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8月3—4日.“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化丛书”第三次编纂讨论会在安徽省宣城泾县桃花潭畔度假酒店举行。会议由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主办.刘耘华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学者就目前5部已初步成形的书稿以及丛书编纂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文学丛书 编纂过程 比较诗学 讨论会 上海师范大学 综述
  • 简介:在东西方传统文化中,绘画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画家在各自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创造了各自的辉煌。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显示出巨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直接来源于创造它们的画家,画家的个性显现的特点是形成东西方绘画迥异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西方传统文化 画家 个性 中西 西方绘画 文化背景
  • 简介:针对目前美国比较文学界出现的文化研究热和跨学科研究泛化现象,本文追根溯源,考察美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当代发展历程和研究范式变革,指出其开拓比较文学新研究领域的意义,及其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上的不足,探讨导致学科危机的内外在原因。在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界。美国比较文学一直担当了先锋的角色,但在开拓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学科身份意识和学科理论建设意识,因此出现了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学主体的失落和学科泛化现象。美国比较文学目前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其探索之道和经验教训,为中国比较文学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也促使我们思考自身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不足。

  • 标签: 美国比较文学 平行研究 跨学科研究 研究范式 文化研究
  • 简介:韩国的性理学研究一直围绕理学展开,遵循阳明学的传播和接受,最近韩国学界开始关注和考察性理学之心学。本文对韩国颇具代表性的性理学者'李滉'的思想展开探究。李煌从批判的视角展开对于阳明学的诠释,并渐渐形成自我独特的心学体系。之所以将退溪的学问判定为'心学',有如下三点:第一,退溪比朱熹更强调对道德主体的探索,这点将其思想与阳明'心学'区别开来。第二,元代以后,退溪对程朱学内的'尊德性派'加以继承和发挥。第三,退溪心学是在重新审视和关照程朱学和陆王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思潮。笔者对将尊德性与敬的学问倾向作为断定退溪心学的根据存有质疑,并首先考察以'敬'为中心的退溪的修养功夫展开本文的论述。

  • 标签: 心学 阳明 退溪 至善 知行合一
  • 简介:作为西方近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英国经典作家哈代在中国和西方的研究历程几乎蕴含着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研究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重要作品和重要理论,以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与接受的发展与繁荣。本文通过对近百年来西方和中国哈代研究的回顾与分析,梳理与勾勒中西哈代研究进程和发展态势。对中西哈代研究的比较与思考不仅可以加深对西方文学、批评与社会文化、思潮之间复杂互动的认识,更有助于中国外国文学批评的长期发展。

  • 标签: 哈代研究 西方现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的接受
  • 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学术集刊),已于2012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创刊号。本集刊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秘书处承办,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二级学科专业双语集刊,

  • 标签: 中国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创刊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科专业 学会
  • 简介:本文认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长期不规范,未能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研究领域,这种失范引发了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认识上的诸多误区,主要表现为早期研究范围的人为收缩、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人为区分、美国学派比较研究的漫无边际以及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无所不包。这也直接导致了比较文学的学科“危机”绵延不断,而重新规范比较文学的学科领域、试图从研究范围这一角度出发来解决比较文学研究的危机与困惑,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领域 学科危机 重新规范
  • 简介:比较文学的危机在文化研究兴盛的今天显得更为严峻,因此,比较文学如何寻找生存机遇的问题是迫切的。在当今语境下,比较文学危机的真正原因是学科边界的泛化,其出路在于找到与文化研究分而治之的可能性。如果潜心分析,则可发现,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其实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别。文化研究的对象是文化系统中文化诸要素与艺术文本的隶属关系,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文化系统中艺术文本的并置结构关系;文化研究致力于破解文化系统中非文学因素与文学的各种隐喻关系,是一种纵向研究;比较文学致力于破解文化系统中不同文学因素之间的各种转喻关系,是一种横向研究。基于此,比较文学应当放弃跨科际研究的属性,通过退守的形式维护其学科的完整性。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边界 转喻和隐喻
  • 简介:针对目前国内学术界在比较文学学科界限认识上的混乱,本文呼吁树立严谨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意识,区分一般文学研究中体现的宽泛的比较文学精神与严格的学科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研究之间的差异,划清比较文学专业与非比较文学专业之间的学科界限,以促进比较文学学科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本文还对如何对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进行方法论的训练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学科界限 学科意义 严谨 学科理论 精神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完善职务发明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比较研究了中俄职务发明制度,提出完善我国职务发明立法的建议。

  • 标签: 职务发明 俄罗斯联邦 民法典 权利归属 奖酬
  • 简介:首先想提几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比较文学在中国重新崛起时的往事:新时期第一篇明确呼吁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的论文“比较文学简说”发表在1979年第2期的《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上,紧接着第二年发表的3篇倡导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的论文也是3个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人所著——季老、赵毅衡和本人;最早积极发起并主持召开国内第一个全国性比较文学会议的人也是一位外国文学研究者——著名的圣经文学专家朱维之教授;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 简介: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了。自从上个世纪比较文学研究在我国复兴以来,学术界就“比较文学学科”的定位,虽然发表了无数的见解,可是至今仍然是一个歧义重生悬而未决的问题。从人文学术的一般立场上说,作为单一的个人如果从事这一学术研究,那么学科的定位与否以及定位的科学性程度,对于他个人而言其实是无关研究宏旨的;但是,作为一门群体进行的学科,特别是作为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中设立的学科目录,那么,它的定位的准确性即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这一学科的成败兴亡,我想,这不是危言耸听.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学科定位
  • 简介:当代翻译研究已经超越单一学科的限制,朝跨学科方向发展;翻译研究者已不再将目光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将翻译置于更为宏大的文化语境中来审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必然使人们更多地关注翻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种跨学科研究的必然结果便是学科界限的淡化。比较文学与文学翻译研究日渐交叉融合、界限不再泾渭分明便是有力的例证。在积极吸收其他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翻译研究自身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翻译研究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 简介:张西平、谢天振两位教授联合倡议召开本次会议,以引起大家对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关系问题的重视。我本人十分支持他们的倡议,也十分赞成外国文学研究者积极参加比较文学研究,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 简介: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有建制的学科,当代中国比较文学不知不觉地走过了30个春秋,在学科理论、国际文学关系、比较诗学、华人流散文学、译介学、文学形象学、文学人类学、文学与宗教的跨学科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从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夯实了“中国学派”在国际比较文学界的地位。从独尊法国学派或美国学派到主张两者共奉,再到倡导建议“中国学派”;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当代中国 三十年 跨学科研究 文库
  • 简介:关于阳明之研究,至今已若汪洋大海,不可胜计。本文比较研究的方式,从如来藏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出发,以'他者'的眼光进入阳明的'良知学'。认为'良知'在'差异与圆融''信与尺度''行动中的时间观'等方面与如来藏思想的所面临的诘难相似,进而展示'良知'圆融之外的'裂隙'的一面。

  • 标签: 如来藏 良知 差异 尺度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