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镇静已成为现代麻醉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镇静药物已广泛用于程序性镇静、麻醉前用药及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等。然而,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镇静药都存在不足,如丙泊酚治疗指数狭窄,常见不良反应如心肺抑制作用严重,注射痛及术后恶心、呕吐等;咪达唑仑起效时间长于丙泊酚,频繁给药会导致药物蓄积,在高龄和肝功能异常患者中作用时间延长,且有研究表明咪达唑仑能产生记忆损害,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本文主要对瑞马唑仑的作用机制、瑞马唑仑在无痛诊疗、全身麻醉及区域阻滞麻醉辅助镇静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瑞马唑仑 苯二氮卓类药物 临床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盐酸罗哌卡因的实施效果。方法遵循随机对照原则,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入院的手术患者96例,给予其中48例患者0.25%盐酸罗哌卡因,另外48例实施0.20%盐酸罗哌卡因,上述组别命名为对照组、研究组。分析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生命体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疼痛评分、麻醉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恢复、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生命体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2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P<0.05);结果盐酸罗哌卡因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镇痛效果较好,对相关不良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缩短运动阻滞恢复、感觉阻滞恢复等时间,对疾病恢复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麻醉 疼痛 盐酸罗哌卡因 不良反应 疼痛评分 麻醉优良率
  • 简介:摘 要:本文针对高效能麻醉机气路系统进行智能化设计与实现,旨在提升麻醉机的性能和安全性。首先,通过对气路系统的基本组成进行分析,探讨了智能设计的原理与优势。在关键技术与方法部分,详细研究了传感器技术在气路系统中的应用、自动调节和监测系统,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重要性。在智能化设计与实现部分,提出了设计框架和流程,并深入研究了气路系统的智能化实现方法,包括自动调节、实时监测和智能化控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与性能评估,验证了智能化设计对提升高效能麻醉机气路系统性能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麻醉机技术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实用性的指导和参考。

  • 标签: 高效能麻醉机 气路系统 智能设计
  • 简介:摘要:从2022年1月到12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西院收集了60例强直性脊柱炎(AS)病例,将其分别接受CT及MRI检查,采用国际脊柱关节炎联盟的最高级别,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意义。经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MRI在发现关节间隙扩大、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关节软骨肿胀及关节面骨质囊变等方面的检出率比CT 更好,这些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 05)。通过本研究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在临床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强直性脊柱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月接受的58实施无痛分娩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以对照组和研究组为主,前者进行的是硬膜外麻醉方式,后者实施的是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数据资料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的0级和1级的患者是27例,对照组是20例,研究组的更高,分别是93.1%和68.9%,。两组各项时间值得知,研究组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t值分别是7.69和9.88)。结论:在临床研究中对无痛分娩案例采取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优势相对明显,可明显的镇痛,作用持久,值得落实。

  • 标签: 小剂量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无痛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配合要点。方法:我院选取8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经椎板间入路(PEID)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椎间孔入路(PETD)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的有疼痛评分、ODI指数(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长,透视次数较多(P<0.05)。结论:PEID、PETD均可用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两者有互补作用,PEID手术时间短暂,透视次数少,然而硬脊膜、神经根损伤风险较高,临床应结合解剖特征,按照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 标签: L5/S1 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配合要点。方法:我院选取8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经椎板间入路(PEID)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椎间孔入路(PETD)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的有疼痛评分、ODI指数(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长,透视次数较多(P<0.05)。结论:PEID、PETD均可用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两者有互补作用,PEID手术时间短暂,透视次数少,然而硬脊膜、神经根损伤风险较高,临床应结合解剖特征,按照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 标签: L5/S1 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