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知识分子素来关心知识一词,世纪末的几年中国突然关心知识分子一词,这恐怕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自身境遇反思的结果。说到知识分子,我以为还是从知识一词说起,使讨论有一个逻辑起点。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田野 境遇 自身 反思 逻辑起点
  • 简介:与传统的士大夫型知识分子相比,鲁迅在继承他们的优良品格的同时,如继承屈原式的“上下求索”和“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时忧国忧民的精神,继承历史上仁人志士的那种“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浩然正气,也摒弃了那种“代圣人宫”的依附人格,那种愚忠类型的道德责任感,而是敢于在“直面惨淡的现实,惨淡的人生”当中,

  • 标签: 鲁迅 屈原 浩然 依附人格 忧国忧民 愚忠
  • 简介:1958年,正是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掀起“大跃进”热潮的时候。这一年的3月初,荒疏于话剧创作多年的田汉在一次文艺创作“大跃进”座谈会上提出了今年要写十部剧作的“跃进规划”。当然,田汉没有完成他的十部规划。但在这一年他前后完成了两部大戏:《关汉卿》和《十三陵水库畅想曲》。这两个作品在完成之后都引起了巨大反响,为田汉赢得广泛赞誉。今天看来,显然,同年创作的这两个作品艺

  • 标签: 中知识分子 创作中 失落田汉
  • 简介:考虑到今天的文学格局和社会现实,我们欢呼小说《那儿》的出现,但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那儿》真的如评论者一致认定的那样(不管是批评或是叫好),是一篇“描写当代中国无产阶级命运的小说”吗?

  • 标签: 知识分子 社会现实 文学格局 无产阶级 当代中国 评论者
  • 简介:十五年前,我是经诗人侯唯动引荐结识尹庚老人的,在几年的交往中,得知他头上的“政治帽子”多极了。1955年被打成“胡风分子”,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文革”中被定为“反革命分子”、“托派分子”,又因他建国前一段到过台湾的经历被诬为“蒋帮特务分子”。坚强不屈的尹庚没有被精神的摧残和皮肉之苦压垮,

  • 标签: 反革命分子 胡风 人生 “文革” 建国前 诗人
  • 简介:我写此文,是为了使青年一代的知识分子懂得,我们应当重新审查过去所持的那种敌视私人企业的传统是否正确。我想,今天的社会生活已经较成功地再次肯定了实业家的忠实与勤恳,对此我并不感到奇怪。这并非是一个令人不快的结果,但是,谴责食入主义的演讲者,当然必定会将素食主义者的掌声当作欢迎其雄辩论证的模糊证据。

  • 标签: 知识分子 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 经济学家 学术研究 私人企业
  • 简介:当我准备谈谈知识分子写作时,我心里先犯起了嘀咕,因为谈知识分子写作总是要出现歧义的。知识分子写作这个话题曾经是显学,现在再谈就有些老生常谈了。正如钱锺书先生所说,任何话题都要适可而止,谈的多了,“显学很容易变成俗学。”可是,完成《桃天》后,或者说我完成大学三部曲的写作之后,记者采访时总问到知识分子写作,媒体约我写创作谈又涉及到知识分子写作,看来我只有硬着头皮也来“俗”一回了。

  • 标签: 知识分子写作 毛驴 记者采访 “俗” 钱锺书 三部曲
  • 简介:唐代文人十分注重诗法的总结阐述,王昌龄《诗格》"思落句式"可谓代表,既是对初唐诗歌结句形态的总结反思,又是对后世诗歌创作的范式启发,完成从文学创作论到文学本体论的思考转变。"思落句式"虽起于古诗文体,成熟于律诗讨论,但在词等文体都得到完美实践,受到历代文人的普遍亲睐。如此特殊的结句体势又与情景理论紧密关联,透露出古典诗词的共同审美典范,对此独特结句范式的研究,其意不在于结构本身,而在于结构之外的审美效果,也恰是"味外之旨"的思维旨意所在。

  • 标签: 诗词 “含思落句” 结句
  • 简介:重庆新诗的女性写作在近30年间日益形成声势,多姿多彩的“红粉军团”在中国诗坛的一片惊喜当中排列成阵。傅天琳领军,虹影、萧敏、李北兰这一代之后,邵薇、冉冉、雨馨、金铃子凸现,这四位女诗人先后获得台湾薛林怀乡青年诗奖。西叶、梅依然、沈利、扬晓芸、宇舒、白月、苏若兮、重庆子衣、海烟等等的群体性、梯次性登场,使人兴奋。她们弹拨动人的琴弦,给我们送来心灵的慰藉和柔美。

  • 标签: 女性写作 傅天琳 女诗人 群体性
  • 简介:<正>大约在八十年代初,我在中华书局的小礼堂曾听过一次旅美女作家李黎的演讲.当年的李黎长发及腰,淡妆素服,光彩照人.那时她的小说《西江月》、《天凉好个秋》受到国内文坛瞩目,连文坛耆宿丁玲都给予了好评.演讲会由著名翻译家冯亦代先生主持,他介绍了李黎的简历:本名鲍利黎,1948年5月1日生于南京,1949年随家人赴台湾.1965年毕业于高雄女中,196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1970年赴

  • 标签: 名作赏析 中篇小说 长安 短篇小说 中国大陆 女学者
  • 简介:1978年,马坚去世了。这在中国学术界可能只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但在中国阿拉伯语教育界却是一件大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大学阿语教育的第一个历史时代——马坚时代结束了;同时,对中国的伊斯兰文化学术界,这更是一件大事,汉语读者拥有一本《古兰经》全译注释本的梦想就此中断了。马坚的《古兰经》译

  • 标签:
  • 简介:同刘醒龙的其他作品一样,《政治课》依然可以从乡土叙事、新现实主义等角度进行解读,但当作者将笔触首次对准基层知识分子官员,关注当代大学生走入仕途之后的生存状态时,小说文本就有了新的指向。

  • 标签: 当代知识分子 官员 放逐 新现实主义 当代大学生 乡土叙事
  • 简介:张贤亮将自己的“右派”经历作为写作资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知识分子与民间”交往的映照结构:知识分子多为被迫“下放”的男性,而民间则被想象为全知视角下的道德化“女神”,显现出民间女性化的审美走向。但是,在具体的“交往”叙事展开过程中,这一“映照”结构出现了知识分子启蒙话语与民间日常话语的交际错位,折射了20世纪现代知识分子“走向民间—背离民间”的精神历程。

  • 标签: 张贤亮 小说 知识分子 民间 女性化
  • 简介:“五四”运动以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来就是在“良相”和“良医”之间选择。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传统知识分子依然怀着做“良相”的梦想。他们试图通过重复历代封建大臣“变法”的方式,介入政治权力的领域。现代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时期才出现的。他们面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开始接受进化论,进而选择一种激进主义立场。激进主义将各种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省略,最后走向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这一大的趋势就像洪流,裹挟着知识分子顺流而下,在一些整体性概念中,知识分子越来越没有独立价值。当代知识分子也在主动疏离“知识分子”原有的意义,自觉地屈从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之一:市场意识形态,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语义更加混乱不堪。

  • 标签: “五四”启蒙运动 知识分子 鲁迅 胡适
  • 简介:“小知识分子”来自我的心血来潮——用来指向小说中的“我”还算合适。一个小知识分子被裹挟参加了某次规模较大的动物保护活动,其间会发生些什么?

  • 标签: 知识分子 白日梦 创作 动物保护 “我”
  • 简介:一、百日维新惨败之后1898年9月21日,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日子。在这一清晨,慈禧太后果断采取措施,软禁了光绪皇帝,下令逮捕康有为等。康有为等在列强的帮助之下逃离大清国土,走上了流亡之路。一个星期之后,被捕的谭嗣

  • 标签: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康有为 清王朝 戊戌变法 维新派 科举制
  • 简介:2018年1月7日上午,中国小说学会的2017年度小说排行榜在江苏兴化尘埃落定,有包括刘庆长篇小说《唇典》、王安忆中篇小说《向西,向西,向南》、叶兆言短篇小说《滞留于屋檐的雨滴》共计25篇作品榜上有名。依笔者愚见,其中,刘庆的《唇典》、孙频的《松林夜宴图》与张翎的《劳燕》,当属年度代表性标高作品,无论如何都不容忽略。

  • 标签: 知识分子 史诗性 沉思 战争 中国小说 尘埃落定
  • 简介:直到最近,在日本非但对萧乾(1910-)这位文学家没有进行过研究、评论,连翻译、介绍他的作品都不多见。即使在中国,尤其是一九五七年他被划为“右派”以来,几乎未对他进行过论述。文革前出版的对各个作家所做的研究文献目录当中,几乎也看不到有关他的条目。据说在中国,近来年经读者和研究家的景仰之情集中于一向被简慢的作家身上;也许是对过去的逆反,一部分人对鲁迅、郭

  • 标签: 研究家 文献目录 中国文摘 现代文学 矛盾心理 上海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