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在南海复杂局势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应对南海问题再度激化需要充分考虑俄罗斯发挥作用。本文分析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在南海地区活动,以及俄罗斯在南海争端及南海仲裁案问题上立场。俄罗斯作为一个有世界性影响海洋大国,其对南海政策主要是由其本国利益决定,也有借中国抗衡美国因素。因此,其南海政策对中国影响也是双重:一方面,俄罗斯向越南等国出售大量武器,并不利于南海问题和平解决;另一方面,俄罗斯支持中国解决南海争端问题立场,与中国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有利于缓解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国际压力。俄罗斯是南海地区不容忽视一个因素,需要关注其政策动向。

  • 标签: 南海争端 俄罗斯 中国 军事合作 资源开发
  • 简介:威望作为国际政治重要资源,包含平等诉求、荣誉渴望与位势追求等三个递增层级,是国家目标的精神维度。威望追求是体系内行为体常见现象,大国太空战略及博弈体现较为显著。近年来,印度太空事业发展迅速,其中就有着深刻威望动机刺激。具体来说,印度大力推进太空开发及积极参与太空国际治理,以展示自己在体系独立自主地位与参与世界事务平等权利,并显扬本国在高科技领域成就以增强国家荣誉与名望,最终极目标是促成大国地位形塑与大国身份被承认。可以说,威望是理解印度太空事业发展深层视角,是洞悉印度国家大战略独特路径。

  • 标签: 印度 太空事业 威望 平等 荣誉 位势
  • 简介:2011年初,吴登盛文官政府掌权以来,缅甸民主改革己经取得重大进步,但是重大挑战依然存在并且可以扼杀改变努力.关键挑战在于政府与民地武和平进程.临近孟加拉国和缅甸中部罗兴亚人族群矛盾,以及2015年大选自由公正,都可能影响和平进程和族群关系.

  • 标签: 和平进程 利益 美国 境内 族群关系 民主改革
  • 简介:夏目漱石是明治时代具有深厚汉学功底大文豪,小时候家庭环境影响和汉学教育为他打下了坚实汉学基础。作为西学一边倒反拨,汉学在明治中期有过一定程度复兴,对日本当时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汉文化鼎足而立儒、释、道许多元素成为夏目漱石精神世界重要内涵。

  • 标签: 夏目漱石 汉学修养 精神结构
  • 简介:2014年日澳宣布建立"特殊关系"以来,两国安全合作由非传统安全领域向传统安全领域迅速扩展,并在东海、南海等地区海洋争端问题上展开了密切协作。日澳安全关系这种发展,受到美国亚太政策调整、日本寻求实现"正常国家"目标、澳大利亚追求地区影响力等多重因素推动,并对中国海洋利益维护和地区安全环境稳定造成了复杂影响。虽然受到日澳安全利益错位、澳国内反对声音、澳关系发展等因素制约,日澳关系难以走向结盟,但中国仍需密切关注日澳安全关系发展走向并采取恰当措施,以减小其不利影响。

  • 标签: 日本 澳大利亚 安全关系 东海 南海
  • 简介:《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究竟是政治文件还是法律协议,及其所确立通过谈判解决争端途径是否可以排除《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适用,成为分歧极大法律争议。菲律宾和仲裁庭均主张《宣言》仅仅是一份政治文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即便具有一定法律效力,也不能排除《公约》争端解决机制适用。中国主张《宣言》关于通过谈判途径解决争端规定构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国家间协议,且其所确立通过谈判解决争端途径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因此菲律宾不可以依据《公约》提供争端解决机制就相关争端提起仲裁。本文认为,《宣言》在争端解决问题上构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国家间条约;其是否可以排除《公约》争端解决机制本质上是个法律适用问题,从海洋法角度讲,根据《公约》第281条规定,《宣言》无法直接排除《公约》争端解决机制,仅对《公约》争端解决机制适用形成制约;从条约法角度讲,《宣言》与《公约》构成了《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三十条“关于同一事项先后所订条约之适用”问题,相关争端应适用《宣言》提出谈判和协商途径,据此方可直接排除《公约》争端解决机制适用。文章首先从中菲南海仲裁案提出两个核心法律争议,并杭理菲律宾、中国各自主张以及仲裁庭对此争议结论。其次论证《宣言》条约属性。第三,分别从海洋法和条约法两个视角分析《宣言》对《公约》争端解决机制排除。

  • 标签: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条约属性 争端解决机制 排除
  • 简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战略重心向东转移,其远东政策也历经几次调整。先是采取和平经济渗透政策。为此,维特提出了修建取道中国境内中东铁路,并想方设法诱使清廷接受这一提议。之后制定了武力压服政策。这一政策由别佐布拉佐夫提出,目的是想通过武力征服中国东北和朝鲜,俄国在镇压义和团运动充当急先锋便是武力压服表现。再后升级至联日侵华,即从俄日在中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到俄日无视中国主权结盟侵华。

  • 标签: 俄国 远东政策 中国东北地区
  • 简介:特朗普总统于2016年1月23日按既定承诺宣布美国退出己经完成泛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期间,和他在当选前举措-样,其强调对于双边贸易协议偏好.他所签署行政命令具有高度象征意义.总统只需要回避向国会提交协议.但他签字标志其决定坚定性.这个信息,不仅表明美国将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也表明美国无意“固定”协议.同样,特朗普强调双边谈判是一个决定性标志,表明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不会以别的名义复兴.

  • 标签: 特朗普 贸易政策 双边贸易协议 东南亚 政府 伙伴关系
  • 简介: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这是中国在21世纪实现"中国梦"伟大举措之一。纵观16世纪以来世界文明发展史,成功崛起大国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强国和海权大国。从17世纪英国崛起到19世纪末和21世纪初美国崛起,海洋强国始终是过去400年人类历史进程引领科技、产业、教育和体制发展最为重要力量。同时,科技、产业、教育和制度进步和发展.

  • 标签: 21世纪 海洋 战略意识 19世纪末 强国战略 世界文明
  • 简介:乌克兰危机后至今,日本对俄政策经历了两个阶段变化过程。乌克兰危机伊始,日本一边跟随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进行经济制裁,另一方面希望得到俄谅解,继续与俄保持稳定关系,开展经济合作,但日本做法引起俄不满。随后乘普京访日之机,日本对俄经济制裁有所松动,与俄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日俄关系起伏不定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展望未来日俄关系,领土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但双方仍会保持各领域合作关系。

  • 标签: 乌克兰危机 俄罗斯 日本
  • 简介:2018年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第14届大选中,反对派政党联盟“希望联盟”击败了执政政党联盟“国民阵线”,实现了马来西亚自独立以来首次政党轮替。希盟政府执政后中国政策将如何调整和变化,马来西亚面临怎样经济挑战,而大选后中国在马投资将会面对怎样风险,值得关注。中资在内政问题上映射,成为马来西亚选民最大关切和本次大选主要课题之一。希盟执政后,权力版图变动会引发新一轮政商利益重构,短时期内会对中国在马投资安全造成一些不确定性。但中马经贸合作基本面从长期来看总体向好。随着希盟政府各项改革日程逐步开展,国阵政府主导下陈旧僵化利益分配格局将日渐瓦解,这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马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也为中马未来合作创造更为有利发展环境。

  • 标签: 希盟政府 第14届大选 马来西亚 中国在马投资
  • 简介: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澳大利亚作为地区大国和中等强国,其认知及态度值得关注.在澳大利亚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兼具经济考量和地缘政治内涵,不过,对澳大利亚也意味着机遇与平台.目前,澳大利亚国内已有相关讨论和评估:第一种观点认为,澳大利亚应抓紧时机尽快加入;第二种观点则建议,澳大利亚不应操之过急而要审慎.经分析,澳大利亚政府立场摇摆不定,国内社会各界也存在分歧,澳大利亚处于政策两难困境,而且形成了一定认知结构.鉴于此,中国应继续争取澳大利亚理解与积极响应,加快“一带一路”与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和“基础设施规划”对接步伐,搭建相关合作制度框架并继续增强彼此间战略互信.

  • 标签: “一带一路”倡议 战略认知 中国的政策选择 中澳关系
  • 简介:中国和日本都在实行某种总体上对于对方战略“双轨”方针,一方面谋求在有限程度上改善关系,另一方面继续进行战略对峙和战略预防.中国需要进一步稳定目前中日关系,继续缓解对抗,防止军事冲突,同时依靠缓解对抗来阻滞日本行进解禁集体自卫权进程.美韩两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决定导致中国强烈愤怒,中韩关系随之急剧和显著地恶化.然而,争取和维持韩国对中国基本或起码友善这个重大利益依然存在,它密切地关系到防止和制止朝鲜半岛成为美国针对中国战略/军事堡垒,因而中国对韩国要不将任何基本事情“做绝”,尽可能不主动损伤中韩关系多年发展造就每一项已有的重大成果.中国在朝鲜和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六项很经久核心利益或重大利害,它们都对中国至关紧要,因而总的来说不能扬此抑彼,更不能舍彼取此.必须估计到,朝鲜问题上对中国总的来说有利、基本和平地解决问题时机早已过去,今后该问题前途对中国来说都严重不祥.因而,从长远出发特别重要是,对朝决不将任何基本事情“做绝”,防止或阻止朝鲜持对华持久敌视态度;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容许美国和美韩同盟在军事上控制朝鲜半岛北部.

  • 标签: 东北亚 中日关系 中韩关系 中朝关系 朝鲜问题
  • 简介:受限于薄弱经济和军事力量,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通过加强美菲同盟策略试图取得优势。美国则借中菲南海争端,通过巩固与菲律宾同盟关系维护自身在西太平洋存在。但是由于两国在南海问题中立场与利益不同,以及中美、中菲关系结构性差异,美国无法完全按照菲律宾利益行事。除了有限地帮助菲律宾提升防御能力,美国对菲律宾支持是宣传性,即制造出美国十分重视盟友利益、菲律宾在与中国南海争端中有美国帮衬表象,其目的是迷惑中国对局势判断并且限制中国政策选项。所以在外交术分类,加强美菲同盟策略既是军事性也是宣传性外交术。加强美菲同盟策略没有改变南海问题现状,中美关系或中菲关系整体发展也没有因此受到阻碍。通过权力运用观下一国获得对他国权力条件考察加强美菲同盟这一策略,可得出菲律宾未能通过该策略在南海问题中获得对中国优势。但是这一策略充分体现了在国际政治中菲律宾积极超越自身不足主动性。

  • 标签: 美菲同盟 菲律宾 南海问题
  • 简介:一、海洋战略新疆域解读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召开"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提到"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竟技场"。非常精炼地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以及新疆域领域做了明晰勾勒。新疆域概念为什么会被提出?

  • 标签: 海洋战略 疆域 法治 人类命运 共同体 日内瓦
  • 简介:安倍政府朝核政策战略目标是遏制朝鲜推进核与导弹开发,力争消除朝核威胁;推动修宪扩军,力图"摆脱战后体制";增强日美同盟,提高日本在同盟地位,加深军事关系紧密性。安倍政府从内外两个维度实施该战略,对内增加国防经费,试图拥有和完善"预防机制+攻击机制"双重防卫战略,即升级和强化目前导弹防御系统,打造陆海空自卫队一体化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解禁集体自卫权前提下拥有对敌先发制人攻击能力。对外采取"加强地区威慑力+开展国际外交+增强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强度"层递式结构应对朝核威胁。但是在国内外各种因素限制下,安倍政府不仅难以实现其朝核政策目标,反而会给地区局势带来负面影响。

  • 标签: 朝核政策 朝鲜核导计划 安倍政府 宪法第九条 日美同盟
  • 简介:美国对华政策正在经历两国关系正常化近40年来最深刻调整。这种调整从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就已经开始。调整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实力对比变化、美国对中国失望,以及美国对中国战略意图系统性误读和曲解。此次特朗普政府与以往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不同,具有根本性意义;美国对华关系政治气氛变得严峻,对华强硬成为新"政治正确";全方位、多领域、经常性竞争和博弈将成为中美关系新常态;美方还在构建针对中国国际压力。面对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中方既要认真对待,又要冷静、镇定。要处理好维权与维稳关系,努力通过对话、协商办法来化解、缩小、弱化双方之间分歧、争端,做到仁至义尽;要抵制与美进行战略摊牌诱惑,把中美关系维持得越久越好。

  • 标签: 美国对华政策 特朗普政府 台湾问题 中美竞争
  • 简介:随着北极事务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美国逐渐增强了对北极地区关注程度和战略投入。2013年5月,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正式北极战略文件——《北极地区国家战略》(以下简称《北极战略》)发布,文件阐述了美国北极战略优先议程、指导原则和实施途径。奥巴马政府通过推动《北极战略》有效实施,不断提高美国北极行动能力。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逐步整合国内各方政治、经济资源,调整美国北极相关政策,

  • 标签: 北极地区 奥巴马政府 特朗普 政策 美国历史 国家战略
  • 简介:南极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明确主权大陆。领土主权问题始终贯穿着南极地缘政治发展与国际治理构建进程。历史上,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挪威、阿根廷、智利等7个国家都曾对南极地区提出了领土主权要求。1959年签订《南极条约》暂时冻结了南极领土主权问题,避免了南极领土被瓜分殆尽悲剧。南极领土主权问题虽得以搁置,但因条约未完全明确南极法律定位,南极究竟是一个无主地还是一个公有地,国际社会存在不同解读。

  • 标签: 南极地区 国际治理 法律定位 《南极条约》 领土主权 主权问题
  • 简介:俄罗斯是世界主要油气生产与出口大国,在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布局占有举足轻重战略地位。在国际能源战略格局出现新变化、我国国际合作环境复杂多变背景下,创新中俄能源合作路径,推动中俄能源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战略性课题。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应科学规划中俄能源大项目合作,携手构建互利共赢合作关系;注重中俄地方能源项目整体协同,协调推进中俄地方能源合作;加强能源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北方海路能源合作战略布局;探索中俄能源合作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开拓新能源合作领域。

  • 标签: 一带一路 俄罗斯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