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试管婴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technology,IVF-ET)受孕出生的试管婴儿的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出生的198例试管婴儿为研究对象,与同期200例自然受孕胎儿进行比较出生儿得体格情况和Apgar等。结果两组出生儿在平均龄、体质量、身长、低体重初生儿和极低体重出生儿、1、5minApgar内评分、畸形患儿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畸形、早产儿方面,试管婴儿组高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管婴儿新生儿具有一定的畸形发生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标签: 试管婴儿 单胎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102例妊娠孕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龄<37周,阴道分娩组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1),孕龄≥37周时,阴道分娩组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1);产后出血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2500g者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第一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二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出生顺序无关(P>0.05),而阴道分娩组后出生胎儿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先出生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龄≥37周,单个胎儿体重≥2500g,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如何选择分娩方式,应综合考虑孕妇及胎儿多种因素,最终目的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 标签: 双胎妊娠 阴道分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为临床围生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6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发生率为0.72%。早产52.5%,围生儿死亡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早产是主要的并发症,因此积极防治妊娠期各种并发症,延长孕周,选择有利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对降低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双胎妊娠结局 并发症 合并症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探讨妊娠一死宫内的原因及存活胎儿临床预后及处理方法,得出结论脐带及血管因素、胎盘因素是死宫内的重要原因,之一死宫内对母体及存活儿有一定影响,尤其是绒毛妊娠者预后较差。严密监测下妊娠之一死宫内采取期待疗法,对孕妇的凝血功能无影响,使妊娠时间延长,减少早产的发生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 标签: 双胎妊娠 之一胎死宫内 原因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一死亡的围生期护理。方法通过对一例妊娠晚期一死亡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母婴监测、饮食指导、预防早产和产后大出血及出院指导一系统护理措施缓解孕妇不良情绪。结论基本的基础护理、良好的心理护理、细致的饮食指导、严密的母婴监测,做好早产及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及出院指导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双胎妊娠 一胎死亡 围生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老友来访,到咨询室来看我,特地在快下班的时候来,因那时通常没有咨询者来访,可以聊聊。聊晚了也不要紧,顺便到小馆子继续,更可喜的是她还带来了女儿结婚的喜糖;职业的敏感让我觉得她好像有事要咨询。

  • 标签: 光环 双胎 咨询者
  • 简介:摘要妊娠由于妊娠期间母婴合并症多,分娩时难产发生率高,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妊娠。近几年,我院加强了围产保健工作,针对妊娠的各种并发症于产前、产时、产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围产儿的死亡率。现就对妊娠常见的并发症的护理进行探讨。

  • 标签: 双胎妊娠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妊娠观察及处理。方法对产妇不同时期进行观察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结果通过观察与处理保证孕妇身体健康,减少早产并促进胎儿发育。结论妊娠需加强营养,对三大营养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等需求量多,必须补充足够多的食物。妊娠产程中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阴道分娩应密切观察产程,宫缩乏力、头碰撞及胎儿窘迫,经纠正无效随时改为剖宫产术。

  • 标签: 双胎妊娠 观察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联体的病因、分类和终止妊娠的方法。结果65776例产妇中,分娩联体畸形3例,分别为胸脐联1例、头联2例。结论去除病因早发现、早治疗。根据妊娠月份选择适宜分娩方式,延长生命。

  • 标签: 联体双胎 联接部位 分娩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预测先兆流产合并绒毛下血肿产妇妊娠结局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10月间本院110例先兆流产孕早期病患为研究对象,超声检查均发现合并有绒毛下血肿现象,采用面积比例法根据病患血肿程度划分为三种程度,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再次根据阴道初次出血时间是否超过8周划分为≤孕8周、>孕8周。分析病患20孕周前在不同阴道流血时间及不同程度绒毛下血肿条件下的自然流产发生情况。结果110例病患总流产率13.64%(15/110)。轻度及中度绒毛下血肿自然流产发生率为8.06%、11.76%,差异无意义(X2=0.0523,P>0.05),重度绒毛下血肿自然流产发生率为42.86%,与轻度及中度相比,差异有意义(X2分别为8.5348、4.0803.P均<0.05);初次出血时间>孕8周自然流产率为12.00%,≤孕8周为15.0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早孕期孕妇实行超声检查,有利于绒毛下血肿的检查及血肿大小程度的评估,对妊娠结局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绒毛膜下血肿 先兆流产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母血与胎膜中激活素A(ActivinAACTA)与抑制素A(InhibinAINHA)与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ce,PROM)的关系,研究PROM发病机制,为临床预测与诊断胎膜早破提供检测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无产兆正常足月妊娠孕妇与无产兆足月妊娠PROM孕妇肘静脉血和胎膜中ACTA与INHA的含量。结果血清、胎膜中ACTA含量,PROM组比非PROM组明显多,(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胎膜中ACTA含量,绒毛羊膜炎组比非绒毛羊膜炎组明显多,(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胎膜中INHA含量,PROM组与非PROM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胎膜中INHA含量,绒毛羊膜炎组和非绒毛羊膜炎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绒毛羊膜炎组血清中ACTA含量与胎膜中ACTA含量呈正相关。

  • 标签: 胎膜早破 抑制素A 激活素A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治疗及护理方法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表的分组方法,将40例来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并评价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经护理,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后2h与24h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剖宫产产妇展开及时预防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充分促进产妇预后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胎剖宫产 产后出血 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