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偏头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头痛发作频度、头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氟桂利嗪 偏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逍遥散(汤)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腹泻患者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抽选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腹泻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不同疗法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疗法,3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逍遥散(汤)痛泻要方疗法,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病症缓解率、症候积分和对照组相比,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临床给予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腹泻患者逍遥散(汤)痛泻要方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病症,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 标签: 逍遥散(汤)合痛泻要方 肝郁脾虚 功能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ALT)升高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69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为观察组,以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的血清ALT和血清尿酸(SUA)水平进行检测,对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脂肪因子[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清脂联素(APN)]水平进行检测。统计两组对象ALT升高的发生率,对比分析不同ALT升高程度下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脂肪因子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ALT升高的发生率及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观察组患者,在SUA水平上,ALT重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未升高组依次升高(P〈0.05);在血清TNF-α、CRP、IL-6及FFA水平上,ALT重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未升高组依次升高(P〈0.05),在血清APN水平上,重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未升高组依次降低(P〈0.05)。结论血清ALT升高与SUA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指标变化趋势一致,相互影响,而影响机制可能与血清炎性因子及脂肪因子的改变有关。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11日至2014年2月11日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乳酸菌片治疗,实验组采取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散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腹泻持续时间和肺炎病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缩短患者的腹泻时间和肺炎病程时间。

  • 标签: 乳酸菌片 复方胃蛋白酶散 小儿肺炎 继发性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唾液酸法检测对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的920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白带涂片法、唾液酸法和Amsel标准法等检测方法,并以Amsel为金标准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分析唾液酸法和白带涂片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疾病的临床检出率。结果唾液酸法与Amsel金标准的检出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白带涂片法检出率明显低于Amsel金标准和唾液酸法的检出率(P<0.05)。结论相较于白带涂片检测法,唾液酸法具有更高的细菌性阴道炎疾病检出率,可将它作为诊断、筛查细菌性阴道炎的有效检测方法。

  • 标签: 唾液酸酶法 白带涂片镜检法 细菌性阴道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胆碱酯变化与其临床中毒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收治的75例AOPP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评估其中毒程度,检测各组患者血胆碱酯水平,总结血胆碱酯与中毒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表现评估显示75例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中毒者分别有40例、33例、2例,对比不同中毒程度组的血胆碱酯水平发现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分别有80.0%、87.9%、50.0%的患者其检测结果与中毒程度不符,仅有少部分病例的检测结果与中毒程度相符。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胆碱酯水平与患者中毒程度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血胆碱酯水平并不能作为判断患者中毒程度的依据。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血胆碱酯酶 中毒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防盲手术中透明质酸和亚甲蓝染色对麻醉效果和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100眼)白色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球周麻醉中加入透明质酸及改良亚甲蓝前囊膜染色组53例,对照组(球周麻醉中不加入透明质酸和前囊不染色)47例。球周麻醉后,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晶状体植入术。比较环形撕囊成功率、术中并发症、术后反应情况、视力、眼压。结果2组术中撕囊成功率及人工晶状体体囊袋内植入率均有差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反应情况、视力、眼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周麻醉中加入透明质酸及改良亚甲监染色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降低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副作用,且廉价易得,适合在防盲白内障手术中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透明质酸酶 亚甲蓝 囊膜染色
  • 简介: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longchainacyl-CoAsynthetase,LACS)是油脂代谢的重要催化。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花生(ArachishypogaeaL.)克隆到LACS1(GenBank登录号:KT932703),分析了该基因的结构组成,预测编码氨基酸与其他植物的同源性,采用实时Real-TimePCR技术对LACS1的组织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花生LACS1基因全长2219bp,包含1992bp的ORF,编码663个氨基酸,有22个外显子和21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花生LACS1有真核生物酰基辅酶A合成保守结构域,并含有保守的激活位点和绑定位点。同源性分析发现花生LACS1与大豆、野生大豆、鹰嘴豆、绿豆、甜橙等15种物种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8%~86%之间,进化树分析显示,花生LACS1与鹰嘴豆等豆科植物亲缘较近。实时荧光PCR分析表明,花生LACS1在花生根、茎、叶、针、仁和花等组织均有表达,但差异明显,其中花的表达量最高,表达量大小顺序为花>针>叶>茎>根>仁,地上组织表达量高于地下组织。花生LACS1可能参与花生角质层的脂质合成。本研究结果为揭示植物脂肪酸代谢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花生 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 组织表达 油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服用乳酸菌片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儿采取复方胃蛋白散治疗,观察患儿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好,临床价值高。

  • 标签: 乳酸菌片 复方胃蛋白酶散 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肌钙蛋白Ⅰ和心肌谱联合测定方法在诊断急性心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自2013年6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和速率法测定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Ⅰ和心肌谱的含量,与健康患者进行比较,所得的两组数据应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梗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Ⅰ和心肌谱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健康患者的含量,且实验组中患者的心肌谱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和心肌谱在急性心梗的治疗和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蜂毒素与沉默组织蛋白S(CTSS)对于MHCC97H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制备的沉默CTSS的MHCC97-H细胞株(沉默CTSS的细胞株用PLVT1150表示,正常表CTSS的细胞株用PLVT8表示),使用不同浓度蜂毒素干预2组细胞30min,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重复三次。制作沉默CTSS的MHCC97-H裸鼠皮下荷瘤模型,使用80μg/(kg*day)蜂毒素干预,对照组予以PBS代替。观察裸鼠移植肿瘤生长的状况,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cleved-caspase3在裸鼠荷瘤模型中的表达。结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凋亡率,PLVT1150细胞凋亡率依次为18.87%、36.72%、52.98%,PLVT8凋亡率依次为4.27%、15.32%、28.86%,进行两两比较,P<0.05。比较裸鼠皮下移植瘤发现第1组(PLVT1150+PBS)与第2组(PLVT1150+蜂毒素)比较、第3组(PLVT8+PBS)与第4组(PLVT8+蜂毒素)比较,裸鼠荷瘤体积在第14天出现统计学差异;第2组与第4组比较在第22天出现统计学差异;第1组与第4组比较,在第31天出现统计学差异。在裸鼠肿瘤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实验中检测到4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0%、20%、80%、40%,进行灰度值比较1组与2组相比,P<0.05;3组与4组相比,P<0.05.Cleved-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0%,20%,60%,灰度值比较1组与2组相比,P<0.05;3组与4组相比,P<0.05。结论沉默CTSS促进MHCC97-H细胞凋亡,蜂毒素与沉默CTSS引起的MHCC97-H细胞凋亡有协同作用,蜂毒素有可能为肝细胞癌生物学治疗的新研究方向。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组织蛋白酶S 裸鼠模型 蜂毒素
  • 简介:通过酪蛋白初筛、羊毛降解复筛,选出一株高效产角蛋白耐盐菌K-18,结合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该菌为Bacillussp.。对其进行产发酵条件优化,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9g/L,胰蛋白胨10.1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9℃,初始培养基pH值8,培养时间60h,在此条件下,菌株发酵液角蛋白活力达到289.9U/mL。该耐盐角蛋白在盐腌皮脱毛工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耐盐菌 角蛋白酶 发酵特性
  • 简介:为研究不同萎凋通氧量对鲜叶常规生化成分和活性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以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设置21%O2,40%O2,59%O23个通氧量梯度,对不同含水率的萎凋叶、揉捻叶、发酵叶、足干叶等进行取样,测定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可溶性糖、咖啡碱、水浸出物及儿茶素组分等含量,多酚氧化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足干叶的茶色素,并对成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制茶过程中鲜叶含水率的逐渐下降,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及儿茶素组分等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黄酮和咖啡碱含量呈上升趋势;萎凋过程中鲜叶的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等含量均呈前期逐渐下降,后期略有回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逐渐下降,咖啡碱含量逐渐上升,多酚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萎凋末期样和足干样的常规生化成分含量与萎凋通氧量呈正相关,而酯型儿茶素组分含量和儿茶素总量以40%O2处理最高,59%O2处理最低;多酚氧化活性以59%O2处理最低,其它两个处理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萎凋通氧量呈正相关。成品茶的茶黄素组分和总量、茶红素含量以及感官审评总分均以59%O2处理最优,40%O2处理次之,21%O2处理最低。

  • 标签: 萎凋 通氧量 生化成分 酶活性 动态变化
  • 简介: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是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二氢嘧啶脱氢(DPD)是嘧啶代谢中的起始和限速,在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其活性与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相关。DPD的活性个体差异很大,部分和完全缺陷能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对DPD的研究也从学水平上升至基因水平。本文回顾了DPD的分布、功能和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氟尿嘧啶类药物相关性。

  • 标签: DPD 氟尿嘧啶类药物 DPYD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