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河北徐水黑山遗址出土的66件战国至唐宋时期铁器样品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测定、金相组织观察和夹杂物成分分析,认为该遗址内出土的铁器制作年代集中于战国两汉时期,铁器的材质全为生铁和生铁制钢产品.采用了铸造、退火、炒钢、淬火以及可能存在的灌钢等工艺,同时该地区至少在汉代已能根据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制作不同的器物.本研究为深入认识战国两汉时期太行山东麓北段的钢铁技术提供了新的科学材料。

  • 标签: 冶金考古 铁器分析 东黑山遗址
  • 简介:庄(EasternEstate)位于苏州城东,为吴宽之父吴融所建。吴宽不仅请李东阳作《庄记》,文学友人做东庄诗,还托请沈周为他绘制了一套《庄图》册页。这些记文、诗赋和绘画都具有某种纪念性,纪念吴宽的父亲吴融,同时又展现出吴融及吴宽所拥有的财富、品行和修养。《庄图》的意义还在于,它不仅成为现存明代最早的园林图像,直接影响到文徵明及其后的吴门画家,还建立起一种再现园林的图像模式。通过考察《庄图》对城市空间、山川景物以及观看视角的处理方式,可以讨论明代以来“城市山林”的图像传统如何得以塑遣成形。

  • 标签: 东庄图 空间 图像 城市山林 地图
  • 简介:古代印度宾头卢信仰的产生及其传王惠民早在西魏大统年间,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壁画上就出现了宾头卢化跋提长者姊的故事画;五代至元朝间的敦煌壁画上,有三幅作为十六罗汉之一宾头卢像;晚唐至宋初的敦煌遗书中,保存着的六件《请宾头卢疏》;中国佛教史料中也时常...

  • 标签: 古代印度 《经律异相》 十六罗汉 故事画 《大正藏》 敦煌遗书
  • 简介:南京独龙阜出土的南朝石塔构件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南朝石塔构件,构件上雕刻的仿木结构高浮雕图案生动反映了南朝时期方形木塔的结构特点,对研究南北朝时期中国及约同一时期韩国、日本境内的木塔形态、结构和文化源流关系都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南朝石塔构件 人字形叉手 南朝建筑图像 木结构佛塔
  • 简介:浪郡是西汉武帝于公元前108年在朝鲜半岛设置的汉代殖民地,王莽新及东汉、魏、晋诸王朝也相继承,直到西晋末年313年灭亡,共约420年,作为半岛上汉人势力的一个大据点而存续下去。这期间,3世纪初在浪郡的南方分置了带方郡,韩族、秽族、直至海东的倭人都知道汉人的威势。在远离中央权力的边地,420年这么长的时间,汉人的统治是不可能一贯安泰的。早在1世纪前后,高句丽和秽族就开始不断骚动,在中国王朝交替的混乱时期,势必要出现原住民对汉人统治的激烈反抗。本文着眼于半岛原住民的反抗,在考证浪、带方郡历史的同时,也追寻一下与这二郡的兴亡共命运的汉人的去向。

  • 标签: 乐浪郡 带方郡 汉人遗民 中国 历史发展 西汉时期
  • 简介:祭祀在殷商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花子卜辞中记载它吏祭的共43版,71条。卜辞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设祭的用牲种类及数量;致祭的对象;放祭的时间;放祭的地点或祭所;设祭与其他祭仪及用牲法之间的关系等。

  • 标签: 花东子卜辞 放祭 殷商 甲骨文
  • 简介:<正>山西芮城东庄村和西王村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掘,是我国晋南新石器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这个遗址的文化堆积丰厚,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对了解晋南新石器文化的发展状况有其重要意义。遗址的位置地处黄河北岸,与陕、豫毗邻,其文化面貌和陕、豫毗邻地区有共同的因素而又有区别,因此,具体地分析这一遗存的文化性质和年代,对探讨陕、豫、晋毗邻地区新石器文化的相互关系亦有其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 标签: 庙底沟类型 半坡类型 文化遗存 文化性质 新石器文化遗址 文化面貌
  • 简介:宜侯见于西周重器宜侯吴簋,其封地所在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宜侯吴簋铭文所载,宜地位于"国"之内。"国"意为东部地区,亦可称为"东土"。从传世文献看,西周"东土"所指有二:一为陕县以东的区域,可谓广义"东土";一为成周地区以东的区域,可谓狭义"东土"。金文中的"国"与"南国"、"中国"、"内国"并见。表示方位的"内"与"中"概念近似,"内国"应即是"中国"。"国"名,"南国"名南,都是以"中国"为中心。金文中的"国"就是传世文献中的狭义"东土"。此"国"抵于大海,西止于黄河,南不越淮水,北不逾九河。宜侯封地当于此间寻找,洛邑边鄙说、丹徒说、宜阳说、阳平乡说和仪征说均可排除。

  • 标签: 宜侯吴簋 西周东国 宜地
  • 简介:<正>1984年4月和1990年5月,寿县津乡柏家台农民在取土时,先后于台南百米处、台东500米处发现一座砖室墓和一座石板墓,编号为M1、M2。墓葬位于寿县城关东郊约3公里,淝河的西岸,寿蔡公路北约200米(图一)。县博物馆、文管所分别对这两座墓葬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于后。

  • 标签: 寿县 大泉五十 博物馆 墓葬结构 砖室墓 汉墓
  • 简介:2003年12月,为配合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生活区七号楼施工,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对施工区内的4座唐代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了瓷器、陶器、铜镜等随葬品,其中出土的两件"盈"字款瓷器,为邢窑白瓷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 标签: 邢台市 唐代 墓葬 发掘简报 地理位置 考古研究
  • 简介:湾仔北遗址是香港回归后首次发掘的遗址,出土了丰富的遗迹遗物,特别是发现了一批保存有人骨的墓葬,很受瞩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遗址的分期、年代、文化特征和墓葬的特点等。将遗址原第二、三期遗存分为两期,大约为商代中晚期。将墓葬分为三个群组,各群组的随葬品各有特色,可能与所从事的生业有关。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均不高,但随葬品已出现一定的差别,说明贫富分化已现端倪。

  • 标签: 东湾仔北遗址 分期 墓葬 群组
  • 简介:山西省潞城市春秋时称潞子婴儿国,后属晋。汉置潞县,隶上党郡。北魏真君十一年,移县别置,日刈陵。隋开皇十六年,复置潞城县。唐天祜二年更日潞子,宋后复日潞城,习称潞城为婴城、刈陵。

  • 标签: 潞城市 龙王庙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