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8 个结果
  • 简介:山東華艺雕塑艺术有限公司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联合研发基地、中国艺术铸造协会理事长单位,中国环境艺术总承包一级企业、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甲级单位、中国20强雕塑企业、山东省重点文化企业、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公司集雕塑艺术设计、制作、销售、服务于一体,主导产品为大型铸铜雕塑、锻铜雕塑、不锈钢雕塑、动态雕塑、佛教雕塑、大型浮雕、青铜高拦礼品等。

  • 标签: 一级企业 理事长单位 工业旅游 环境艺术 旅游商品 铸造协会
  • 简介:战后具象雕塑的基础是战争创伤与人的困境,到1950年代末,这些题材似乎不再热门。195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新人形象展”与第2届卡塞尔文献展仍固定在战后的框架,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 标签: 当代雕塑 日常生活 新现实主义 视觉艺术 《花蕾》
  • 简介:雕塑与建筑通常置于野外的非功能的建筑模型与构成成为1970年代的一种类型,与大地艺术有所重叠,但截然不同。在美国主要有阿丽丝·艾柯克(AliceAycock,1946-)和玛丽·米斯(MaryMiss,1944-)。

  • 标签: 雕塑 建筑模型 70年代 大地艺术
  • 简介:抽象雕塑.顾名思义.就是用抽象的方法做雕塑。抽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一种相对于具像的表现手法之一。经过这两个月研修班的学习.我对抽象雕塑创作有了全新的、颠覆性的认识,同时也找到了自己以后研究的方向。

  • 标签: 雕塑创作 抽象 表现手法 研修班 颠覆性
  • 简介:本期主题:多元化时代中的雕塑形态当代雕塑艺术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发散性思维的结果,是学科交叉的结果,当然也必然是对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当代雕塑较之以往的雕塑形态,更加凸显了与公众社会之间的联系,显现出了时尚文化的介入,反映出了消费社会的文化趋向。本期所刊的文章,分别从雕塑的视觉转化、建构中国式的表现语式、雕塑发展的诸多可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雕塑理论的建设累积沉淀。

  • 标签: 雕塑 影子 幻觉 艺术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 时尚文化
  • 简介:新中欧雕塑[捷]雷玛诺娃等杜义盛译艺术思潮与流派波兰进入90年代以来,波兰艺术家仍然面临着不少难题。政府只关心那些被认为比较迫切的问题,还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但对艺术的支持却明显地削弱了。甚至连华沙的现代艺术中心———雅兹多乌斯基城堡和托兹城的兹图基博...

  • 标签: 艺术家 博物馆 作品 雕塑家 现代主义 匈牙利
  • 简介:  雕塑自它产生之时起,就是人的观念的外化物.中国的雕塑以往大都与皇权有关,西方的雕塑也是神庙的祭祀品.只是才近一百年,雕塑从神坛的矜持中走了出来,不再仅仅表征高贵的权力,这得感谢杜尚和随后的波普艺术,也正因为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让观念之物粘上了地气和草腥,与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一样,在人与物之间,最终会是人与人之间,有了平视、近观甚至抚摸的亲和性.……

  • 标签: 雕塑变异
  • 简介:切伦特反对极少主义的立场类似一次大战前未来主义艺术家波乔尼从来兰的优势地位看待巴黎的立体主义,他认为立体主义是冷漠的、理性的、形式的简约艺术,他则倡导感性的、综合的、杂乱的、动力的选择。

  • 标签: 雕塑 当代 立体主义 未来主义 极少主义 艺术家
  • 简介:博伊于斯与德国虽然极少主义在欧洲也有体现,但大多数艺术家并没有像在美国那样牺牲感性世界。一些艺术家保留了历史与记忆的感觉,在德国最明显的是博伊于斯。博伊于斯1921年出生于下莱茵州的克利夫,二战时在纳粹空军服役,1947年进入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1961年任大型雕塑教授,直到1972年被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解聘。博伊于斯的国际性影响只是在1967-1968年。1968年,博伊于斯拒绝参加莫里斯的“莱奥·卡斯特里9号”展览,

  • 标签: 雕塑艺术 杜塞尔多夫 美术学院 极少主义 感性世界 艺术家
  • 简介:  中国写意雕塑作品的审美,是领会写意雕塑作品之美.那么如何欣赏写意雕塑作品之美,正确地认识、接受、解读写意雕塑作品所释放的信息,中国的审美体系中又有什么审美标准?是本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写意雕塑 批评系列 系列写意
  • 简介:艺术是崇高的事业,艺术应该表达崇高的理想,应该有哲学的内容……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艺术家本人情感和思想的真实再现,艺术品应该是艺术家真性情的流露。至于思想、理想、哲学和文化的高度,那只是每位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才智作有限的追求,无法拔高,不可勉强。熊秉明先生在“关于罗丹——日记择抄》中,用含有悲剧性的文字写到他的老师纪蒙(Gimond),这位勤奋、有

  • 标签: 艺术家 西方文化 熊先生 雕塑 真实再现 “虚”与“实”
  • 简介:第六届“明天雕塑奖”入围暨获奖作品展于2018年4月25日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届展览于今年1月19日开始在全国及海外地区、45岁以下从事当代雕塑创作的青年艺术家中广泛征集。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有来自包括中国、英国、韩国、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等海内外艺术家共264人报名,投稿作品逾千件。本届展览共展出作品47件(组),一如既往地彰显明天雕塑奖鲜明的前沿性、实验性与跨界性的学术追求,并以其国际化的参与度、权威的评委构成和鲜明的学术态度,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当代雕塑发展的重要平台。

  • 标签: 雕塑 青年艺术
  • 简介:收藏综合媒材8件由香港汉雅轩画廊、石雕2件由德国皮尔马森斯市、石雕2件由台湾金宝山、石雕1件由天津开发区、石雕2件由桂林愚自乐园收藏。版画120幅由德国科隆、美因茨、亚深画廊及私人购藏。

  • 标签:
  • 简介:城市美化雕塑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门类之一,在广场、建筑物、公园、街心花园、绿地、共公场所的共有空间处,都可以部置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以协调美化城市环境。这些建立在城市环境中的雕塑我们一般称之为“室外雕塑”。概括起来讲室外雕塑可分为三大类:其一为“纪念碑性的雕塑”,这一类雕塑多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著名人物和当代名人。一般“纪念性”雕塑都建立在具有历史意义的特定环境里,有时也建在纪念性建筑的综合体中,因而具有庄严、永久的特征;其二是“主题性雕塑”,这类雕塑主要是和

  • 标签: 室外雕塑 雕塑尺度
  • 简介:本文从介绍两张图片写起。笔者于今年的7月16日应邀在南京博物馆参加一次名为"雕塑艺术与博物馆内外空间"的开放式研讨会。研讨会面向公众。被邀请上台发言的专家共19位,每位专家的发言时间控制在6分钟,演示的PPT图片被规定为5张。我的发言在研讨会大题目的框架之下,有一个副标题"雕塑艺术在博物馆空间中的地位"。

  • 标签: 南京博物馆 内外空间 第一张 空间维度 时间控制 贾科梅蒂
  • 简介:雕塑是源于传统编织工艺的一种现代壁挂,因其质地柔韧、形态奇特和富于雕塑立体感而得名。在欧洲称之为现代壁挂(moderntapestry)以区别于古代传统壁挂(ancienttapestry);在美国称为纤维艺术(fiberart)或软雕塑(softsculpture)。近年来,国际艺坛普遍将它统一纳入“纺织艺术”(textilearts)的品类中,这种以其不同特征而冠名的现代艺术是集设计观念、材料、工艺和形态为一体的边缘艺术。自1985年11月北京首届“软雕塑展”开展以来,各类软雕塑应运而生,展现于我国大江南北,软雕塑逐渐为国人所认知,所以本文延用“软雕塑”一词来谈论这一边缘艺术。软雕塑是由壁毯演变而来的,最早出现于本世纪60年代末。早在五六十年代,法国艺术家让·吕尔萨(JeanLurcat)已对专事模仿复制绘画作品的壁毯进行了改革,但是改革的力度不太

  • 标签: 软雕塑 现代壁挂 中国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观念 编织工艺 纤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