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化学工业上,常用于生产过硼酸钠、过碳酸钠、过氧乙酸、亚氯酸钠、过氧化硫脲等化学品。及酒石酸、维生素等的氧化剂:医药工业用作杀菌剂、消毒剂,以及生产福美双杀虫剂和401抗菌剂的氧化剂。印染工业用作棉织物的漂白剂等。

  • 标签: 过氧化氢 应急处理方法 泄漏 强氧化剂 化学工业 过硼酸钠
  • 简介:制备了以Al2O3/TiO2为载体的负载型铁氧化物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SEM、XRD、UV—vis—DRS和XPS分析,考察H2O2投加量、催化剂投加量、4-酚初始质量浓度对4-酚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非均相光Fenton体系的氧化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负载型铁氧化物催化剂为α—FeOOH与γ-Fe2O3的混合物,其表面存在较多的颗粒和孔穴,吸附性强,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H2O2、铁氧化物催化剂、紫外灯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所构成的非均相光Fenton体系对4-酚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其反应机理为表面催化,催化剂表面的№(III)在光照的作用下被还原为Fe(II)。在催化剂投加量为1g/L,H2O,浓度为7.84mmol/L时,对4-酚的降解效果达到最佳,反应进行30min后4-酚的去除率大于99%,反应1h矿化度可达91.4%。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非均相FENTON 4-氯酚 降解 催化剂
  • 简介:氢气与氯气或空气可以形成易燃和易爆的混合物。当混合物中的氢含量达4.1~74.2%(体积),在20℃和常压下,具有爆炸危险。氢氧混合气中,氢的爆炸极限为4.5~95%(体积),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的燃点为450%,而与氨气的混合气的燃点则为510℃。在与氢的混合气中,氢含量为3.7%(体积)时,即可着火燃烧,同时压力缓慢增高;含氢为7—15%(体积)时,在燃烧的同时压力会急剧升高:含氢为15~83%(体积)时,

  • 标签: 氢气 氯碱 氢氧混合气 防范 原因 电解
  • 简介:采用混凝-Fentofl氧化法对经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了深度处理,确定了最佳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的最佳投加量为20ml/L。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Fenton反应最佳工艺条件:初始pH值为3,H2O2加入量为3.0mL/L,FeSO4·7H2O加入量为3.5g/L,反应时间为120min。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经混凝-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后,CODCr由处理前的560mg/L降至处理后的93mg/L,去除率达83.4%,出水水质达到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排放标准。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水处理 混凝 FENTON试剂 垃圾渗滤液 深度氧化处理
  • 简介:利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煤氧化和阻化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对研究煤低温氧化和阻化机理有重要意义。采用TENSOR37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对阳泉无烟煤氧化和阻化的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研究阳泉无烟煤在添加化学阻化剂前后煤分子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中位于高波数的羟基(—OH)吸收峰较弱,吸光度只有0.086-0.122,在加入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后,吸光度约为原煤样的1.5倍,谱峰明显加强;在阻化前的低温氧化过程中,酚、醇、醚、酯的C—O吸光度由0.309降到0.207,甲基(—CH3)、亚甲基(—CH2—)的吸光度分别由0.027、0.019、0.042和0.056降到0.012、0.010、0.031和0.047,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芳烃C—H吸光度分别由0.031和0.040升高到0.077和0.087;在阻化后的低温氧化过程中,C—O含量基本不变,甲基、亚甲基的吸光度分别由0.017、0.011、0.034和0.040降到0.012、0.009、0.031和0.038,吸收峰减弱的速度明显降低,芳烃C—H的变化并不大。研究表明:在高变质阳泉煤中,含氧官能团和脂肪侧链的含量很低,在低温氧化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可以通过与煤分子间发生取代和络合等作用,增加煤分子的稳定性,提高煤分子氧化的活化能,降低煤的氧化速率。

  • 标签: 安全学 无烟煤 自燃 氧化 阻化 红外光谱分析
  • 简介:含硫油品储罐内壁腐蚀产物硫化亚铁在空气中有很高的氧化性,很容易引起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用美国TA公司生产的SDT–Q600同步热分析仪从室温到1000℃对硫化亚铁进行热重分析,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的角度分析了硫化亚铁氧化过程,讨论了粒径和升温速率对硫化亚铁TG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亚铁经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热;粒径和升温速率对TG曲线有明显的影响,粒径减小,TG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氧化起始温度和氧化终止温度降低;升温速率增大,TG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氧化速度减小。

  • 标签: 安全工程 硫化亚铁 热重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杀螨醇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缩合、碱解、氯化和水解等步骤。对工作场所中空气样品、生产过程排放的废酸及废水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工作场所空气中DDT总质量浓度均值为6.69×10-3mg/m3。其中,碱解反应工序中质量浓度水平较低,为1.10×10-3mg/m3;包装车间质量浓度水平较高,为16.72×10-3mg/m3。所有空气样品中p,p’-DDE均是主要贡献物质,占DDT杂质总量的80.2%;p,p’-DDT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53×10-3-1.66×10-3mg/m3,平均为0.49×10-3mg/m3,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缩合废酸与水解废酸中DDT杂质总质量比分别为4.84μg/kg和334.83μg/kg;碱解废水与水解废水中的DDT杂质总质量比分别为456.48μg/kg和75.65μg/kg。废水及废酸样品中各种DDT杂质的质量比水平存在差异;生产工艺阶段不同,杂质组成也各具特点。水解废酸的p,p’-DDT的质量比最高,为146.82μg/kg;缩合废酸与水解废水处质量比水平较低,分别为0.33μg/kg和1.41μg/kg。该企业随废水及废酸排放的DDT杂质总量为1234.08g/a,其中随碱解废水的排放量高达912.95g/a。p,p’-DDT的年排放总量为163.37g/a,随碱解废水和水解废酸的排放量分别为86.98g/a和73.41g/a。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三氯杀螨醇 滴滴涕 工作场所空气 废酸 废水
  • 简介:氧化碳中毒主要为急性中毒,可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可有轻度至中度意识l漳碍,但无昏迷者。中度中毒表现,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可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重度中毒表现为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出现脑水肿、休克、严重的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局灶损害。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中毒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 大脑皮层 急性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有毒物质泄漏后生成有毒蒸气云,在空气中漂移、扩散,直接影响现场人员并可能波及居民区。大量剧毒物质泄漏可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毒物对人员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毒物的性质、毒物的浓度和人员与毒物接触的时间等因素。

  • 标签: 安全对策 液氯钢瓶 有毒物质 计算 毒害 破裂
  • 简介:采用离子色谱技术(IC)对光催化氧化降解偶氮染料生成小分子羧酸和无机阴离子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偶氮染料降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小分子羧酸(甲酸、乙酸、草酸、乳酸、丁二酸、苹果酸)和无机阴离子(SO4^2-、Cl-、NO3-)为目标化合物,采用DionexIonPacAS23色谱柱,KOH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在等度淋洗和梯度淋洗两种方式下实现了上述9种物质的分离和测定,各待测物在0.125~32.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运用建立的IC分析方法对典型偶氮染料甲基橙在TiO2光催化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及无机阴离子进行了跟踪分析,检测到的相关化合物的投加回收率在94%-102%。结合甲基橙降解过程中紫外一可见图谱的变化及TOC值的测定,推测了甲基橙可能的降解反应历程:羟基自由基攻击与偶氮键相连的C—N,生成N2和一些酚类化合物,继续作用于新生成有机物的芳环,并将其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后进一步反应使芳环断裂生成小分子羧酸,最终将其降解为CO2和H2O。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离子色谱法 有机酸 无机阴离子 甲基橙 光催化氧化
  • 简介:为了评估反应体系发生热失控时引发3-甲基吡啶-N-氧化物分解的可能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Q20)对3-甲基吡啶-N-氧化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催化分解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Kissinger法和Starink法计算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根据得到的活化能,计算3-甲基吡啶-N-氧化物在不同温度下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TMRad),结合可能性评估判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分解由两部分组成;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较为接近;当冷却失效,反应体系热失控温度达到448K时,3-甲基吡啶-N-氧化物发生分解的可能性为高级,当温度为433~443K时,可能性为中级,而当温度低于428K时,可能性为低级。

  • 标签: 安全工程 3-甲基吡啶-N-氧化物 差示扫描热分析仪 热分解 非等温动力学 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间
  • 简介:云南省焦化行业SO2排放的实际状况和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差异。结合云南省污染特点,核算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强的地方性污染物排放系数。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大量生产现状、炼焦企业产能及SO2产/排放等核算基础数据资料,采用物料衡算与实测法相结合的排放系数核算方法,得出具有行业发展地域代表性的SO2产排污系数,同时给出特定工艺及规模下的个体产、排污系数。其中综合产污系数为3.84kgSO2/t焦炭,综合排污系数区间为1.51~2.49kgSO2/t焦炭。最后将核算个体排污系数与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系数进行对比,将综合系数与2008年《总量污染物减排细则(试行)》中相关系数进行对比,分析了差异原因。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炼焦生产 二氧化硫排放系数 云南省
  • 简介:为探讨改性氧化石墨烯(GO)的性质特征对其吸附放射性重金属铀的影响,将L-谷氨酸(L-Glu)与氧化石墨烯发生亲核反应,从而制得L-谷氨酸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LGlu/GO)。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H值、投加量、反应时间、温度与铀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L-谷氨酸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吸附铀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对吸附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铀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pH=4,投加量为0.2g/L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平衡时间为40min,温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铀初始质量浓度为70mg/L,30℃时最大吸附容量为309.36mg/g。L-Glu/GO的表征结果表明,L-谷氨酸上的氨基进攻GO上的环氧基团并与C发生了亲核取代反应,为GO引入了含氮基团,实现了GO的功能化。相比GO,L-Glu/GO的晶体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L-Glu/GO吸附U(VI)后表面更光滑。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氧化石墨烯 吸附
  • 简介: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研究了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Diamond,BDD)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双酚A(BisphenolA,BPA)的影响因素及含副产物的生成。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是影响降解速率常数(k)和氯离子消耗量(Δc(Cl-))的最主要因素。以BPA有效降解的同时生成较少量的含副产物为标准,通过响应曲面法计算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对0.06mmol/LBPA、40mmol/LNaCl(pH=8)的溶液,当电流密度为15mA/cm^2时,k为0.318min^-1,Δc(Cl^-)仅为3.55mmol/L。BDD电极电解不仅生成了高浓度的高氯酸盐,还生成了1,1,2,2-四乙烷、2,3,4,6-四氯苯酚和五氯苯酚等仅在BDD体系中被检测到的含有机副产物。综上,经BDD电极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尽管整个BPA溶液的毒性明显降低,但还需特别关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含副产物。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 双酚A 含氯副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