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科消化性溃疡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消化性溃疡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选用常规抗生素和奥美拉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剂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病情好转情况,进而分析不同方法对于儿科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抗生素、奥美拉唑及蒙脱石散剂治疗后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奥美拉唑及蒙脱石散剂联合应用时可有效提高儿科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儿科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科消化性溃疡 抗生素 奥美拉唑 蒙脱石散剂
  • 简介:摘要目的干休所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以及特殊性研究;方法通过本所收治以及病例收集的9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对研究,分析其特点结果;结果在178病例中,内科治疗152例,手术治疗26例;结论老年人是一组特殊股的病例群体,老年人特定的生理状况,其病症治疗应该更加关注其病史以及相关资料手段,合并症必须高度加以重视,加强伴随疾病的治疗,强调标本兼治。

  • 标签: 老年人保健 病理分析 保健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对88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胃溃疡49例(56%),十二指肠溃疡26例(30%),复合性溃疡13例(14%)。HP(幽门螺旋杆菌)阳性67例(76%)。经过奥美拉唑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一个疗程后复查,溃疡愈合53例(60%),溃疡好转27例(30%),8例效果不明显(10%),有效率90%。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多,奥美拉唑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消化性溃疡 奥美拉唑 丽珠胃三联
  • 简介: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aits)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专科知识,了解疾病病因,要掌握病情观察。通过医护配合,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患者维权意识越来越高,社会、媒体对医患矛盾的关注度愈来愈高,提醒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更加规范、严谨。其中患者请假外出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是凸显,患者外出期间出现自杀,遭遇车祸等情况屡屡出现,虽然患者是请假外出,但毕竟是在住院期间发生的,随着患者和家属维权意识提高,常常导致医疗纠纷。如何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摆在医院面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我科近年来总结的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内科住院患者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消化 维权意识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中选取1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围手术期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2例患者探查活检,2例患者部分切除,3例患者联合脏器切除,8例患者完整切除;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由于手术后合并症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患者肺部严重感染,1例患者严重出血。结论对于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而言,手术难度非常大,围手术期内的护理也非常重要,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尽量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 患者 围手术期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X线位相成像对于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X线位相成像技术和X线相靶摄影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并比较二者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的有效率。结果X线钼靶摄影技术与X线位相成像在乳腺肿瘤的临床检查中的检出率均为100%,但是在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的检测中灵敏度特异性有差异,X线位相成像技术的检测灵敏度(91.6%)和特异性(94.6%)都显著优于X线钼靶摄影技术(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83.3%和87.8%),且差别显著,P<0.05,具有比较意义。结论X线位相成像技术分辨率高,能更加清晰的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乳腺癌微钙化的情况,敏感性高,在乳腺肿瘤诊断的过程中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X线位相成像 乳腺肿瘤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前在临床上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比例越来越高,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在临床上还没有明显的症状,本文主要针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及处理方式进行研究讨论,主要是为了可以在临床实际诊断和处理过程中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更好地做好临床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 标签: 妊娠 卵巢肿瘤 子宫肌瘤 诊断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诊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3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低容量休克、1例皮下气肿,1例感染,未出现肾上腺危象,并发症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中有12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3例低容量休克、2例皮下气肿,4例感染,3例肾上腺危象,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部原发肿瘤病变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及CT表现,探讨盆部原发肿瘤解剖学基础。方法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1例盆部原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灶性质、边缘、密度以及解剖部位同周围组织关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及手术证实,21例盆部原发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16例,良性肿瘤5例。15例瘤体位于盆部,6例累计腹部和盆腔。CT增强表现囊实性9例,实质性12例。肿块周围脂肪间隙受侵11例,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清晰10例。7例病灶内有钙化现象。结论盆部原发性肿瘤恶性占比较高,病变类型较复杂,通过CT增强扫描可准确确定肿瘤部位及解刨结构,对判断肿瘤性质,做出准确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盆部原发肿瘤 解刨学 CT 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留置期间导管移位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461例肿瘤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32例出现导管移位的临床资料,分析造成移位的原因。对伴有导管内凝血者先正位后溶栓;伴有静脉血栓者充分抗凝成功后再正位。正位可采用脉冲式注入同时送管法,若失败可插入同型号导丝再正位;也可经患者同意直接插入导丝正位。结果32例中无意中发现导管移位的有20例,多于因客观因素发现者(P=0.04);肿瘤部位与导管移位有关(P=0.01);患者的发病年龄、置管肢体侧向及穿刺的静脉与导管移位无关(P>0.05)。正位成功26例(81.25%)。正位成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置管的静脉而无关。结论PICC置管时的导管异位和留置期间的导管移位应该同样受到重视。应定期行X线和置管静脉超声波检查。建议厂家按移位发生比例生产单包装导丝,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正位成功率。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异位 导管移位 正位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B超引导下的PICC在肿瘤患者护理的应用方法与疗效。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300例,行PICC护理,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疗效是否改善。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对策,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PICC 肿瘤 护理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甲状腺肿瘤采用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CT检查诊疗资料和术后病理组织诊断资料,分析两者之间一致性。结果40例患者之中,经术前CT诊断出甲状腺癌患者21例,19例患者为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病理组织诊断出甲状腺癌患者2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18例,二者符合率分别为95.5%、94.7%。结论甲状腺肿瘤采用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可较准确的判断良恶性,对甲状腺癌的诊断率较高,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可给予关键的指导和帮助。

  • 标签: 螺旋CT 甲状腺肿瘤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体会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68例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回顾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贫血、消化道出血、黄疸、腹部肿块等。肿瘤的高发病部位为十二指肠,占52.94%,主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占55.88%。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4个月,1生存率为55.88%,接受化疗和不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之间的中位生长期以及1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恶性肿瘤患者通常不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采用化疗治疗方法对患者开展治疗,基本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小肠恶性肿瘤患者应该早诊断,早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 标签: 小肠恶性肿瘤 临床特征 化疗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对PubMed收录的肿瘤护理相关文献的年份、国别、期刊来源、多产作者、主要主题词进行统计,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明确肿瘤护理相关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

  • 标签: PubMed 肿瘤护理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在甲状腺肿瘤的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彩色超声诊断7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彩色超诊断72例甲状腺肿瘤,最终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符合69例,误诊3例,其相符合率为95.83%,误诊率4.17%。结论彩色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具有较高准确率,检查简便易行、无创伤、无痛苦、安全可靠等优点,可做为诊断甲状腺肿瘤首选筛查方法。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彩色超声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预后特点、保留生育功能以及进行化疗患者的生育状况、3年的累积生存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29.5岁是患者发病的中位年龄,其中48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进行根治手术,其余31例实施了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中29例在手术后补充化疗,其中有14例保留生育功能。非无性细胞瘤有患者31例,单纯无性细胞瘤17例。化疗主要以PVB方案和BEP方案进行。对患者跟踪调查6—72个月,3年里累积生存率91%。所观察的临床指标为组织学分级,I级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Ⅱ—Ⅲ级3年生存率高,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类手术类型和病理特征以及不同的组织类型之间比较,彼此间没有统计意义(P>0.05)。31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经化疗后,月经异常有28例,化疗结束之后,3个月左右逐渐恢复。打算生育的9例患者中,共有6例得到妊娠,共娩出健康婴儿4例。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患者预后比较好,化疗方案PVB和BEP比较有效,化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生育功能保留方式治疗卵巢功能是可逆的,患者要是有生育要求可以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得到满意妊娠。

  • 标签: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生育状况 化疗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骨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4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早日康复出院起关键作用。

  • 标签: 骨肿瘤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在心脏原发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脏原发性肿瘤40例,其中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10例。采用CT对40例患者进行扫描。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与手术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准确率与手术诊断率一样高。定性诊断准确25例,其中粘液瘤20例,脂肪瘤2例,血管瘤2例,纤维瘤1例。结论CT在心脏原发性肿瘤诊断中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高,是一种比较好的辅助检查方法。

  • 标签: 原发性 心脏肿瘤 CT诊断