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荫嘉先生是我国著名钱币学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钱币的集藏和研究掀起高潮,荫嘉先生此时即投身钱币事业。1940年,上海成立中国泉币学社,同年创刊《泉币》双月刊。荫嘉先生既是学社的骨干,又是泉刊的编辑及校订者。他一方面辅佐学社领导推动学社活动,另一方面身体力行,全力收集钱币资料,开展研究,为泉刊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的文章、研究成果,在泉币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钱币学家 《泉币》 研究成果 双月刊 撰稿人
  • 简介:<正>梵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白话诗.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只是因为这些作品分散在篇幅浩繁的敦煌写卷里,被人们发现并逐渐引起重视,才是近几年来的事。张锡厚先生辑集出版了《梵志诗校辑》,创集腋成裘之功,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校释工作。但因为是初创,其间校勘、诠释方面的疏误在所难免。笔者就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读书所得罗列于此。以尽些许补充之意。(1)《梵志诗校辑》卷一3页《身如圈里羊》:“脱衣赤体立,则役不如羊。”校

  • 标签: 王梵志诗 敦煌变文 我国古代 广韵 文意 入声字
  • 简介:近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收到一批公安局收缴的文物。其中有一方唐代墓志,记载了墓主人卿儿祖籍、先祖及其生平等内容。本文依据墓志,利用现存文献资料以及近年来发现的唐人墓志,基本理清了卿儿家族谱系。同时对墓志所涉及的人物绍、玄质、倚等人的官职及相关问题,结合文献记载进行了研究。既可互相对校,又可补史之阈。文中还对墓志中涉及的“太原祁人’、“京兆杜吖等略作探究,进一步证实了唐代世家大族太原氏、京兆杜氏在当时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通过对志中“东都绥福里”、“龙门原”等地名的考证,了解到卿儿生前居住在位于唐东都洛阳城东南部的长夏门之东第四街街东,自南向北第五坊,西与南市相隔一坊、北距洛水相隔三坊的“绥福里”;死后葬于洛阳城南郊的家族墓地“龙门原”。

  • 标签: 洛阳唐代王卿几墓志
  • 简介:高句丽(BC37-AD668年)系问题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学界通常认为在高句丽705年的历史中,计有28代,但对其系世次、血亲关系等具体问题的认识却长期存在不同见解。中国《三国志》等正史俱有高句丽的相关信息,但不够完整;朝鲜半岛第一部正史《三国史记》中有完整的高句丽系,然而存在多处与中国正史记述相悖的问题。国内的高句丽研究起步较晚,且着重于族源、社会性质、文化属性、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以及对好太碑等金石文献的相关研究,而对高句丽系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尽管一些学者已经在相关领域中个别触及了关于高句丽系的研究,但还都仅限于个案分析,以及在考证其他历史问题时对系的旁涉,还未有系统研究高句丽整体系问题的著作问世,零散且篇幅有限的关于系研究的论文尚不足以全面解析高句丽系世次等问题。

  • 标签: 高句丽 王系 中国 日本 韩国 朝鲜
  • 简介:<正>1958年洛宁县陈吴公社新寨村社员,在明末清初大官僚张氏之别墅遗址上掘土盖房时,发现地下有铺地青砖一层。掘起地砖,下有砖砌方池一个,约两米见方,深约0.70米,池内整齐地排列着侧置汉白玉条石十二方,每两石之间有一青砖相间,似为防止两石相撞而设。石为长方形,宽0.30、长0.62至0.98米不等,一般厚约0.12米左右。石面(横置竖排)镌刻文字:两面全刻者八方,单刻一面者四方,共石十二方,刻字二十面,初出土时石面漆黑光亮,字迹洁白净莹,石

  • 标签: 明末清初 张氏 明万历 书信 文字 王铎
  • 简介:全文主要依据考古调查、发掘记录对明朝封藩洛阳的伊、福王及其后裔作了一些考证和研究,颇具资料价值。

  • 标签: 墓志 明藩洛阳王 考古工作 明朝
  • 简介:本文通过对发现于江苏徐州、山东曲阜、河北满城和河南永城的西汉刘氏家族诸侯墓中的一些精美玉器进行讨论,指出玉器的大量使用意味着当时人们对宇宙和身后的观念发生了丕变。

  • 标签: 汉朝初年 宗教信仰 诸侯王墓 葬玉 墓葬 随葬品
  • 简介:<正>一、拱辰简介拱辰(公元1011——1085年),原名拱寿,字君贶,北宋开封咸平(今河南省通许县)人,十九岁举进士第一,仁宗见而喜奇,赐名“拱辰”,史称“少年状元”,曾居仁、英、神、哲四朝之官,职位显赫,历任吏、户、礼、兵、刑五部尚书,曾任检校太师、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相州刺史、开封知府、大名府知府、北京留守、西京留守、北都留守、南都留守等职,又曾任永兴路、河东路、秦凤路、定州路、梓州路、高阳关路、大名府等路安抚史,还曾任秦、

  • 标签: 墓志 大名府 北宋开封 安抚使 三司使 翰林学士
  • 简介:北朝石窟中的神像赵秀荣我国的石窟遗存以中原北方居多。在大部分北朝石窟中,其四壁下部接近地面处(壁脚)或中心塔柱下部靠近地面处(塔柱基坛),常常雕刻或图画一排排奇形怪状、张牙舞爪的形象,有的画像甚至作兽头人身。这些形象究竟是什么?研究者一般称之为“金...

  • 标签: 响堂山石窟 龙山石窟 《大正藏》 印度教 石窟寺 婆罗门
  • 简介:拯(1815-1876),原名锡振,字定甫,号少鹤。尝服膺包拯,故更名拯。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军机章京、内阁学士,官至左都副御史、通政使。同治三年因他人诬讦降职,四年离京回乡,光绪二年去世。

  • 标签: 祁寯藻 门生 王拯 中国历史
  • 简介:高句丽系传承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和“年表”,高句丽政权共有28位。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以及好太碑记载了其中20位。《魏书·高句丽传》中有12位,是正史文献记载高句丽数目较多的文献之一,但综合上述史料,发现其中正误并存,需客观分析。

  • 标签: 《三国史记》 《魏书 高句丽传》 高句丽王 价值
  • 简介:<正>《鄂三城遗址调查简报》报导了两件铜戈(实为戟),其中一件援绢帛,长胡二穿,?侧有??銎,径2.2厘米,似柄从銎内穿出,顶端加矛即成为戟,直内上刻有“??”二字(文应释为“陈往”,乃人名,曾二见:一、于省吾先生著《商周金文录遗》578号为陈(日住)戟,胡部有铭文八字(重文一):‘陈(日住)之岁,(亻告)(造)?之戟”。二、《书道全集》卷一(日本平凡社1965版211页)著录一枚两面的楚私印,一面为“陈?”一面为“陈往”,当是一名一字。(参见裘锡圭先生说,见《考古学报》1980年3期295页)。“陈往”或作“陈(日住)”,如同“均”或作“(土旬”(《古玺文编》13.6),楚王?章(镈)又作?璋

  • 标签: 王城 绢帛 私印 调查简报 考古学 古玺文
  • 简介:清代犟善于山水画,作品清晖秀润,格调高古,形成我国清初画坛“虞山派”,号为“四”之一、“清六大家”之一,遐迩闻名。公毕生不入仕途,专事绘画,笔耕不断,直到临终之年尚作画四幅。其画落款时大多自标以“临”、“摹”、“抚”、“拟”、“仿”之类字句,以致清末以来被某些人贬为“恶画”、“崇古保守”等,肆意歪曲,其实经历史印证并非如此。犟绘画是“托古改制”,借古开今,另出新意。他成功集古人之“大成”,成绩卓著,影响一代又一代后学。

  • 标签: 山水画 画册 托古改制 虞山派 绘画 作画
  • 简介:东北亚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集团割据的地方。公元3世纪,在朝鲜半岛东北部到沿海南部有沃沮,在今江原道至咸镜道的广大地域有秽人居住。西边的鸭绿江中游有高句丽,其北有夫余,东北千里有挹娄^①。挹娄又称肃填、或勿吉,当中国北魏、北齐时,曾派使朝贡,

  • 标签: 渤海 王都 管辖地区 东北亚地区 朝鲜 管辖范围
  • 简介:福王朱常洵,《明史》有传。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代孙,神宗朱翊钧第三子,母郑贵妃(1)得宠于神宗。郑贵妃曾数次陷害朱常洛,想废掉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使其生子朱常洵继承大统,因神宗顾忌臣下非议而作罢,但“爱屋及乌”,封常洵为“福王,婚费至三十万,营洛阳邸第至二十八万,十倍常制”,“下诏赐庄田四万顷”。据说朱常洵体重有360多斤,行走笨拙,李自成陷洛阳,奔逃不及,隐匿迎恩寺被捉处死。之后,福王的的王宫被焚,葬地不明,为史家留下了悬念。

  • 标签: 墓志 明朝 福王 朱常洵 遗址
  • 简介:原祁为清前期著名画家,清初“四”之一,他遵循摹古之路,宗法元代黄公望,浅绛山水尤为独绝。本文以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原祁《南山图》轴为据,分析了他的构图方法、用墨特色及绘画风格。

  • 标签: 王原祁 《南山图》 构图 用墨
  • 简介:朱(存)(1769-1850),字玉存,号兰坡,先世从姑苏迁婺源,再迁安徽泾县黄田村。存三岁父母双亡,过继叔父为子,叔母汪氏未婚而寡,存侍奉如生母。朱存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为文千言立就。未冠而庠生,未久乡试中举,嘉庆七年(1802)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实录馆校勘官。

  • 标签: 经学家 史馆 先世 纂修 翰林院 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