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收集了台湾地区(1900-2000)Ms70级地震资料,分析了海洋潮汐触发大地震的原因,揭示了台湾大地震与潮汐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利用这种关系为地震预报服务的设想。最后提议在地震危险区建立中子射线测量站跟踪活断层活动

  • 标签: 海洋潮汐 大地震 因果关系 地震预报
  • 简介:计算2010年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后潮汐力位变化,并以潮汐力位变化为时间指示,处理美国NOAA提供的大气温度(AT)、地面长波辐射(OLR)数据资料,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时正处于震中所受引潮力较大的极值附近;在震中附近,大气温度和地面长波辐射遥感影像,都呈现出震前增温、震后衰减的清晰过程。

  • 标签: 玉树地震 潮汐力位 大气温度 长波辐射
  • 简介:本文计算了福建自1992年至2004年以来的地倾斜EW和NS两分量的固体潮潮汐因子,并进行动态组合,绘制组合动态三种特征量:ΔγEW+ΔγNS(表征扩容)、ΔγEW-ΔγNS(表征剪切应变)、ΔγEW/ΔγNS(表征介质各向异性)的时序曲线图,并进行固体潮特征分析,寻找中、强地震发生前远场块体和近场块体地倾斜突变性形变异常与之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福建沿海,海潮是决定倾斜固体潮特征的主要因素;福建发生5级上的中强地震、台湾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时,福建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及其动态组合特征存在明显的渐进式突变性形变异常现象,异常量和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和震中距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地壳形变 潮汐因子 突变性 地震
  • 简介: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整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倾斜固体潮M2波潮汐因子变化曲线.分析其震兆异常特征,给出了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异常标准,结果发现异常与周围200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具有较高的预报效能并通过了R值评分检验.

  • 标签: 固体潮 地倾斜 潮汐因子
  • 简介: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分析方法,对厦门台数字化潮汐资料的背景变化及其主要干扰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其存在的原因给出了可能的解释;和内陆台站的相应资料对比后表明,并非所有的台站测项所观测到的固体潮资料中,M2波都会占绝对优势;临海台站在作资料分析时,对M2波的分析应该是主要的,而内陆型台站应该综合考虑其它波群的影响;同一台站的不同测项受到主要干扰的机制是不同的,厦门台受海潮的干扰机制是,厦门台处于相干海潮波的波峰或波谷处,且该海潮波的周期又和M2波的非常接近,气压的干扰机制是,气压扰动形成的压力差以波动形式直接作用在洞体应变仪的含铌特种因瓦棒或传感器探头上,使得其记录曲线中叠加了多种波的成份。

  • 标签: 数字化潮汐 背景变化 干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