感染问题重点科室,口腔科医师的职业感染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只有加强口腔科医师的防护措施,才能够避免出现感染问题。对此,本文主要针对社区口腔科医师职业感染问题以及防范措施展开探究,仅供参考。

  • 标签: 社区医院 口腔科医师 职业感染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分析对象为2017.8~2019.8期间发生艾滋病毒职业暴露者30例,判断职业暴露分级、评估危险程度、服用预防性药物,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者30例中,19例为护士,7例为医生,4例为检验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63.33%、23.33%、13.33%;接触暴露和针刺伤为暴露方式,例数分别为21例和9例;暴露分级,21例为二级,6例为一级,3例为三级;25例重度暴露源类型;血液为主要污染源;27例选择预防性药物;职业暴露发生日、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均对其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均显示阴性结果。结论:针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者保证伤口处理规范化和及时性极为关键,并对其危险度和暴露级别进行正确评估,对预防性用药尽早服用,可对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显著降低。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职业暴露 预防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职业接触噪声对妊娠经过和结局的影响。方法:取本院初产妇200例,依据个案随访调查,评估职业接触噪声和妊娠经过、结局的相关性。结果:①通过和参照组比较,接触组早产、低体重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发生率明显偏高,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于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总发生率中,妊高症、产后出血、宫缩乏力等发生率极高,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②在单因素分析过程中,可知孕期职业接触噪声和妊娠经过、结局存在相关性。结论:通过对初产妇妊娠经过和结局的分析,可知孕期职业接触噪声是引起低体重儿、宫内发育迟缓和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关键,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孕期职业接触噪声 妊娠经过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通过对医院噪声的思考,明确其现状和来源,再汇总整理医院噪声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拟定健康的、合理的管理对策,以供借鉴。

  • 标签: 医院噪声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管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实习护生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与自我防护现状,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实习护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我院的 60 名 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现状问卷调查。 结果 100%的实习护生认为护理工作具有危险性,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而在自我防护方面,实习护生在清洁、隔离及意外伤害上报等自我防护方面均有欠缺。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实习护生对职业危害的认知情况良好,但自我防护的掌握情况有待加强。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极易发生职业损伤,应加强对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制定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改善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现状,降低实习护生的职业风险。

  • 标签: 实习护生 职业危害 自我防护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运用 PDCA 循环法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方法: 选择 2017 年 -2018 年 42 名护士(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 2018 年 -2019 年 42 名护士(试验组, PDCA 循环法管理),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利用 PDCA 循环法予以管理,以此降低 职业暴露 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 19.0% ,较高于试验组 2.3% ( P < 0.05 )。 结论: 在职业防护中应用 PDCA 循环法,可以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提升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值得应用。

  • 标签: PDCA 循环法 护士 职业暴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本院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 15 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记录全年职业暴露不良事件,同时统计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结果: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职业暴露不良事件共出现 82 次,危险 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其中 利器刺伤占比 6.1% ,紫外线占比 4.87% 。噪音占比 35.37% 。烫伤 21.96% ,血液污染 15.85% 。化学消毒剂 15.85% ,最为常见因素为噪音与烫伤,护理人员受到职业危害后均可及时进行处理。 结论: 针对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来实施与之相对应的防护措施,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发生几率,其效果显著,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 临床护士职业获益感在与工作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我院 80名临床护士采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施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分值高于中等,工作投入的分值优于中等水平,工作投入和职业获益感呈正相关( P<0.01)。结论:职业获益感能对护士的工作投入有良好的体现,并且提升护士职业获益感水准,同时能使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此调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士 获益感 工作投入
  • 简介:【摘要】目的:于职业性尘肺病患者中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2018年3月到2020年6月的60例疑似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做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DR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在60例疑似患者中,经临床确诊有40例患者是职业性尘肺病,5例患者为叁期、14例患者貮期、21例患者为壹期,10例患者并发胸膜肥厚粘连、18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12例患者并发肺气肿、9例患者并发肺大疱。CT和DR的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CT和DR对于并发症的检查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CT和DR的叁期、貮期检出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CT的壹期检出率高于DR(P<0.05)。结论:于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诊断中,多排螺旋CT应用价值比较高,能灵敏检出职业性尘肺病和并发症,并能鉴别职业性尘肺病的分期。

  • 标签: 职业性尘肺病 多排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职业病 (尘肺 )体检胸部 X线摄影要点及注意事项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内进行 职业病(尘肺 )胸部 X线摄影的 体检 者600例,通过对检查数据进行整合并分析,总结出 胸部X线摄影要点及注意事项 。结果: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胸部X线摄影需要注意摄影前设备准备、摄影过程中对检查者相关标准体位的引导等方面的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相关的摄影质量,则需要严格控制整个摄影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 结论 :胸部 X线摄影要点较多,为了保证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足够的准备工作,行之有效的对可能影响摄像质量的因素加以控制。

  • 标签: 职业病 (尘肺 )体检 胸部 X线摄影 摄影要点及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在国家提出的培养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号召下,提高医学生素质是不仅是高等医学院校的责任,也是临床医学教育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探索的方向。职业责任感是医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医学生只有在实践学习中才能体恤患者 ,爱护患者 ,塑造现代医务人员理想形象。利用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的成果,在教学中引入实践机制,在实践中突出教学方向,以规范化的课程设置,以操作性更强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才见成效 [1]。

  • 标签: 职业责任感,实践学习,培养,课程设置,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 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本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5 年 -2019 年间的 160 名学生, 将 2016 级 40 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将 2017 级 40 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组,采用系统性教学改革方式提高职业素养,对比两组学生实习成绩和优秀率。 结果: 研究组的实习成绩和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05 )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通过 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本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的实行,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有明显的提高,此教育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职业素质培养 本科护理学 改革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从临床科室转岗到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认同感心理体验,旨在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从临床科室转岗到消毒供应中心的1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了解其心理体验。结果 从10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心理体验可知,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工作性质、危险因素、价值观改变以及个人发展等5个方面,使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后护士均不同程度存在负性心理体验,因此要求医院管理者应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工作积极性,保障身心健康。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士 职业认同感 心理体验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新冠肺炎疫情下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新冠肺炎疫情规范化培训的护理人员2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培训,观察组进行规范化培训,对比护理人员的团队凝聚力以及职业认同感。结果:观察组团队凝聚力以及职业认同感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规范化培训 职业认同感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学生的“职业情感”包括了对该专业的热爱和理解,并希望将来继续这个行业。“急危重症”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病人情况转变大、临床工作大等方面的特殊性,也因此对就业“急危重症”的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情感也要求得很严格,并能无私奉献,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本文章从“急危重症”护理的教学入手,着重从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教学改革实践,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们能够正确的树立起职业信念,热衷于护理的工作。

  • 标签: “职业情感” “急危重症”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