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高强度跑至力竭运动中,探讨外加紧身压迫对下肢运动特征和实际运动成绩的影响,以了解紧身服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理,为紧身装备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12名男性田径运动员为受试者,分别以下肢轻度、中度、高度紧身压迫状态完成高强度跑至力竭测试,运用表面肌电和录像解析技术对主要发力肌群相关指标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无氧和有氧混合供能模式的高强度跑至力竭过程中,中度外加紧身压迫对维持运动表现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而高度外加紧身压迫则会促进肌肉力竭;2无氧代谢供能模式的高强度跑至力竭过程中,高度外加紧身压迫更有助于促进运动表现;3运动员自身的运动技术等级水平越高,外加紧身压迫对下肢高强度跑至力竭运动特征的影响效应越明显。

  • 标签: 紧身装 紧身压迫度 高强度跑 表面肌电 运动表现 力竭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赛前强度特征做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探讨,分析其赛前1个月中强度的特征及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女子举重运动员 抓举 赛前 强度特征
  • 简介:通过遥测受试者的心率测试方法,把所测数据经过微机处理分析受试者的心率变化,对2种运动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运动强度个人感觉评价指标的对照,证实这2种运动的运动强度都符合全民健身活动的标准.

  • 标签: 广播体操 24式太极拳 强度 运动处方
  • 简介:采用跑台下坡跑模型,研究了不同剂量的低强度氦氖激光对大鼠力竭运动后骨骼肌自由基、一氧化氮(NO)代谢的影响。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运动加低、中、高剂量激光处理组。各运动组的大鼠均进行一次性跑台力竭运动,运动加激光组的大鼠在运动后于腓肠肌处接受氦氖激光照射,每日1次,各剂量组照射参数分别为12、28和43J/cm^2(20、46和71mW/cm^2,10min)。运动后24和48h进行腓肠肌取材,检测指标为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以及一氧化氮(NO)。结果发现,力竭运动后,运动对照组的MDA水平和NOS活性显著升高。而SOD活性和NO变化不明显。43J/cm。的激光照射能显著提高力竭运动后的SOD活性、降低MDA水平以及显著提高NOS活性和NO水平,而12和28J/cm^2的激光照射则作用不明显。由此表明,低强度氦氖激光能够提高大鼠力竭运动后骨骼肌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水平,并能促进骨骼肌NO的合成,提高NO水平,其作用是剂量和强度依赖性的。

  • 标签: 运动生物化学 低强度激光 光生物调节作用 自由基 一氧化氮 力竭运动
  • 简介::在高校体育课中进行30分钟强度素质练习,运用测试心率或脉率监督和控制练习强度和运动负荷量,从总体上保证强度练习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 标签: 高校体育 身体素质 运动负荷
  • 简介: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大强度训练课前、训练后即刻及训练后次日晨的血红蛋白、血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和血睾酮在训练后即刻明显下降,训练后次日晨又明显恢复,但仍未恢复到安静水平;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在训练后即刻明显升高,训练后次日晨又明显下降,但仍未下降到安静水平。提示训练内容比较合理,训练后队员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疲劳,训练后次日晨疲劳明显恢复,队员能够适应当前训练负荷强度

  • 标签: 摔跤运动员 大强度课 生化指标
  • 简介:激素敏感脂酶(HSL)是一种调节脂肪组织分解的酶,能在运动引发的脂肪组织代谢中的慢性变化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肥胖妇女减肥时,有氧运动强度是否对腹部HSL基因表达有影响。方法:30位女性(BMI=33.0±0.7kg/m~2,年龄58±1岁)分3组各完成为期20周的干预实验:热量限制(n=8):热量限制加中等强度运动(心率储备45%-50%,每周3天,n=9);热量限制加高强度运动(心率储备70%-75%,每周3天,n=13)。各组规定的能量赤字相同:营养不良(仅热量限制状态时每周2800千卡),或者营养不良(每周2400千卡)加运动(每周400千卡)。测量身体组成和最大需氧量,在实验前之后分别采集腹部皮下脂肪组织样本,用实时RT-PCR测量脂肪组织HSL基因表达。结果:3种干预方式在减少体重、脂肪量、脂肪百分比以及腰部脂肪方面均效果显著(p<0.01)。3种方式均未改变绝对最大耗氧量,但都增加了相对最大耗氧量(p<005到p<0.01)。同干预实验前相比,只有热量限制加高强度运动使脂肪组织HSL基因表达显著提高(p<0.01),这组的HSL基因表达与另外两组有显著差异(只有热量限制p<0.05,热量限制加中等强度运动p<0.01)。整体来看,脂肪组织HSL基因表达的变化与绝对最大耗氧量(r=0.55,p<0.01)和相对最大耗氧量(r=0.32,p=0.09)成正相关。结论:这些结果支持肥胖妇女减肥过程中有氧运动强度对其脂肪组织代谢中HSL通路有潜在影响。

  • 标签: 腹部肥胖 脂肪组织 饮食 运动强度 激素敏感脂酶 减肥
  • 简介:目的:观察间歇期不同恢复方式[积极性恢复(AR)vs.消极性恢复(PR)]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名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最大有氧功率(MAP)。受试者以120%MAP强度分别进行短间歇HIT(运动15s,间歇15s和30s)和长间歇HIT(运动15s,间歇60s),直至力竭,间歇期分别进行PR(即在功率自行车上休息)和AR(以50%MAP继续蹬车)。测定受试者力竭时间(ET)、摄氧量(VO2)、心率(HR)和能量代谢率(EMR),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定股外侧肌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1)15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摄氧量(VO2mean)、EMR以及脱氧血红蛋白平均增加速率(△HHbrate)、氧合血红蛋白平均降低速率(△HbO2rate)和组织氧合指数平均降低速率(△TSIrate)在PR低于AR(P〈0.05)。2)30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心率(HRmean)、EMR以及△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PR低于AR(P〈0.05)。3)60s长间歇HIT时:ET、VO2mean、HRmean和EMR在AR高于PR(P〈0.05),△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AR低于PR(P〈0.05)。结论:不同恢复手段对HIT训练效果的影响与间歇时间有关。对于短间歇HIT(间歇15-30s),间歇期进行PR的训练效果优于AR,其机制与PR时耗氧量较少、能量消耗较低、Hb脱氧合速率减慢有关;然而,长间歇HIT(间歇时间60s)时,间歇期采用AR的效果更佳,其原因在于AR时有氧功率输出增加以及Hb快速再氧合所致。

  • 标签: 高强度间歇训练 恢复方式 能量代谢 肌氧含量 近红外光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