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正>打倒"四人帮"以后,百废俱兴.新闻史这个向来冷落的学科,也开始热闹起来.仅过了短短的五年,新闻史的科研和教育就取得了较大成绩,超过文革前十七年.就已出版和将出版的教科书、资料汇集来说,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刊史话》、《中国现代新闻史资料选辑》,暨南大学、广西大学、中央广播学院合编的《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央广播学院的《中国人民广播回忆录》、《中国广播史料选辑》,复旦大学新闻系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了进一步修订,《中国新闻史稿》即将撰写

  • 标签: 新闻史研究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事业 学术讨论 新闻业务 事业史
  • 简介:本文对2005—2009年10月的《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社会学》、《社会学研究》六种期刊所发表的新媒体研究论文进行引文分析后发现,中国大陆的新媒体研究圈仍然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未来拥有较大的研究空间。研究学术圈以西方发达的英语国家为主要借鉴对象,国内较权威且核心的学者圈尚未形成。从引文类型来看,所引文献集中来源于出版社图书、学术期刊文章和电子文献。而从主要学者的研究方向以及引用次数居于前列的信息源上看,该学术圈显示出植根于新闻传播学的特点.

  • 标签: 新媒体 学术困 引文分析
  • 简介:<正>记得刚从事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时,一位前辈曾意味深长的对笔者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首先要做人,后做事,再做文章。"就是说,当一名好记者,人品必须好,让人信任你,做好人才能做好事,才能写好文章,应该是文如其人。对此,笔者铭记于心,并在工作中有所感悟。然而,现今社会已进入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媒体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一些媒体和记者为了争夺

  • 标签: 媒体时代 新闻真实性原则 三湘都市报 人性关怀 舆论监督 中国商报
  • 简介:力丹点评“复习一下关于什么是学术:即用很多真实的判断(得到公认得到科学原理),确定一个新的判断具有真实性的思维过程。使其(某种陈述或公式)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一定程度的普世学术价值)。所评论文题目:古装传记题材电视剧的文化传播力解析原文摘要:近年来,古装传记题材电视剧日益火爆,但鲜有人追问其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在文化传播层面的定位与影响。本文以近年来部分代表性剧作为例,

  • 标签: 学术研究 文化传播力 文章 公共文化产品 科学原理 思维过程
  • 简介:新闻传播学研的建立源自我考研筹备期间,发觉网上能够提供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十分匮乏,顺利考上研究生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我一年积累的大量专业信息分享给有相关需求和兴趣的学弟学妹,于是"新闻传播学研"就这样诞生了。自媒体如火如荼,背后却是博眼球的流量经济和充斥利益的商业营销,所以"新闻传播学研"背后是一个平凡的梦想:新媒体如此兴盛,不

  • 标签: 自媒体 新闻传播学 就这样 商业营销 专业信息 传播专业
  • 简介:2007年5月19日至20日,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新闻传播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上,新闻学著名学者方汉奇、丁淦林等人做了主题发言,对新闻学的学科建设、新闻史研究的思维转变等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看法。随后,各分会场的代表就当前新闻传播学的诸多热点问题展开了探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 标签: 新闻传播 前沿问题
  • 简介:方汉奇先生曾于20世纪50年代(1953—1958)和70年代(1972-1978)两度执教北大。他本人虽曾桑榆忆往,写过视北大为“学术故乡”的文章,但却并没有详及自己当时的学术研究。本文的意图不仅在于阐幽发微方汉奇执教北大期间的学术研究情况,而且也期待能够从前辈学者过去的学术经历中——探寻出对今天的学人仍具启发意义的精神之火。

  • 标签: 学术研究 方汉奇 北大 执教 70年代 50年代
  • 简介:互联网以其更新迅速,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限制的特点对纸媒造成了巨大冲击。作为纸质媒体的学术期刊,必须寻求多种途径解除当前危机,不断创新,从而适应社会需求。应主动采取搭建期刊移动互联平台、形成期刊立体多维互动途径、创新期刊营收模式等方式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 标签: 学术期刊 移动阅读 挑战 对策
  • 简介:回顾传播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个10年,批判学派的“天折”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尽管当时对批判学派的引进基本上只是对政治经济学派的引进,且只在《国际新闻界》一块阵地上有所体现,甚至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学者们并没有意识到政治经济学派的研究是一种传播理论,但笔者认为,批判学派不是天折了,其理论其实一直根植于中国学者内心。但由于知识生态的压力,经验学派的那些行政研究更容易成为一种显在的学术形态,而批判学派在1989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几乎完全成为了一种潜在的学术形态。对外批判主义,对内行政主义的双重学术标准就这样定型了。

  • 标签: 双重学术标准 批判学派
  • 简介: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的新闻学术研究方兴未艾.中国第一位学习新闻学的留日生黄天鹏,有感于中国新闻学术研究"声势的浩大",投身"新闻学术运动"[1],并以丰富的著述成为当时中国新闻学术界最为活跃的一员.在六、七年的短暂时光中,黄天鹏本着"为学术学术"的精神,创办新闻学会,编辑新闻学术期刊,出版新闻学理论著作,投身新闻教育.本文拟对黄天鹏这一时期的新闻学术活动及其对中国早期新闻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加以概括.

  • 标签: 黄天鹏 中国 新闻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新闻学常识传播 新闻学著作
  • 简介:“传播力”一词已经成为中国主流媒体中的热词之一,提及率高,解释少,但它并不是突然流行起来的。本文通过梳理“传播力”一词在中国媒体中的变化历程、存在语境、出现频率等,提出“传播力”既不是一个外来词汇,也不是一个新词;它已经成为媒体管理的标准之一,成为主流媒体中的一个流行口号,其存在语境比内涵更加重要。

  • 标签: 传播力 新闻媒体 科学术语 流行口号
  • 简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旦博士主编,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著名学者共同参与编选的“传播·文化·社会”译丛于近期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国内翻译出版如此大规模高质量的传播研究学术专著尚属首次,相信多年来传播学术论著缺乏的局面会因此有所改变。

  • 标签: 中国 传播学研究 学术专著 翻译丛书 “传播·文化·社会”
  • 简介:2010年8月20日,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共同主办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年会(2010)暨东亚新闻学与新闻事业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润泽副教授出席会议。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 学术活动 中国新闻史学会 新闻学研究 北京大学
  • 简介: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全国新闻学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90年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研讨会”,于2011年6月2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全国新闻学研究会“2011年中国新闻学学术年会”同时举行。图为郑保卫教授主持会议。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 学术活动 中国共产党 新闻学研究 发展研究中心
  • 简介:2月4日,第六届中国新闻法洽学术峰会暨首届中国新闻舆论与传媒法治论坛在京召开.围绕“新闻法治媒体诚信”的主题,300多名法律界、新闻界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针对“网络法治与媒体诚信”“媒体诚信与个案报道”等话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 标签: 新闻法治 中国 峰会 学术 媒体诚信 新闻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