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职业卫生检测中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物的测定,采用的是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本文对电极、滤膜、试剂、酸度、高低浓度、空白溶液等方面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做了些探讨。

  • 标签: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氟化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选择盆底康复时间,对于尿失禁和盆底肌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进行产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配为例数都为60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及时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产后六周来进行身体复查接受盆底康护治疗。六个月后,医院对两组患者进行尿失禁阳性率以及盆底肌力恢复情况调查。结果观察组尿失禁阳性率已经变成了6.91%,与治疗前的32.75%相比,下降效果明显,而且患者的I类肌纤维肌力和II肌纤维肌力都有显著的增强效果;对照组患者,检测尿失禁阳性率为24.58%,I类肌纤维肌力和II肌纤维肌力虽然也有提高,但是效果不如观察组,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产妇产后及时实施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降低尿失禁阳性率,提高盆底肌力。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治疗 尿失禁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配血模式在县级医院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择期手术中输血量最大的3种病种,比较3种病种备血人次与用血人次、备血量与用血量,分析传统配血方法与预配血模式下TAT(从输血科接到手术室用血通知到血液发出时间)及手术室满意度。结果预配血模式的运用,TAT由(17.17±2.26)min缩短到(2.44±0.38)min,手术室满意度从85%提高到100%。结论选择性的对择期手术临床输血预配血,能有效缩短手术用血等候时间,保障手术用血的及时性,确保医疗安全,值得在县级医院推广。

  • 标签: 选择性 预配血 县级医院 择期手术 及时性
  • 简介:做“试管婴儿”时,经常有不孕患者会问:“我是要移植卵裂期胚胎还是囊胚?选择哪个阶段的胚胎进行移植更好?”这的确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清代诗人阮元在《吴兴杂诗》中写道,“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意思是说对于不同地势的水采取不同的使用方式,因需而异,以实现最高利用价值。同样的道理,对于胚胎移植,我们也要因人而异,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荷花 胚胎移植 试管婴儿 不孕患者 利用价值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在选择抗生素以及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116例患者来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医生在为患者选择和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116例病人中,医生给其中109名病人使用了30种抗生素,其中有6名病人使用了哌拉西林舒巴坦钠,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有26名病人,有23名病人使用了头孢匹胺,使用左氧氟沙星的病人有12名,克林霉素有17名病人用过,有19名病人使用过青霉素,还有6名病人使用过环丙沙星。结论像使用抗生素这种情况在呼吸内科是比较合理的现象,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比较麻烦的问题,比如使用抗生素的次数太频繁、而且使用时间比较长,随时都会给病人使用等情况,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哮喘 肺部感染 呼吸内科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的时机选择及对羊水栓塞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来我院行剖宫产术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产妇于胎盘取出后将宫腔内的积血及羊水完全清除后应用缩宫素,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取出后即应用缩宫素。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比较两组羊水栓塞前驱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等手术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24h内,观察组产妇羊水栓塞前驱症状发生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P<0.05)。两组羊水栓塞前驱症状产妇经查血凝四项均正常,临床给予地塞米松、抗休克、改善低氧血症治疗后均好转且症状消失。结论对于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于胎盘取出后将其宫腔内的积血及羊水完全清除后应用缩宫素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及术后羊水栓塞的发生,提高了产妇的分娩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缩宫素 注射时机 羊水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关节假体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6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置换组和固定组,每组58例,分别采用关节假体置换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JOA髋关节评分以及术后发生颅内出血、尿路感染、褥疮以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置换组患者术后发生颅内出血、尿路感染、褥疮以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44%,明显低于固定组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术后JOA髋关节评分为(91.05±3.81)分,固定组术后JOA髋关节评分为(80.57±4.03)分;置换组患者术后JOA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假体置换术可以保留四肢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四肢骨折 关节假体置换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讨P选择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经病理学确诊的87例卵巢癌患者(恶性组),选取同期本院病理科收集的44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切片(良性组),采用免疫组化观察检测两组标本中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分析P选择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恶性组的P选择素蛋白阳性表达率63.22%高于良性组的2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中P选择素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据哟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P选择素蛋白阳性表达的卵巢癌患者3年生存率23.64%、P选择素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选择素蛋白炎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7个月,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阳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P选择素与卵巢癌的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高表达对患者的预后不利。

  • 标签: P选择素 卵巢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初产妇常规会阴侧切术与选择性会阴侧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会阴侧切术,观察组行选择性会阴侧切术。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软产道损伤及损伤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会阴侧切术可以显著减少产妇产后2h出血量及产妇恢复时间,对新生儿及软产道无损伤,临床上对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应根据产妇的个体情况,行选择性侧切术。

  • 标签: 常规会阴侧切术 选择性会阴侧切术 阴道分娩 初产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助产服务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选择非药物镇痛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产科检查,根据分娩计划提供相应护理。观察组实施连续性助产服务。观察两组孕妇分娩结局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药物镇痛法选择率为83.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连续性助产服务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非药物镇痛法选择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助产服务护理 初产妇 自然分娩率 选择非药物镇痛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氧复苏治疗方法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儿给予21%氧浓度进行复苏治疗,作为A组,30例患儿给予40%氧浓度进行复苏治疗,作为B组,30例患儿给予100%氧浓度进行复苏治疗,作为C组,比较三组患儿新生儿窒息治疗效果、开始啼哭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出生后5min心率和出生后14d新生儿神经行为情况。结果A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3.33%,B组为96.67%;C组为86.67%,B组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儿的开始啼哭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出生后5min心率和出生后14d新生儿神经行为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使用40%的氧气浓度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儿新生儿窒息症状、预防新生儿脑损伤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氧复苏 浓度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与传统人工流产两种术式对患者造成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市通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需要开展流产手术妇女110例,其中75例行无痛人工流产,35例行传统人工流产,观察开展两组患者术后的重复流产情况。结果无痛人工流产组的患者重复流产率是32.0%,传统人工流产组的患者重复流产率是17.1%,两组患者间重复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避孕知识和性生活情况中,传统人工流产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由于手术而造成的疼痛,但患者术后易出现重复流产情况,需要给予更多的计划生育宣教工作。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 传统人工流产 重复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肾病史完整的透析患者,以1个月为一个调查周期,连续8个月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电话回访以及相关指标的调查研究。结果两组在睡眠质量、抑郁心理、肾脏影响因子、症状因子、躯体功能因子均随治疗的时间变化而变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主要并发心血管合并症高于PD,PD的主要并发症是腹膜炎、低蛋白血症。HD和PD死因比较,两组生存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确引导和帮助患者选择更可行、更合理的透析方法和程序,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肾衰末期 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尿液产生及清洁自我间歇性导尿点选择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在我院接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平卧位与短腿坐位两种不同的体位。对患者进行观察,进行连续2天的测量,使患者在早晨保持空腹状态,使用间接性的导尿,将尿液排空,一次性饮用500ml清水,采用膀胱B超扫描仪测量观察膀胱内尿液生成的过程,饮水后1h开始观察和测量尿量,每隔30分钟记录1次,每个体位连续监测三次,取平均值,直至生成500ml尿液为止。结果患者饮水后采取平卧位时,尿液产生量平均在1.5h达到高峰,为(120.0±34.5)ml,2.0h(110.1±32.2)m1和2.5h(114.5±30.8)ml为平台期,以后逐步减少。饮水后采取短腿坐位时尿液产生在2h达到高峰,为(90.2±18.5)ml,以后逐渐减少。采取平卧位、和短腿坐位者,尿液达到450-500ml的时间分别为3.0h和4.5h。结论不同的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尿液与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平卧位时尿量产生增加,尿液生成时间缩短,短腿坐位时尿液生成不规律,生成时间过长。患者可根据尿液产生量和时间的相关关系确定清洁导尿的时间点,为出院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时间点的确定提供依据。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体位 便携式膀胱B超扫描仪 清洁间歇性导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