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评价用于骨科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与管理。方法:以本科室本年度2月至3月期间收治的56例术后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排列分为对比观察两组,人均为28例,其中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评估,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关节活动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恢复时较对比组短,P

  • 标签: 关节活动,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于儿童的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来我中心预防接种的80例儿童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40例。乙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甲组以护理管理为主,比较儿童的不良反应、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不同护理管理后,甲组家属总满意度大于乙组(P<0.05);甲组儿童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小于乙组(P<0.05)。结论:于儿童的预防接种中,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可减少预防接种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可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腹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 2017年 1月 1日 -2017年 12月 31日间收治的 160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80例。对照组患儿对症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对症治疗后给予临床护理途径。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治疗后止泻持续时间、再腹泻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所用费用、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腹泻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止泻持续时间、家长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愈率为 70%,观察组则高达 9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小儿腹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病况,不但可提升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还能减少家长的经济负担,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小儿腹泻, 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科及儿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干预,评价其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内科及儿科2018年7月—12月1880份病例作为对照组(干预前),2020年7月—12月2207份病例作为实验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各科室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12%,低于干预前的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5,P<0.001)。除内分泌科、儿科、血液科外,其余各科室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前后内分泌科、血液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不高(<40%),符合卫生部相关要求。结论通过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综合干预,降低了该院内科及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干预 评价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在我县20个乡(镇、街道)25个接种点预防接种的5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时间分组,前六个月预防接种的儿童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六个月预防接种的儿童是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种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可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接种满意度。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常规护理干预 接种不良反应 护理管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护士对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及评价。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19年6月普外科患者162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1例)和观察组(n=81例)。对照组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性这9个项目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普外科护士 普外科患者 心理护理 心理健康状况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小儿结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期间入住本院的 200例结核患儿按照入住医院顺序随机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数均为 10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 1)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 94.00%( 94/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00%( 82/100)( P< 0.05);( 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8.00%( 98/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6.00%( 86/100)( P< 0.05);( 3)观察组患儿治疗已从率为 94.00%( 94/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8.00%( 68/100)( P< 0.05);( 4)经护理后,观察组随地吐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小儿结核患者的优质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小儿结核 优质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护理满意度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接治的 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 50例和对照组 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甲状腺 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 131碘治疗。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予以 131碘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且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131碘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早期整形修复在手足不深度烧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功能效果。 方法:选择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手足部深度烧伤患者 76 例作为实验样本,参照红蓝球法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均有病例 38 例。其中治疗组在烧伤 1 周内进行整形修复,对照组在烧伤 1 周后进行整形修复,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皮肤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治疗优良率、皮肤恢复、功能恢复评分三项均高于对照组病人,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手足部深度烧伤采用早期整形修复效果确切,可促使皮肤、手足部功能快速恢复,具有优先推广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 标签: 手足部深度烧伤 早期整形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数均为45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整体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哮喘雾化治疗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可于临床大规模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 小儿支气管哮喘 雾化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疼痛护理在小儿外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75例。患儿接受的护理方式不同,被分成了研究组(常规护理+疼痛护理)和常规组(常规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常规组患儿的临床指标(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1h、6h、36h)。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拆线时间相比于常规组,均明显较短,P<0.05;研究组患儿的VAS评分在术后6h、12h、36h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在小儿外科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明显,患儿在术后6小时和36小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较低,康复时间短,因此临床建议将其优先推广。

  • 标签: 术后护理 疼痛护理 常规护理 外科手术 小儿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PIVKA-Ⅱ、AFP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作用。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乙肝携带患者(AsC组)、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LC组),非肝癌肿瘤患者(对照组),各30例,均测定PIVKA-Ⅱ、AFP水平,比对单一指标和联合检测的检出情况。结果:肝癌组PIVKA-Ⅱ、AFP水平显著高于AsC组、LC组、对照组,P<0.05;PIVKA-Ⅱ与AFP联合的检测灵敏度82.03%、特异性97.03%、阳性预测值93.22%、阴性预测值92.32%均显著高于PIVKA-Ⅱ、AFP,P<0.05;。结论:肝细胞癌诊断中,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应用价值高,可提高检出率,推荐推广。

  • 标签: 肝细胞癌 PIVKA-Ⅱ AF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疝气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的60例疝气手术患者为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甲组进行常规护理,乙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后分析效果。结果:乙组的不良反应率6.7%,甲组是16.7%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乙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少于甲组,对比可知差异明显(p<0.05)。乙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身体健康评分、自主活动评分等高于甲组。结论:针对疝气手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方式,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优质护理 疝气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对急性中毒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的措施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 38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 19 例)及对照组( 19 例),两组患者均开展急性中毒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 HAMA 、 HAMD 评分均显著降低( P < 0.05 ),研究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对急性中毒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应用效果突出。

  • 标签: 急性中毒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概率、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长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输尿管结石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概率,缩短病情恢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优质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ICU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效果。 方法 :我院 ICU 病房执行综合感染控制干预多年,于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随机抽取 120 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感染管理;于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随机抽取 120 例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感染干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 结果 :经本文研究,对照组 CRAB 32 株( 88.9% ),其他菌株 4 株( 11.1% ),合计 36 株。观察组 CRAB 11 株( 84.6% ),其他菌株 2 株( 15.4% ),合计 13 株。对照组病房卫生评分( 71.46±2.19 )分,手部卫生评分( 68.27±1.36 )分,住院时间( 21.45±5.17 ) d 。观察组病房卫生评分( 92.07±3.64 )分,手部卫生评分( 87.26±2.53 )分,住院时间( 13.54±3.73 ) d 。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 在 ICU 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采取综合干预,可有效减少新发耐药菌数量,提高感染控制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病房卫生环境,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ICU 管理 感染控制 多重耐药菌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围手术期高血压病人实行麻醉处理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川崎病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68 例川崎病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34 )舒适护理,对照组( n=34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舒适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小儿川崎病 舒适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效果与评价。方法:对 2006年 10月 ~2019年 1月之间在我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 100例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的病例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我院肿瘤内科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情况基本是合理的。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方式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有明显效果,并且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小,对本次研究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防止错误再次出现,为之后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肿瘤内科 临床应用 评价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运用效果 。 方法: 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失语的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 30 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施以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的情况上来看,对照组治疗无效果的例数为 8 例(占比为 26.67% ),高于观察组的 2 例(占比为 6.67% ),两组结果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小于 0.05 );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对照组为 7 例(占比 23.33% ), 高于观察组的 2 例(占比为 6.67% ), 两组结果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小于 0.05 ) 。 结论: 在对 中风后失语进行治疗上,相比较西药治疗手段而言,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手段能够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中医手段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非常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手段 西药治疗 中风后失语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