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小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预期带的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8例患儿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未经分析,直接操作)和实验组(分析影响因素后进行干预),每组34例。对比拔原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拔发生为8.82%,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为5.88%,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堵、[1]感染和家属要求拔除以及感染拔等为影响预期带的主要因素,需要利用调整体外导管放置位置以及预防感染等方式减少影响因素,确保患儿得到有效治疗。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 导管 预期带管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剖宫产对脐带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40例脐带垂患者,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时采取剖宫产治疗,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脐带垂的产妇,经过及时地剖宫产手术治疗后,新生儿无一例死亡,全部存活,5、10min新生儿的阿氏评分均为10分。40例脐带垂患者中,产妇均没有出现组织损伤、血肿及出血等并发症,仅3例出现产褥感染,后经我院对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处理脐带垂,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并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脐带脱垂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新生儿脐静脉置术后护理效果及对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5例需要进行脐静脉置术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7例,观察组8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栓发生状况、治疗相关状况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的血栓发生(16.3%)高于观察组患儿(2.2%)(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穿刺时间、平均插管时间、开始喂养时间等治疗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新生儿脐静脉置术后护理中,具有显著护理效果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新生儿 脐静脉置管术 血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足口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经选拔定位“降低手足口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为活动主题,,分析手足口患儿静脉针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对手足口患儿留置针进行了现状调查,并设定目标,然后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落实。结果QCC实施前后手足口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比较,通过改善前后查检数据显示目标达成=(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3%-26.5%)/(7.8%-26.5%)×100%=125.7%。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手足口患儿留置针非计划拔,减轻患儿痛苦和感染机会。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之间的摩擦,减少纠纷。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增强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 标签: 品管圈 手足口患儿 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PICC置方式的应用效果,评估对患者并发症发生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常规浅静脉穿刺治疗,后者经PICC置,对比并发症发生。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为6.67%,所得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PICC置管 重症监护室 应用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于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的影响。方法:将72例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和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各36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堵发生(0<16.22%,χ2=4.534)以及护理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0.95±1.87分<(14.70±2.06)分,t=8.095]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59%>74.29%,χ2=5.73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期间,以降低堵风险为目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充分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外周静脉留置针 堵管
  • 简介:摘要:本论文围绕“盆腔脏器垂的诊断与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概述了盆腔脏器垂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详细阐述了盆腔脏器垂的诊断策略,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准确诊断提供了依据。接着,论文探讨了盆腔脏器垂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分类、并发症及预防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最后,论文强调了康复治疗在盆腔脏器垂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随访和复发预防的策略。本论文旨在为盆腔脏器垂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盆腔脏器脱垂   诊断策略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中空纤维透析器是血液净化透析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超滤和清除是评价透析器治疗效果的两大性能指标。本文使用膜面积相等、同为高通量的三种不同材料透析器(三醋酸纤维透析器、聚醚砜透析器与聚砜透析器)作为实验材料,测试并比较三种材料透析器对小分子代表物质(尿素、肌酐)和中分子代表物质(磷酸盐、维生素B,2)的清除,以及血液流与清除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对透析器的临床使用及国内透析器制备行业的发展等提供参考性建议。

  • 标签: 中空纤维透析器 清除率 血液流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目标性监测加集束化干预在降低ICU导尿相关尿路感染发病(CAUTI)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ICU处在危险中患者数(目标性监测人数) 23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117 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发生CAUTI的相关因素;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113人作为观察组,进行目标性监测的同时实施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的导尿使用率、CAUTI发病。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导尿使用率96.19%,3人发生CAUTI,CAUTI发病1.45‰;对照组患者导尿使用率96.28%,9人发生CAUTI,CAUTI发病5.89‰;两组导尿使用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UTI发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性监测的集束化干预有利于降低ICU患者CAUTI发病

  • 标签: 目标性监测 集束化干预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ICU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用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对基层医院导尿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的干预和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留置导尿患者。采用历史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2021年1—12月全院留置导尿的7102例(对照组),总导尿留置天数为28109;2022年1—12月全院留置导尿的8485例(干预组),总导尿留置天数为33940,分析导尿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结果:干预组CAUTI发病低于对照组,但P>0.05。结论:留置导尿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技术及治疗手段,导尿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urinarytractinfection,CAUTI)是留置导尿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运用护理敏感指标监测方式可指引目标方向和降低基层医院导尿相关尿路感染发生

  • 标签: 护理敏感指标监测 基层医院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 2019年 5月 -2020年 4月时段内诊疗的初产妇共 94例,随机划分为甲组( 47例)、乙组( 47例)。甲组为常规体位分娩,乙组为自由体位分娩,比较初产妇自然分娩、剖宫产和各产程时间。结果:甲组初产妇自然分娩为 78.72%、剖宫产为 21.28%,乙组分别为 95.74%、 4.26%。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乙组初产妇各产程时间较短于甲组,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初产妇,自由体位分娩模式既可提高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还可缩短产程时间,可推广。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初产妇 自然分娩率 剖宫产率 产程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大面积皮肤撕伤的临床早期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1年10月本院收治大面积皮肤撕伤62例,修复了73处创面病例情况,总结早期修复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62例73处创面,有24处应用带蒂轴型皮瓣修复,9处应用邻位皮瓣修复,19处应用中厚皮游离移植修复,21处应用反取皮,修剪成薄中厚皮移植修复了创面;术后有8个皮瓣边缘有1—2em坏死,经过换药和再植皮而愈合,其余皮瓣、皮片成活良好,质地柔软,6处皮瓣外观臃肿感(3例经再次手术削薄),基本上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保存了肢体,修复了创面,防止了肢体疤痕挛缩畸形。结论大面积皮肤撕伤早期及时清创,应用轴型或邻位皮辩、中厚皮或反取皮后移植,安全有效,创面修复满意,应用联合移植方法可以修复更大面积的皮肤撕伤创面。

  • 标签: 皮肤撕脱 创面修复 早期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综合化护理对肺癌PICC置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发生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接诊的肺癌PICC置患者64例,随机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2例,给予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发生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发生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发生,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对肺癌PICC置患者实施综合化护理可有效降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综合化护理 肺癌PICC置管患 血栓性静脉炎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