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英国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以其小说文本的互文性、指涉性和复杂性而著称,其中的历史小说已明显具有"编史元小说"的特征。"太阳—影子二分法"是她运用后现代隐喻模式,融入神话和历史元素建构其小说性别主题的一种叙事手法。对"父亲—女儿"、"丈夫—妻子"和"女性—男性"三种"太阳—影子二分法"模式所做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拜厄特颠覆"阳性太阳"、重构"阴性太阳"及两性二元对立主题的艺术特征。

  • 标签: 拜厄特 太阳—影子二分法 阳性太阳 阴性太阳 隐喻
  • 简介:<正>从前,在快乐的幸福谷里住着一位王子。他厌倦了谷中的享乐生活,出逃去寻找真正的幸福。他和同伴周游列国、历尽艰险寻访在常人看来拥有幸福的各种人,以求得关于人生的教诲,但结果总是出人意料……

  • 标签: 幸福 人生 漫游 各种人 快乐 寻访
  • 简介:《王后的花园》是英国文艺家兼社会批评家约翰·罗斯金脍炙人口的演讲词。因其对女性形象的强烈关注,文章通常被认为是维多利亚时期探讨“性别问题”的代表作品。但事实上,女性形象的高度“形式化”十分值得注意;《王后与花园》和罗斯金其他作品(如《近代画家》)中一脉相承的对美感的关注,以及作者本人的说明,都提示着从性别之外的角度解读文本的可能性。新的视角下,“王后”与“花园”成为19世纪英国工业时代大背景下一个有关审美情感之重要性的绝佳隐喻

  • 标签: 《王后的花园》 约翰·罗斯金 女性 花园 审美
  • 简介:“饮食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分为“厌食症”与“暴食症”。厌食症出现于19世纪,却在20世纪北美女权主义运动兴起之时才受到关注;暴食症则被视为“厌食症的丑陋姐妹”,直到80年代之后才获得学界关注。厌食症与必须经过社会符号洗礼才具有隐喻价值的生理疾病不同,它诞生于个体与社会的罅隙之中,本身就是性别权力谱系的赘生物。随着女权主义的深入发展,厌食症逐渐转化为一种女性话语策略,而相应出现的暴食症则逐渐成为抵抗“厌食政治”的“抵抗话语”。本文借助阿特伍德的《可以吃的女人》与《神谕女士》,试图阐明的正是这一话语策略。

  • 标签: 饮食障碍 抵抗话语 隐喻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性别权力
  • 简介:圆形意象母题是中西文学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历朝历代文学家描写的焦点.西方尤其以传统宇宙论的天文学隐喻解构人们关于永恒、完美、理想的彼岸世界等意义概念,东方则以类似的思维方式触及这一美学话题.和几乎同时发表,写于不同的国度.但从二者描写的主题意象来看,都是对西方传统天文学的一个隐喻.前者以"岸"为前景,后者以"圈"为象征,所说的却都是圆形运动.它象征着人类行程的运动模式,表现出的是人的精神追求模式.

  • 标签: 《林中之死》 《边城》 天文学 隐喻 安德森 沈从文
  • 简介: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小说擅于将女性的疾病作为惯用的主题和意象,以象征和隐喻作为审美手段和叙述策略,感叹和控诉女性的悲苦人生,解剖积弱成疾的主体危机和社会病态.她的作品既是德国女性精神疗伤的备忘录,也是时代的精神隐喻和社会的历史表征.

  • 标签: 克里斯塔·沃尔夫 疾病意象 主体危机 隐喻 表征
  • 简介:《因为风的缘故》是爱情诗疗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教会人如何幸福地婚恋的诗,是“爱的艺术”“婚姻的技术”。它是百年新诗史上少有的现代爱情诗,追求的是将古代爱情的忠贞和现代爱情的情趣,“爱欲”与“文明”、“肉体”与“灵魂”水乳交融,它使“诗疗”承认的低级情感及身体快乐,与“诗教”倡导的高级情感及道德愉快相得益彰,更多地偏向后者,非常适合中国国情。

  • 标签: 爱情 爱情诗 情趣 诗教 自动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