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1引言计算机在气象测报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高空气象探测数据终端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时效,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由于计算机的应用,高空温度、气压、湿度的检定证数据由原来的手工处理变成了计算机处理,这就产生了获得的温、压、湿检定证数据精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手工查算在排除检定证本身连线误差和视差外,只要细字当头,基本能保证检

  • 标签: 温度检定 模拟曲线 检定证 探空仪 节点 计算机模拟
  • 简介:通过对南昌市区和城郊1个月的对比观测与分析,发现了造成南昌市盛夏城区最高气温比城郊高的一些原因,并对南昌市盛夏高温预报服务提出了参考建议.

  • 标签: 高温 观测 分析
  • 简介:本文应用信息论熵值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德县近40年气温、降水的不稳定程度、波动变化和气候变化,初步揭示了本地区气温、降水变化的气候规律及变化趋势。

  • 标签: 温度 降水 气候趋势
  • 简介:利用1981—2013年湖南省9个地面气象站0—320cm地面温度和气温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地温的变化特征,并与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81—2013年湖南省各层地温均呈东南高、西北低及东南高、西北和东北低两种典型分布。月地温变化在一定深度后与月气温变化由同步转为不同步,转折层为40cm层;40cm层以上的月地温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月地温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与月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时间相同;40cm层以下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月地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时间后推,320cm月地温最低值出现在4月,320cm月地温最高值出现在10月。浅层地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97以上,自40cm层地温开始,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地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减小。冬季浅层地温的年际变化最大,春季次之;冬季和春季深层地温的年际变化明显大于夏季和秋季;春季和夏季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秋季和冬季地温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升高,导致冬季深层地温明显高于气温,夏季深层地温明显低于气温。1981—2013年湖南省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呈极显著上升的趋势,除0cm地温外,各层地温升温速率均低于气温;四季各层地温与气温的升温趋势一致,其中春季升温速率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升温不明显。各层年平均地温在1993—1995年出现了增温的突变现象,冬季地温突变时间最早,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地温突变时间较晚;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存在2—3a、3—4a和6—9a的周期变化。

  • 标签: 地温 转折层 相关分析 周期
  • 简介:运用旋转主分量方法对分布于全国621个站点的候降水量和2214个站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进行分析。得到4个季节的降水气温主特征模态及其相对应的时间变率。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分解得到的特征模态较好地反映了全国不同区域降水温度演变的差别,依据各模态的相关系数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的降水温度天气区。最后。获得表征全国不同天气特点的252个代表站,这些站的资料可作为提高要素客观预报、扩展服务领域的基本资料。

  • 标签: 候降水量 旋转主分量 特征模态 天气区 代表站 降水天气过程
  • 简介:在地面气象观测中,要获得准确的观测资料,应注意对记录加以综合判断分析。自记记录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判断观测资料的正确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年3月31日,某站14时观测到最低温度表读数为4.0℃。这一数值是当日20时至14时各次定时观...

  • 标签: 温度记录 观测资料 自记纸 最低温度表 判断分析 地面气象观测
  • 简介:本文对青海省500hPa高空四季温度经过聚类分析、趋势分析和谱分析,揭示出青海省500hPa高空春、夏、秋、冬四季温度的演变趋势。各季温度存在着明显的振荡周期,秋、冬温度普遍存在5.3a左右振荡周期;春、夏季温度存在lOa左右周期。各站500hPa高空温度与地面气温相关最好的是春、夏季,最小的是秋季。

  • 标签: 气候异常 500hPa 温度变化 青海
  • 简介:2005年,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飓风季节。它伎我们认识到对热带气旋登陆时和登陆后的路径和强度、风暴潮和累积降水的地理分布和量级的早期识别和可靠预报的重要性。更准确、更可靠、时效更长的预报对疏散计划制定和实施、应急响应资源分配、减少生命损失和人类灾难具有直接的作用。

  • 标签: 累积降水 卫星探测 PATH 温度湿度 全天候 热带气旋
  • 简介:简要介绍了精细化天气预报和气象数据挖掘应用的现状,在对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挖掘实现精细化温度预报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时序分析技术,建立起适合于BP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模型,通过反复学习从温度时序中建立预测模型,将其用于未来24h的精细化温度预报。同时,对BP神经网络算法和步骤做了简要介绍,针对原有的BP算法存在的不足,做了一些改进。最后,通过对预测挖掘系统的设计和在Matlab6.5仿真平台上的试验,建立了温度预报模型,以兰州市观测站数据为时间序列研究对象,对精细化温度预报进行了仿真实现。对基于时序的数据挖掘理论的应用和开发精细化温度预报方法做了有益的探索。

  • 标签: 数据挖掘 精细化温度预报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 简介:作者建立了描述在来流水平风场和由于地表热扩散产生的垂向风场联合作用下的风沙流发展过程的基本方程。通过定量分析表明,地表温度引起的热扩散对风沙流发展过程的影响十分明显。在此基础上,给出地表热扩散对风沙流中输沙率以及风沙流达到充分发展的时间等的影响规律。

  • 标签: 热扩散 输沙率 风沙运动 多场耦合
  • 简介:采用一个在大区域上适用的由NOAA-AVHRR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反演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各月和全年晴空条件下的地表温度,通过比较同期的常规气象监测数据,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地表温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全国各地区温度宏观变化规律和分布.结果表明:晴空条件下的中国地表温度与气温和地温的宏观变化规律是基本一致的,这一结果对于研究全球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土地覆盖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 标签: 遥感 地表温度 常规资料 中国
  • 简介:根据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选取初选因子。用2002年7-8月T213资料与咸阳各县实况气温求相关,选取相关性好的作为人选因子.建立各县24h最高、最低温度的卡尔曼滤波模型。通过对2002年7—8月温度的回报和2002年9月温度的检验,该预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咸阳各县温度的变化趋势,预报效果较好,已投入业务运行。

  • 标签: 极端温度 T213资料 卡尔曼滤波
  • 简介:全球变暖已经得到了公众、政府机构和科学家的广泛认知[1-3].但是,对于全球是否变暖以及这个变暖是否由人类活动造成,却依然不断受到质疑.这种质疑在2009年达到巅峰,同年出版的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报告[4],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观点[5]提出全面的质疑.最新的一轮质疑是2012年1月27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Allegre等16位科学家的署名文章[6],认为近10年地球气候没有变暖,呼吁不要压制气候变暖怀疑论者的声音.这说明尽管全球变暖的证据日益增加、全球变暖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但是对全球变暖这个事实的论证却绝不是多余的.

  • 标签: 全球平均温度 工业化全球 平均温度上升
  • 简介:利用统计学和气象学原理,对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德州70cm高度的气温(用t70表示)与地面温度(用t0表示)中08、14时和20时及日平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半年08时t70〉t0(或t70≈t0);夏半年t70〈t0,6月差值最大,为-2.6℃。14时全年均为t70〈t0,3月差值最大,为-12.1℃。20时全年基本均为t70〉t0。就日平均而言,全年均为t70〈t0。运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以t0为基础的t70预测模型,经检验表明,3—9月预测准确率较高,可以满足当地农事需要。

  • 标签: 70cm高度气温 地面温度 模拟方程 检验 德州
  • 简介:选取QIN和SOB两种代表性劈窗算法对辽宁地区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分析二者的精度和误差分布。结果表明:QIN和SOB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Ts)与地面气象台站准同步观测的气温和地温的线性拟合显著,SOB算法线性拟合更好;从误差分布直方图可知,两种算法的反演结果与地温更接近,SOB算法与同步气温和地温在±2.0℃之间的误差比例略高于QIN算法;在野外开展与卫星遥感空间尺度一致的地表温度观测试验,QIN和SOB算法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均为1.5℃;与NASA官网发布的地表温度产品对比发现,QIN和SOB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5℃和1.70℃;因此,QIN和SOB算法在辽宁地区均适用,而SOB算法误差较小。

  • 标签: 劈窗算法 相关性 误差分析
  • 简介:在多年的气象仪器检定工作中发现,玻璃液体温度表出现的最常见的故障就是温度表的液柱中断,它是能够修理或者有可能修复的.由于玻璃液体温度表材料和构造的特殊性,其修复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可导致温度表报废.所以,掌握其修复技术非常重要.下面就长期检定工作中总结出的几种温度表液体断柱的修复方法做一介绍,供参考.

  • 标签: 气象仪器 玻璃液体温度表 液柱中断 修复方法 撞击法 手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