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当代哲学已经疏离于生活世界——这里的"生活世界"指的是,人类在时空背景中形成的实践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类赋予自己生活的意义,指引自己的生活方向。这种疏离源于如下事实:自现代以降,哲学就是依据科学的范式来划定自身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重新将现代哲学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裂痕加以弥合。因此,可以从哲学采纳科学的范式时所面临的诸问题开始进行思考;特别要考察的是,对智慧加以重估是否能否重新恢复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是否有助于批判科学的过分自负。

  • 标签: 生活世界 智慧 科学哲学 笛卡尔 康德
  • 简介:基督教的神性爱是全无差异的普遍之爱,儒家的人性爱则是亲疏有别的差等之爱,这是学界中具有广泛性的一种看法。然而,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后儒的文本分析显示:儒家仁爱涵盖天、地、人,既是君子人格和政治伦理之基,也是天地大化、生生不已之源,本质上乃是一种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爱。在实现之道上则讲究由亲到疏、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直至天地万物的次第性之序。然而,这一次第之序既合乎自然人伦,也因合着生生之道的大仁而成为天伦之序。对此,既要看到仁爱具有爱亲行孝为起点,然后外推的差别性,也要看到仁爱上达天命、下贯万物、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的普遍性。在本质上和践行上,仁爱都带有普遍性和超越性与顺序性和差异性的双重性特征。

  • 标签: 儒家仁爱 基督教神爱 仁爱的普遍性 仁爱的次第性
  • 简介:朗基诺的文章《重新认识证据和不完全决定性》成功地展示了建立在证据相关性上的对不完全决定性的解释(UER)的重要性,而这种解释要求我们在理解科学客观性时引入对科学实践中的社会性维度的考虑。这篇文章的基本进路是正确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方面,建立在经验等值性上的对不充分性的传统解释(UEE),并不一定要为科学实在论进行辩护。另一方面,朗基诺对社会性维度的理解似乎过于狭隘,也过于乐观。

  • 标签: 海伦·朗基诺 不完全决定性 经验等值性 证据相关性 科学实践中的社会性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