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潮汐能发电的概念、特点、基本原理及我国潮汐能发电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潮汐能发电有其优点,也有其发展的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能源资源的日趋紧缺.潮汐能发电在不远的将来将有飞速的发展.

  • 标签:
  • 简介:当各国政府代表团仍然在为全球变暖是否真正发生进行辩论时,全球数万名科学家还在不断收集分析各种数据、发展完善全球气候计算机模型,用以检验各式各样的科学假说时,作为一名记者,马克·李纳思以他所熟悉的工作方式,用了三年时间亲身走访了美国的阿拉斯加、太平洋上的图瓦卢、南美的秘鲁、亚洲的中国和美国东海岸一些受全球变暖影响的地区,真实地记录下在这些地区生活工作着的普通人、科学家和领导者由于最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对他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和决策时所产生的影响.李纳思将这些切身感受的经历和大量的科学事实融合在一起,通过他的文字(以下简称)向读者清晰地传递着一个观点:全球变暖正在发生,而人类活动应该对此负责.

  • 标签: 危机真相 新书高 气候危机
  • 简介:摘要:潮汐车道这一理念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被提出,但是潮汐车道的建设自2003年后才开始在我国真正大范围的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潮汐交通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普遍交通设置方案。但目前我国对于潮汐车道等控制手段也相对较为单一,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交通发展状态,导致双向车道道路拥挤的问题屡见不鲜。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潮汐交通的拥堵问题,并且就潮汐车道的智能管控改造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不断提升我国潮汐车道的智能控制水平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潮汐车道 智能改造 改造要点
  • 简介:海洋潮汐和大气、海洋、海冰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它对地球气候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海潮对流经大陆沿岸或大陆架的洋流有很强烈的作用。潮汐流产生混合湍动;潮汐耗散和内潮波效应对海洋环流的传输和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1995年前后,使用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资料,建立了十多个海潮模型。研究表明,1994—1996年期间发展起来的正压波海潮模型在深海的精度为2~3cm,空间分辨率为50km量级,在浅海区域的精度显著下降。近年来运用更加成熟精细的流体动力学理论模型,在数据同化技术中使用时间跨度更长的测高资料,已经建立了一些改进的海潮模型。该文使用验潮站潮汐常数、测高资料以及交叉点资料,评估了6个海潮模型在浅海区域(包括中国海海域)的表现,以应用于今后对海平面的研究。初步分析表明,浅海区域的海平面高度的误差仍然相当显著。要发展海洋潮汐模型需要进一步减小潮汐混淆效应,提高长周期潮汐的精度,尤其在浅海区域。模型的改进必将增进对潮汐现象的认识,促进学科间进行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研究(例如潮汐摩擦引起的月球自转的长期缓慢减速、地球内部结构的物理学研究等)。

  • 标签: 海洋潮汐模型 浅海海域 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资料
  • 简介:关于小说的节奏,一般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小说的节奏指的是作者叙述的节奏,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小说的节奏应该是作者所叙述的故事的节奏。它们的区别在于,前一种是外在的,后一种是内在的。当然,这么说就意味着后一种才是根本的,重要的,但我们看到的情景却常常与此相反,很多小说的内在的节奏被它外在

  • 标签: 节奏 小说创作 叙述故事 大海 意见 小说叙述
  • 简介:针对岸基雷达测试过程中潮汐影响雷达测试结果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不同海区潮汐变化对目标高度的影响,提出了采用调和常数法进行目标高度改正,完善了岸基雷达测试过程中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潮汐改正前后数据对比,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 标签: 潮汐 岸基雷达 潮汐调和常数 潮汐预报
  • 简介:潮汐式栽培和普通容器栽培方式的盆栽月季所用水量、工时和其生长状况进行管理研究,从平均根长、株高增长量、全(鲜)重、最长根长、花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于月季潮汐式无土栽培的基质类型,并对潮汐式栽培和普通容器栽培方式作出比较。结果表明:最适宜于月季潮汐式无土栽培的基质是陶粒和蛭石,使用陶粒和蛭石作为基质的月季潮汐式栽培月季生长发育各指标均优于或不低于普通容器栽培,月季潮汐式栽培比普通容器栽培节水34.21%,节约工时73.68%,提高了水利用率,节约人力,并可实现对水和营养液的循环再利用。

  • 标签: 月季 潮汐式无土栽培 栽培试验
  • 简介:本文收集了台湾地区(1900-2000)Ms70级地震资料,分析了海洋潮汐触发大地震的原因,揭示了台湾大地震与潮汐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利用这种关系为地震预报服务的设想。最后提议在地震危险区建立中子射线测量站跟踪活断层活动

  • 标签: 海洋潮汐 大地震 因果关系 地震预报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以年代的发展顺序概括了中国古代先贤对潮汐的研究历史,并对其中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点评,然后讨论了潮汐学作为一门系统科学是如何诞生的,最后联系潮汐涨落和社会世代更替的客观规律,提出:开放包容和改革创新是我们在这百年未遇之大变革时代坚定胜出,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潮汐,历史,科学,实践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聚集和城市规模的限制,现代城市内的公共空间需要良好的组织形式以应对城市内迅速聚散的人流和大量的城市生态废弃物,基于具备吸收与释放功能的海绵体构想而建立的潮汐公共空间对建设良好的城市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潮汐公共空间的本质是具有复合型功能的弹性城市公共空间,其属性为在城市聚居人口的社会生活的主要发生地构建具有多种城市形态功能,在不同的时间线上营造出具有交织性社会和生态功能的城市内部综合体。

  • 标签:
  • 简介:摘要城市区域功能单一、居民工作生活地点分隔较远及汽车保有量增长等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在阐述国内外潮汐车道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性地提出了城市道路潮汐车道的设置流程,重点分析了潮汐车道实施后的评价及方案优化。

  • 标签: 城市道路 交通量 潮汐车道技术 区域交通
  • 简介:潮汐能具有价廉易获得的优点,基于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提出潮汐能直接驱动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方法.利用潮汐能直接对海水增压,产生高压海水供给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生产淡水.对潮汐能直接驱动反渗透海水淡化方法和潮汐能先发电后利用电能驱动反渗透海水淡化方法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潮汐能直接驱动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方法,省去调速机构,潮汐能利用率可提高约46.35%;省去两次能源转化过程,相对能效可提高约31.22%;在降低设备成本的同时,可节约淡水生产成本约20.71%.

  • 标签: 潮汐能 海水淡化 增压 能源利用率
  • 简介:计算2010年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后潮汐力位变化,并以潮汐力位变化为时间指示,处理美国NOAA提供的大气温度(AT)、地面长波辐射(OLR)数据资料,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时正处于震中所受引潮力较大的极值附近;在震中附近,大气温度和地面长波辐射遥感影像,都呈现出震前增温、震后衰减的清晰过程。

  • 标签: 玉树地震 潮汐力位 大气温度 长波辐射
  • 简介:建立二维潮波模式,模拟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18~30°N,110~130°E)八个主要分潮(M2、S2、K1、O1、P1、Q1、K2、N2),并利用中国大陆及环台湾岛20多个潮位站的实洲资料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此外,给出了八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并逐个讨论了潮汐特征。结果艟示:(1)台湾海峡中的潮波运动是北部蜕化了的旋转潮波系统和南部的前进潮波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2)半日分潮南、北两支潮波在台湾海峡中部汇合,而今日分潮则在台湾海峡南部海域汇合后继续朝西南方向传播。(3)半日分潮振幅最高值发生在福建省湄洲湾-兴化湾一带,全日分湖最高值则出现在雷州半岛以东一带近岸海域。(4)N2、K2和O1、P1、Q1分湖的振幅、迟角分布分别同M2与K1分潮的整体分布趋势相似。

  • 标签: 物理海洋学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 潮汐特征 数值计算
  • 简介:本文采用最新的卫星激光测距资料给出的地球二阶力学形状因子长期变化J2和月球平均运动的变化率nm,计算了地球自转变化中的非潮汐影响,并与有关作者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代空间观测技术能很有效地检测到地球自烨中的非潮汐因素的影响。本文还对地球最大主转动惯量C的长期变化作了估计。

  • 标签: 月球平均运动 地球自转 非潮汐影响 卫星激光测距 冰期后地壳反弹
  • 简介:本文计算了福建自1992年至2004年以来的地倾斜EW和NS两分量的固体潮潮汐因子,并进行动态组合,绘制组合动态三种特征量:ΔγEW+ΔγNS(表征扩容)、ΔγEW-ΔγNS(表征剪切应变)、ΔγEW/ΔγNS(表征介质各向异性)的时序曲线图,并进行固体潮特征分析,寻找中、强地震发生前远场块体和近场块体地倾斜突变性形变异常与之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福建沿海,海潮是决定倾斜固体潮特征的主要因素;福建发生5级上的中强地震、台湾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时,福建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及其动态组合特征存在明显的渐进式突变性形变异常现象,异常量和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和震中距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地壳形变 潮汐因子 突变性 地震
  • 简介: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整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倾斜固体潮M2波潮汐因子变化曲线.分析其震兆异常特征,给出了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异常标准,结果发现异常与周围200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具有较高的预报效能并通过了R值评分检验.

  • 标签: 固体潮 地倾斜 潮汐因子
  • 简介:摘要:为适应调度运行操作效率和操作准时性提升,提升应急响应水平,确保合适的人力保障运行操作,实现调度端操作资源配属最优化,开展调控运行值班管理机制优化分析,研究“潮汐”值班和“弹性”值班机制,确保调控端人力投入与实际业务量匹配并能随着业务变化情况动态“弹性”调整,常态化按“潮汐”适应日检修操作任务变化,确保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既保证日常业务正常开展也能在特殊情况时满足应急需要。

  • 标签: “潮汐”值班 “弹性”值班 调度并行操作 操作效率 调度值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