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放射科的器械设备不断更新,为了加强放射科的临床质量控制,必须加强放射科医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修,提高放射科的投照技术与暗室管理,同时加强患者与放射科医疗技术工作人员的有效沟通与积极配合,进而为临床提供优质的影像。

  • 标签: 质量控制 放射科 管理 思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作为重要的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尤其在医疗急救等方面其作用是不可取代的。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医学治疗或研究中会用到大量血液制品,虽然我国国民的献血意识有了很大提升,献血量也极大,但在血液制品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污染及短缺的风险,安全血液量使用率也并不高。所以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当前血液制品生产技术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升,而且单采血浆站在血浆质量安全规范的相关管理工作上也在不断完善,但血液制品的安全及质量管理工作仍需严谨对待。

  • 标签: 血液制品 血液安全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的不正常代谢而导致的疾病,这一不正常的现象会引起尿酸的过量产生或者排出不畅,从而引起了血液中的尿酸含量的增加。尿酸的含量太高,会使尿酸晶体沉淀在关节或其它组织里,形成痛风石,进一步在肾脏中的沉积可诱发痛风性肾病并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代谢性疾病。痛风发病与饮食有很大关系,通过控制饮食,我们能有效的控制痛风的情况,防止它的复发。本文旨在总结痛风营养研究的最新进展,以便协助医疗专业人员更有效地管理痛风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计划。

  • 标签: 痛风 饮食控制 认知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探讨该方法的适用性。方法 征集 120例妊娠期糖尿病症患者,分为对照组( 60例)、观察组( 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控制饮食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方式,比较二组血糖情况(血红蛋白( HbAlc)、空腹血糖( FPG)、餐后血糖( 2 hPG)、妊娠结局(妊娠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多)。结果 观察组中血糖指标( HbAlc、 FPG、 2 hPG)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多等症状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个体化饮食控制能够更有效的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个体化饮食控制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母婴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并提高藏成药六锐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六锐散中的红花、木香、安息香进行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中的麝香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红花、诃子的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没食子酸进行含量测定,并确定其含量限度。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气相色谱法能够清晰鉴别麝香,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81-0.810μg进样量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43%,RSD值为1.85%(n=6)。没食子酸在0.094-0.941μg进样量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5%,RSD值为1.62%(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六锐散的定性、定量检测,重复性好,可作为六锐散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六锐散 HPLC GC TLC 质量控制 没食子酸
  • 简介:摘要癌痛是常见的肿瘤相关症状之一,也是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癌痛控制在癌症患者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癌痛的控制中护士起衔接作用,为缓解患者的癌痛,护士需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以便协助医师实施有效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癌痛控制不理想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较常见的问题,而护理人员对癌痛治疗存在的误区是癌痛控制不理想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在癌痛控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癌痛控制 护士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逐步提高,医院内的感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给病人增添了新的痛苦,而且影响了病床的周转率和疾病的治愈率,降低了医疗质量。

  • 标签: 医院 院内感染 预防和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标本采集点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对2020.1-2月医院标本采集点感染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新型冠状病毒采集点感染主要以医务人员为主,感染因素包括人群免疫力低下、防护措施不到位、采集手段不完善等。坚持依法家纺织,对防护及消毒要求合理规范,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结论:新型冠状病毒采集点感染成为疫情防控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控制难度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采集点 预防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