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以331名初中生为被试,收集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和父母参与,及学生成绩,以验证父母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业成绩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师支持对父母参与这一中介作用的调节。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学业成绩;(2)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预测中,父母参与发挥了中介作用;(3)教师情感支持调节了父母参与中介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初中生学业成绩之间的美系.

  • 标签: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父母参与 教师支持 学业成绩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图式程度即例子的概括程度对解决代数文字题的影响.结果表明:(1)例子的表层类似性与目标问题具有一种格式塔的同型效应,容易解决'属性'一一对应的问题.(2)由例子表层类似性构成的图式程度低,迁移的范围比较窄;由例子结构类似性构成的图式程度高,适用的范围比较宽.(3)尽管增加了例子与目标问题的难度,由结构类似性形成的代数图式仍然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目标问题.

  • 标签: 图式化程度 代数文字题 代数图式 表层类似性 概括化 学生心理学
  • 简介:本实例研究以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面试应用方案进行设计研究。目的在于在结构面试的基础上,结合胜任特征模型,提出基于胜任特征的结构面试。研究结论:相较于传统的面试方法,基于胜任特征的结构面试所招聘到的应聘者更符合公司要求。最后指出在面试考官、模型的构建、问题的灵活性方面有待改进。

  • 标签: 结构化面试 胜任特征 实例研究
  • 简介:拥挤的求职人群中时不时出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身影.但综合性招聘会上适合他们的岗位却不多,大多数企业揽才对象都是有工作经验的成熟人才。一些负责招聘的人士告诉记者,“即使招大学生.我们也要个性突出的那一类。随大流,个性平庸者.不是我们的理想人选。”

  • 标签: 大学生 个性化 求职技巧 工作经验 招聘会
  • 简介: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的编制与标准韦小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自从道尔(E.Doll)在本世纪30年代编制出第一个标准的适应行为量表以来,适应行为的评定已成为儿童心理评估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特殊教育领域,适应行为量表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智力落后...

  • 标签: 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传统智力测验 智力落后儿童 分量表 智力落后学生 普通儿童
  • 简介:本文是通过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对“榜样”力量进行了心理学角度上的理论探讨,指出了“榜样”在军队这个亚社会环境中突出作用,从而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社会化 心理机制 榜样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心理学中国的必要性,及目前发展现状,然后主要地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心理学中国研究的取向:心理学史的角度,当今社会环境,以及异文化研究。文章强调,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及泛文化的知识互助在本土研究中的作用。

  • 标签: 多元 研究取向 本土化研究 互助 心理学史 中国化
  • 简介:多元文化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MCT)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在本土过程中必须与本土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从而摆脱发源于西方白人主流文化的局限。传统的儒道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儒道文化在出世入世思想、空间时间存在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甚至是对立,但却没有影响二者结合对心理咨询的积极影响。儒道互补的人性观、人生目标、价值取向等内容对于心理咨询有积极意义,而将儒道文化引入中国心理咨询本土尚存在思辨性过强、集中于认知调整领域等问题。

  • 标签: 儒道互补 哲学内核 心理咨询本土化 MCT 理论咨询目标
  • 简介:社会现代的关键是人的现代。所谓人的现代,是指人的整体素质的现代,包括生理素质、社会素质、心理素质现代。一个国家,只有当他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获得了与现代发展相适应的素质,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为现代的国家。

  • 标签: 现代化进程 社会现代化 冲突与整合 心理 人的现代化 生理素质
  • 简介:家庭是儿童社会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它对儿童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法,全面论述家庭诸要素如家庭结构及类型、家庭生活及心理气氛、家庭的教育方式及态度、家庭职业、父母家长的期望以及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等对儿童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 标签: 家庭因素 儿童 社会化
  • 简介:选取一组先天聋被试和与之匹配的听力正常被试,采用线索提示范式考察中央线索对听觉障碍被试在辨别任务中基于位置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有中央线索的任务实验中,听力正常和听觉障碍被试都出现了返回抑制,但是听觉障碍被试消失得比听力正常被试早。无中央线索的辨别任务实验中,听力正常被试组仅在SOA=650ms时,听觉障碍被试没有发现返回抑制现象。结果表明听觉障碍被试辨别任务的返回抑制更易受中央线索条件的影响,听障被试的空间注意调节机制更具策略性和有效性。

  • 标签: 中央线索化 听觉障碍 辨别任务 返回抑制
  • 简介:刀切法是统计学家Quenouille提出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由Miller等在1998年首次将刀切法应用在单侧准备电位(LRP)启始时间点(onset)的测量中。相对于以往单个被试法而言,它是较新的一种统计方法。本文综述了刀切法的统计原理和基本使用过程,并和单个被试法进行了差异比较,最后对这一方法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 标签: 刀切法 LRP 启始时间点
  • 简介:以天津市、浙江省和山东省9家企业2008年7月入职的205名新员工为被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在新员工进入企业时和进入企业三个月后分别测量新员工期望和组织社会近端结果(任务掌握、角色清晰、组织理解和社会整合),考察了新员工期望与组织社会早期的适应的关系。结果显示:“工作-舒服期望”分别与新员工角色清晰和任务掌握、社会整合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责任期望”分别与新员工任务掌握和组织理解正相关。研究结果没有支持新员工期望与适应的关系遵循“特异性匹配原则”,但从期望的作用角度支持了工作期望是新员工期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标签: 新员工 期望 组织社会化 适应
  • 简介:本研究以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内隐加工和内隐记忆的方法探讨面孔信任评价是否为自动加工。结果表明,在外显记忆任务下,大学生在三种可信度面孔的再认成绩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不可信任面孔再认正确率最高,反应最快;在内隐记忆任务下,不可信任面孔的再认成绩最好,且反应最快。这些结果说明,个体可以依据陌生面孔的可信度对面孔进行自动加工,且对不可信任面孔最为敏感。

  • 标签: 信任评价 自动化 面孔可信度 大学生
  • 简介:内隐社会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中一个崭新的理论命题,是当今内隐认知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交织、孕育的成果。这一理论沿袭无意识维度向传统的社会认知——“主体在显意识操纵下对社会性客体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其中之无意识和自动的研究深化了对社会心理机制和本质的认识。本文拟从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和自动两个方面予以探讨。

  • 标签: 内隐社会认知 无意识 有意识 认知加工 社会心理机制 显意识
  • 简介: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多个方面,但是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单一的倾向,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状况势必会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本文系统阐释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途径和方法,并根据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
  • 简介:采用3×2×3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三种线索一靶子呈现时间间隔条件下,中央线索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周方框旋转同时或旋转停止后中央线索化时,出现了“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但在外周方框旋转之前中央线索化时,“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却消失了。这说明中央线索对动态范式中的“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空间位置抑制动态更新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 标签: 动态范式 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 空间位置抑制动态更新
  • 简介:以往研究发现中西方文化混搭会出现文化排斥效应,而在时间维度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混搭,避免了文化侵略效应的干扰,是否会出现同样的效应?通过设置老字号现代的两种实验情境,本研究发现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混搭时,人们会扩大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感知差异,并产生排斥效应,表现为降低对老字号的评价。但这种排斥效应存在一个调节变量——文化相容性。当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文化元素所反映的价值观不冲突时,即文化相容时,排斥效应会消失。研究结果对文化混搭理论、品牌延伸理论有一定的贡献,亦为老字号的现代、年轻提供了路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 标签: 文化排斥效应 老字号 文化混搭 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 简介:通过对1275名初一青少年开展为期半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同伴团体对青少年早期个体学业成就的影响,及感知学校氛围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校虚拟变量、年龄、性别、同伴团体规模及个体前期学业成就之后,所在班级前期的平均学业成就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2)同伴团体的学业成就能正向预测个体后期的学业成就变化,但班级相对于同伴团体的情境效应不显著。(3)在个体和同伴团体水平,感知学校氛围各维度不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但同伴团体平均学业成就与该团体整体感知到的教师支持的交互项可以正向预测个体学业成就间隔半年后的变化。

  • 标签: 同伴团体 学业成就 感知学校氛围 青少年早期
  • 简介:流行又称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或某一群体中广为流传的生活方式。它是通过社会成员对某一事物的崇尚和追求,达到身心等多方面的满足。流行的普及性及约束力,虽不及道德规范,但在某一流行所波及的社会成员中,人们所感受的压力足以导致一致性的行为心态。

  • 标签: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服装流行 人性化 时尚 生活方式 MN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