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肠道手术作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用方法,术后疼痛管理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本文综述了胃肠道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等方面,旨在为提高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疼痛管理 护理干预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失语、偏盲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恶心、肢体瘫痪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个性化护理组,各 3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测量量表 (SF-36)评分、家属满意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结果 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 SF-36评分为 (86.3±3.6)分、 GCS评分为 (13.60±4.23)、家属满意度为 93.3%;常规护理组患者的 SF-36评分为 (69.3±3.5)分、 GCS评分为 (11.26±3.56)、家属满意度为 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为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 GCS评分及 SF-36评分,使患者感受到舒适有效的临床护理体验,对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干预 个性化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护理干预应用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ICU科室收治的11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跨度为一年:即2019年6月~2020年6月。参考随机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前一组为常规护理,后一组为ICU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27%、7.2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大,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18%、94.5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大,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护理干预应用在脑出血术后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脑出血 术后 ICU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全科护理影响效果。方法:筛取 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腹部手术患者,研究中依照1:1随机分组的原则,运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以及观察组(47例),分别为不同小组中患者提供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组间对比。结果:本次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开展全科护理,对不同小组中患者的疼痛感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小组之间对比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腹部手术患者开展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为患者开展全科护理,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腹部手术;术后疼痛;全科护理影响;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本篇文章从深层次探讨有关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通过有效的护理方式快速的帮助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可以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肺部的感染率。针对此次的研究过程当中主要涉及到医院的数个患有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根据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自身最真实的意愿他们分配到不同的组别进行观察。同时在进行相关的常规护理时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形式,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到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可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并且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可以积极与医护人员进行配合。医院经过一段时间对患者细心的护理之后,分析出每个组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由此一定要充分的了解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结果:经过一系列的专业护理之后会发现几组患者之间的疗效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被观察组的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受到感染的几率是比较低的,而且他们可以很好的与医院内的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配合,另外经过研究,对照组的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在受到感染几率是比较高的,而且后期恢复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降低有着非常积极的正面影响,在我国临床肺部感染治疗当中值得被广泛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干预术后肺部感染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以耳鼻咽喉科气管切开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综合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优化护理措施,期望能够给同专业领域护理人员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26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对护理干预前后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估,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所有患者干预2-3周后的拔管成功率、住院总费用以及因肺部感染使用的抗生素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CPIS评分和NIHSS评分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减低,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2-3周后的拔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总费用以及因肺部感染使用的抗生素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实施基于综合康复干预的气道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的住院和治疗费用。

  • 标签: 综合康复干预 气道管理模式 气管切开术 护理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到2024年1月展开此次研究,以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为对象,共98人,按照统计学方法展开分组,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作为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然后从患者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并发症几方面对比两种模式下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比术后康复情况,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4.37±2.12)d、拆线时间(13.78±1.73)d、术后疼痛持续时间(5.16±0.97)d,观察组上述几项指标分别为(12.56±1.39)d、(11.53±1.43)d、(3.15±0.49)d,恢复速度更快,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另一组仅为81.63%,前一组满意率高,P<0.05;发症发生率低仅为2.04%,另一组为8.16%,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够加快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推广应用价值非常大。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方法:旗人民医院于2021年4月~2023年5月对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本组32 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脊柱骨折伴或不伴截瘫、骨盆或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和心血管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大关系。

  • 标签: 骨科 手术 静脉 血栓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 要: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康复锻炼方案,以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多种康复锻炼方法的评价和对比,本研究提出了一套针对术后不同阶段的康复锻炼方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肩袖损伤修补术 骨科康复 康复锻炼 循证护理 术后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治疗过程中所选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最终的治疗效果。而在本次研究中,就依靠全身麻醉的方式,通过对老年骨科手术后的病患进行应用,把握对其自身短期认知功能方面带来的实际影响。方法:本次案例选择的是某医院中接受了骨科手术的100名病患,在本次实验过程中将这100名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其中传统组的病患,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主要以侧卧位为主,在完成消毒工作之后,经L1-2穿刺。结束之后,将其调整成平卧的姿势,并诸如利多卡因,总共4mL,之后再继续追加罗哌卡因,每次2mL。直到完全麻醉之后选择,停止继续麻醉。针对手术组的病患,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分别诸如丙泊酚、依托咪酯、瑞芬太尼以及咪达唑仑,具体用量分别是3mg/kg、0.4mg/kg、4ug/kg以及0.04mg/kg。直到病患失去意识,并且完成了插管工作之后,接入呼吸机。在手术的过程之中,继续诸如丙泊酚4~5mg/kg,以此保证麻醉的效果能够长时间维持。结果:手术组病患的SOD和MMSE明显高于传统组病患,差异对比满足统计学的基础要求。结论: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全身麻醉的治疗方式会对患者造成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而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全身麻醉会引起患者身体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出现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现象。

  • 标签: 全身麻醉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 60%左右,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 50-60岁的患者。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 CH)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 2019年 2月在中心医院治疗的 80例高血压 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率、病死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 1年,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 1年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 CH患者实施全面护理能明显降低肺部病菌感染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全面护理 肺部感染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研究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手术之后ICU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接收的颅脑外伤手术后患者72例临床资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设置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ICU护理干预,之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77.78%,且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手术之后实施ICU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ICU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胃穿孔术后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入院的10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支持,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支持,采用t检验方法统计两组急性胃穿孔患者术后的相关指标数据,如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急性胃穿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为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满意度得分为96.56分,对照组为80.21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胃穿孔术后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应予以推广。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术后护理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腺样体肥大性鼾症患儿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31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性鼾症患儿展开研究;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术后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22例)和未出血组(209例);就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展开对比,并对存在差异的因素实施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并找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出血患儿所占比例为9.52%,患儿年龄过小、LTR-RFA手术、止血不彻底、术后感染以及饮食不配合,是患儿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为腺体肥大性鼾症患儿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术后出血风险,所以需要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切实做好术后止血与防感染措施,强化患儿的饮食配合度。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鼾症 术后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针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及护理成效展开研究;方法:由本院胃肠外科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12月这一时期中开展的手术患者里随机选择 100例作研究对象。基于数表法将他们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前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后组则应用肠内营养支持。随后通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情况以及感染发生率这两个指标判断何种营养支持方式效果更优;结果:通过一系列护理与统计数据处理后可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情况以及感染发生率这两个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构成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中胃肠外科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胃营养支持及相关护理能够较好地提升其营养状况,降低术后感染地出现,并为促使他们早日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胃肠外科 手术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84例为此次观察对象,按护理干预模式不同作分组处理,参照组(n=42)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42)施行综合护理。组间比较术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情绪、认知、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后HAMA、HAMD分值低于参照组,认知、SF-36分值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意义,且能改善患者情绪、认知、生活质量,效果明显。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认知 情绪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材质的输尿管支架置入后对患者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科实施手术后需要植入输尿管支架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按手术流程处理,术中处理完毕后安置进口库克型输尿管支架,对照组术中处理完毕后安置国产欧凯输尿管支架。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更低,表现为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血尿、支架移位、感染和尿频的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另外,实验组SAS、SDS评分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口型支架更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更高的舒适度。

  • 标签: 输尿管支架 不同材质 泌尿系统疾病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试验对象选于2020.03-2021.10期间,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2例患者,以数字奇偶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围术期提供常规护理与手术室护理,统计组间施护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显著,不仅能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而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膝关节置管术 手术室护理 术后感染 施护价值
  • 简介:摘要: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英文缩写称ESD。通常用于治疗患者的消化道病变。是在胃镜或肠镜下将粘膜肌层和粘膜层进行剥离,主要用于治疗早期的消化道癌前病变或癌。通过该手段可彻底切除病变,从而达到根治患者消化道肿瘤的作用。这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有效方法。然而,先进的治疗技术,需要配合科学规范的护理,才能帮助患者更快恢复 。

  • 标签: 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 健康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乳腺良性肿瘤指发生在乳腺各种组织的分化良好、生长缓慢、有完整包膜、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质硬、不会发生转移、具有不同程度的自限性的一类肿瘤。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中心医院 2016 年 3月 ~2018 年 12 月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92 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 46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统计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 SF-36)、抑郁( SDS)及焦虑( SAS)分值、护理工作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两组 SF-36 分值较护理前增高, SDS、 SAS 分值较护理前降低, 且研究组 SF-36 分值高于对照组, SDS、 SAS 分值低于对照组 ( P< 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 93.48%)高于对照组( 76.09%)( P< 0.05)。 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实施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且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乳腺良性肿瘤 综合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护理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